北宋:開局遇見李清照 第66章 做好上陣殺敵的準備
-
接到明日的作戰計劃後,方世玉從周新營帳中回到了第五都。
軍隊在野外安營紮寨,自然比不了東京城的大本營。
第五都所在的營地很是簡陋,就是一個露天的營棚,四處漏風的那種。
好在,正值夏秋,住的地方漏風,倒冇有什麼,要是冬天的話,那就有些苦頭了。
方世玉行軍路上,和第五都士兵們,同行同吃同住。
方世玉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初到第五都時,說的那些同甘共苦的話。
第五都士兵們,也從剛開始的懷疑,到如今的敬佩。
方世玉花了幾個月時間,終於是在第五都中立下了自己的威望。
如今,方世玉威望已經有了,就差上陣殺敵,來證明自己了。
訓練這麼久,最終還是要上陣殺敵的,如果不能在戰場上展現自己的崢嶸頭角,那麼之前積累的威望,會瞬間崩潰掉。
方世玉回到第五都,然後走進第五都的營棚。
第五都一百零四位士兵,如今都擠在這麼一個營棚之中。
方世玉走進營棚之後,有士兵看到方世玉之後,立馬喊道。
“都頭,你回來了。”
方世玉點了點頭,走到自己的床位上,然後方世玉開口道。
“都聚集過來,我和你們說一件事。”
第五都這一百多人,是方世玉的起點,雖然這些士兵都是老兵油子組成的,但是,方世玉還是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心血,來調教他們。
這段時間,方世玉記住了第五都士兵們的每個人的姓名,也知道每個人家中的情況,甚至還能記住他們家是幾口人,是哪裡人。
方世玉一有時間,就和底層士兵侃侃大山,拉拉家常,為了就是拉攏他們。
方世玉就是用著這種手段,讓第五都大部分老兵油子都對方世玉敬佩不已。
當方世玉讓第五都全體士兵聚過來時,士兵們聽到之後,立刻便聚集到了方世玉身邊。
冇一會,第五都士兵們都聚在方世玉身邊。
看到人齊了之後,方世玉開口道。
“剛纔,營指揮使已經下了命令,明日我們宣威軍就要出征,要和賊軍殺上一場。
所以,讓你們來,就是告訴你們一聲,讓你們有一個心理準備。”
第五都全體士兵們,聽到方世玉的話後,大部分士兵眼神中閃過一絲慌亂。
畢竟,大部分士兵對於真的要上戰場,還是感覺到慌亂不安的。
上陣殺敵,這可是要死人的。
方世玉看到大部分眼神之後,並冇有怒罵他們膽小。
這時候,方世玉隻是看了眾人一眼,開口道。
“兄弟們,既然已經來了,逃也逃不掉,躲也躲不掉。
既然避免不了,那就隻有勇敢麵對現實。
咱們兄弟都是男子漢大丈夫,怕個蛋,有甚可怕的。
我告訴你們,隻要上了戰場,千萬不要怕,心裡一怕,你就會死。
明日,如果要是輪到我們第五都上陣殺敵的話。
你們所有人,都跟著我,我衝鋒在前,你們跟隨我身後。
由我這個都頭,親自打頭陣,給兄弟們做個先鋒。”
方世玉作為一個都頭,完全是可以讓其他人頂在前麵,讓自己躲在最後麵的。
大部分的都頭也都是這樣的做的,但是,對於方世玉來說,這樣的做法,方世玉不屑一顧。
方世玉想要立功,想要讓第五都士兵,打心底裡敬佩自己,那麼就必須衝在最前頭。
給我衝,跟我衝。
雖然隻差一個字,但是,這其中差距可是天與地。
隨著方世玉的話說出,第五都士兵們心中惶恐逐漸消失。
人就是這般心理,有個人頂在前麵,那麼後麵的人就會膽大很多。
所以,方世玉的一番話還是有很大的效果的。
畢竟,方世玉是他們的頭子,方世玉都衝在最前頭,他們自然也敢跟在後麵。
隨著方世玉的話落,田七也第一時間站了出來,大聲道。
“都頭,你也太小看我們了,我們又不是娘們,都是男子漢大丈夫,有啥好怕的。
不就是上陣殺敵嘛!
就算死在戰場上,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我田七把話放在這裡,明日我田七會誓死追隨都頭,隻要都頭不退,我田七絕不會退。”
隨著田七的話落,牛三虎也站了起來,大聲道。
“都頭,俺牛三虎明日也會誓死追隨都頭殺敵。”
接著,大牛,小牛也一一站了起來,給方世玉壯聲勢。
幾人誓死追隨的話語,很快就讓其他士兵也血氣翻湧,一個個也爭先恐後的說要追隨方世玉殺敵。
方世玉看到這一幕後,點了點頭,心道田七這傢夥腦子轉的快,是知道怎麼和自己打配合的。
自古以來,兩軍交戰,士氣最為重。
所以,方世玉自然懂得士氣的重要性,方世玉剛纔的一番話,為的就是讓第五都士兵們士氣高漲起來。
不然,士氣低落,上陣殺敵的話,往往會一觸即潰。
就在方世玉讓士兵們保持士氣的時候,東路軍大營的另一側。
梁山軍的營地。
宋江和盧俊義,回到梁山軍營地後,當即召集了梁山三十六天罡,前來商議軍事。
梁山三十六天罡,就是梁山軍最高級的將領了。
這三十六天罡,手中都有各自士兵,各自當統領。
不過,三十六天罡,統領的士兵數量不一,有的人統領的士兵數量多,比如天魁星宋江,擁有近萬人,有的人統領的士兵數量少,比如天哭星解寶,隻有百來個士兵。
都說梁山一百零八好漢,是同生共死的兄弟,那為何三十六天罡,不將兩萬梁山軍士兵,公平的劃分?
吃肉可以一起吃,喝酒也可以一起喝,但是,公平公正的劃分士兵,那自然不可以,因為這是核心利益。
說到底,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並不是一群團結一心的好漢。
梁山這一百零八好漢,他們各有各的小團體,各有各的利益。
而且,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也不是人人願意接受招安的。
比如魯智深和武鬆等人,他們就不願意受招安。
隻不過,梁山中屬宋江勢力最大,最後哪怕不同意,也隻能被裹挾著招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