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257章 羽化仙宮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257章 羽化仙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祖逖雖然不如小皇帝敬重的嶽王爺名氣大。

但他們有著一樣的抱負,且最後都是抱憾而終。

嶽王爺被奸人秦檜和昏君所害,為其一生蒙上無儘的悲情。

更可悲的是。

跪了近千年的秦檜像,竟然在後世站起來了。

而隻跪了區區百來年的一些軟骨頭,卻無論如何也硬不起來。

這是何等的屈辱與諷刺!

兒不嫌母醜!

可有些人卻勾結外族,企圖讓自己的民族亡國滅種。

其心可恥!

其人可誅!

就如曆史上的石敬塘,哪怕你認了個自認為的好爹。

哪怕你達到了你所想的目的。

然並卵!

最後仍然逃脫不了把自己釘在恥辱柱上的結局。

……

演武場上。

尺餘厚的積雪漫天飛舞,兩道人影你來我去,槍走龍蛇。

瀝泉槍的金屬撞擊聲分外的清脆。

宇文衍和小李靖大開大合,已經交手了三百回合。

仍然沒有一點分出勝負的跡象。

墨言直接看呆了。

他雖然每天努力練槍,但比起小皇帝和李藥師來還是差了一些。

就連王鷹都看得眸中精光閃閃。

從兩人的交手中,領悟了不少嶽王槍的竅門。

“好!”

隨著叮的一聲顫響,身影驟然分開。

兩人瀝泉槍插地,相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痛快,太痛快了……”

兩人大戰四百回合,沒有分出勝負。

那種水銀瀉地般的攻擊,滴水不漏的防守讓他們直呼過癮。

每天堅持力量訓練,使得小皇帝的臂力上升了一個台階。

十五斤重的精鋼瀝泉槍,使起來已是輕鬆許多了。

稍作休息。

兩人又進行馬上對練。

汗血馬逐日比一般戰馬要高,對戰的時候占據了一定的優勢。

大周尚武,作為男子,從小就練習各種馬上技巧。

小皇帝的馬術也不差,朝中將領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是馬術高手。

這幾年來,他的騎術突飛猛進。

寶馬配嶽王槍,小皇帝如魚得水,手中槍勢一招勝過一招。

三百招過後,小李靖漸落下風。

這都是汗血馬帶來的優勢。

“陛下,臣請有朝一日定要把康國納入大周版圖!”

“這汗血馬簡直**爆了,我也想要……”

二人戰罷。

小李靖手持瀝泉槍,圍著逐日馬看了又看。

眼中豔羨之色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住。

何止是他,王鷹和墨言也是一樣。

自從見了汗血馬,再看自己心愛的坐騎,頓時覺得不香了。

“好,有誌氣!”

“不過,你這****的話都是跟誰學的?”

宇文衍看著李藥師眼中的精光不由地笑了。

瞧那架式,要是現在給一支人馬,他會毫不猶豫地殺向西域。

跟誰學的?

陛下心裡沒點逼數麼?

小李靖不禁腹誹,看小皇帝的眼神都是斜的。

宇文衍訕笑,摸了摸鼻子。

心想,朕有那麼粗俗嗎,朕向來都很斯文的啊!

晨練後。

沐浴更衣的小皇帝施施然來到上善殿。

開始處理一些政事。

年底了,他想多看看各地反饋的情況。

很多政事堂處理過的奏章,宇文衍都會選擇性的查閱一些。

臘月十五。

最後一次大朝會過後。

家屬在京城的外地總管和刺史,陸續返京過年。

在外巡視的王爺,也先後抵京。

除了越王宇文盛。

小皇帝的這個十皇叔公跑雪域高原上去了。

自從宇文衍提出,要特彆注意這個地方後。

朝廷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探子源源不斷地傳回高原各部落的訊息。

同時,華夏商行增加了往來的商隊。

並在邏些河穀建立了固定的商貿據點。

常駐高原的商人達兩三千人。

另外,數百名道士來到了這處離天最近的極美天域。

感受道法自然,羽化登仙般的意境。

“靠,無量天尊他大爺……”

“世間竟然有如此仙境!”

“道爺悟了……”

“鐘靈毓秀,道家仙山,老祖西出函穀關,必定是從此處通天登仙也……”

……

一聲聲獨具特色道號響徹高原。

此前。

佛教雖然傳入中原數百年,但卻尚未進入聖潔的雪域高原。

直到鬆讚乾布統一吐蕃後,佛教纔在此落地生根。

數百名道士彷彿來到了人間仙境。

用雙腳丈量這片土地,用心感受這處淨土。

或騎牛馬,或騎小毛驢,翻山越嶺,走進土人部落中去。

這些修道者,都是有文化,有信仰,有醫術的三好道徒。

身穿道袍,手持佛塵,出塵脫俗。

仙風道骨,清靜無為,尊重自然,敬愛生命。

他們以醫術救死扶傷!

用武道除強扶弱!

以道心感化奸邪!

以道法淨化心靈!

好似仙人下凡,教化蒼生。

結廬為觀,近水而居。

采晨曦之露,集天地日月之精華,修身養性。

在雪域高原的土人眼中,手脈一搭,眼皮一翻,舌苔一看。

一碗湯藥,幾根銀針。

就能藥到病除,祛疾消災,宛如神仙手段。

某日。

當有人看到觀內的三清道像。

古鬆流瀑,祥雲飛鶴,仙風道骨,如謫仙臨世。

頓時心生敬意,拜伏於地。

越王當初聽了宇文衍的講述後,秒懂其意。

上書稱,他要在雪域高原建一座羽化仙宮。

小皇帝不主張任何宗教泛濫。

不過。

在可控範圍內,本土教派還是可以適當發揮一下作用。

知道越王想修這麼一座道觀後,宇文衍允了。

並從皇宮內庫調撥了五十萬貫,供其使用。

言稱錢不夠可以再給。

讓他把道觀修得飛簷流水,草木蔥翠,金碧輝煌,仙氣飄飄,宛如仙境一般。

當下的邏些河穀,雖是高原上的交通樞紐。

但卻沒在任何一個部落的實際控製之下。

鬆讚乾布所在的雅隆部,這時還在山南地區。

羽化仙宮建在邏些河穀西北方的紅山之上。

據說宇文盛帶著一眾道士選址,走到紅山時,三道白色仙光從天而降。

直落在紅山之上,熠熠生輝。

一眾道爺都說,那是三清的指引。

一致認為,必須把道觀建在那裡。

當越王上書,敘述仙宮位置時,宇文衍臉上露出一絲耐人尋味的笑容。

冥冥之中,這個時空有些東西變了,有些又沒變。

華夏商行在此設立駐點,成了中原商隊的中轉站。

大量的茶葉,絲帛,鐵器,陶瓷,香料等商品彙集於此。

行商利用馬隊把貨物運到各個部落交易。

也有部落的土人趕著犛牛,直接到邏些進行貿易。

犛牛作為高原特有品種,具有耐苦、耐寒、耐饑、耐渴的本領。

對高山草原環境條件有著極強的適應性。

其特殊的毛皮和特性,決定了它不適合在氣溫高的平原地區生活。

因而,到了中原可以作為肉食所用。

深受中原商人的鐘愛。

牛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大周明文規定,是不能隨意宰殺的。

犛牛剛好彌補了有錢人想吃牛肉而不得的這份缺憾。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