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相府拋棄後,她成了太子心尖寵 351
蠱惑人心
她指了指另一份關於邊市治理的綱要。
“但邊市的繁榮,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財源。我的想法是,將《邊市深化治理綱要》實施後,新增稅收的一部分,設立為專項款項,專門用於支援各地醫學學堂的建設與運營。”
“如此一來,便能形成一個良性迴圈。邊境安定,商貿繁榮,稅收增加;稅收增加,便有更多的錢投入到醫學教育中;醫學普及,國民體魄增強,國力自然也就強盛了。這,就是用邊市賺來的錢,為大安培養自己的大夫。”
齊逾聽完,久久沒有說話。
他抬起頭,深深地看著李知安。
這個想法,不可謂不大膽,甚至可以說是石破天驚。
將商業稅收直接與民生工程掛鉤,繞過了傳統複雜的財政分配體係,精準而高效。
這背後所展現出的,不僅僅是仁心,更是一種超越了這個時代的宏觀經濟視野。
“知安,”他握住她的手,掌心溫熱,“你總是能給朕帶來驚喜。”
他沒有再多說什麼,而是直接拿起朱筆,在兩份文稿的封頁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準”字,然後蓋上了代表著皇權的玉璽。
“明日早朝,朕會與戶部、工部的官員商議此事。你擬的章程已經十分詳儘,推行起來,阻力不會太大。”
得到齊逾的全力支援,李知安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連日來的勞心勞力,加上身孕的負擔,一股強烈的疲憊感瞬間湧了上來。
她靠在軟枕上,眼皮漸漸沉重。
齊逾見狀,連忙放下手中的東西,小心翼翼地將她抱起,緩步走向內殿的床榻。
將她安置好,為她蓋上薄被,齊逾坐在床邊,靜靜地看著她的睡顏。
燭光下,她的臉龐顯得格外柔和,沒有了平日裡的聰慧與銳氣,隻剩下安然與恬靜。
他俯下身,在她的額頭印下一個輕柔的吻。
“好好休息,剩下的事情,交給朕。”
此後,李知安終於遵從醫囑,減少了勞心之事,開始安心養胎。
但朝中但凡有重大決策,齊逾依舊會雷打不動地來到鳳儀宮,在她的榻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細細說與她聽,征詢她的意見。
整個皇宮乃至前朝都心知肚明,大安的皇帝與皇後,是真正意義上的同心同德,共治天下。
這日,齊逾剛從鳳儀宮出來,準備返回乾清宮。
夜色已深,宮道上寂靜無人。
淩風提著燈籠,安靜地跟在身後。
剛走到一處拐角,一道黑影無聲無息地出現在前方,單膝跪地。
是淩雲。
他身上還帶著一絲夜露的寒氣,顯然是剛從宮外趕回。
“陛下。”他的聲音壓得很低。
齊逾停下腳步,揮了揮手,示意淩風在原地等候。
他走到暗影處,聲音平淡無波。
“查到了什麼?”
淩雲從懷中取出一本薄薄的冊子,雙手奉上。
“陛下,京城裡最近流傳的一些東西,源頭找到了。”
齊逾接過冊子,借著遠處燈籠的微光翻開。
冊子的封麵上,用一種極為詭異的字型寫著五個字——《新朝異聞錄》。
夜風吹過,捲起幾片落葉,在空曠的宮道上打著旋。
齊逾站在暗影裡,一頁一頁地翻看著手中的《新朝異聞錄》。
這本冊子用的是最粗劣的紙張,印刷簡陋,但裡麵的內容,卻字字誅心。
“妖後亂政,牝雞司晨。挺六甲之腹,定家國之策,實乃亡國之兆。”
“帝心被惑,沉溺私情。棄祖宗之法,專寵一人,置江山社稷於何地?”
冊子裡沒有指名道姓,但字裡行間,無一不是在影射李知安借著身孕乾涉朝政,而他齊逾則成了被美色迷惑的昏君。
更有甚者,裡麵還編造了許多不堪入耳的段子,將李知安開辦民學監、改良軍備等功績,歪曲成籠絡人心、培植黨羽的陰謀。
其用心之險惡,躍然紙上。
越往後看,齊逾的表情越是平靜,可他周身散發出的氣息,卻讓一旁的淩雲都感到一陣心悸。
那不是怒火,而是一種比寒冰更冷的殺意。
“查清是何人所為了?”齊逾合上冊子,聲音聽不出喜怒。
“回陛下,已經查明。”淩雲低聲回稟,“主事者,是前朝禮部侍郎王宗顯。此人是睿王爺的舊部,當年因陛下登基而被罷官,一直心懷不滿。”
“他聯絡了幾個同樣對新政不滿的致仕官員和落魄文人,組建了一個所謂的‘青史社’,專門編寫這些東西。他們將冊子在京城的幾個黑市偷偷販賣,還在一些酒樓茶肆中,雇人將這些段子當成奇聞異事來講,試圖在民間散播,蠱惑人心。”
齊逾用手指輕輕摩挲著冊子的封麵,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就憑這幾個跳梁小醜,也想撼動大安的江山?”
“陛下,他們似乎還有後手。”淩雲繼續說道,“根據我們安插在其中的人手密報,王宗顯等人真正的目標,是皇後娘孃的生產之日。”
淩雲的聲音壓得更低了。
“他們計劃,等到娘娘臨盆之時,大肆散播‘妖後產子,天降不祥’的言論。若是……若是娘娘生產不順,或是小皇子有任何不虞,他們便會立刻借機發難,煽動士族與百姓,逼宮問罪,動搖國本。”
好一個歹毒的計劃。
將所有的賭注,都壓在一個孕婦和未出世的嬰兒身上。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政見不合,而是喪心病狂的詛咒與陰謀。
齊逾沒有說話,他隻是靜靜地看著遠處鳳儀宮的方向。
那裡燈火通明,溫暖而安詳。
他的妻子,他的孩子,正在那裡安睡。
而就在這片安寧之外,卻有無數雙淬了毒的眼睛,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等著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撲上來狠狠咬上一口。
良久,齊逾才緩緩開口,聲音平靜得可怕。
“證據都收集齊了?”
“回陛下,所有參與‘青史社’的人員名單、他們秘密集會的地點、資金往來的賬目,以及印刷這些冊子和雇傭說書人的證據,都已掌握。”淩雲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