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295章 什麼?一百萬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295章 什麼?一百萬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小言子,把朕繪製的寶船取出來……”

見尉遲迥懷疑寶船的雄偉。

宇文衍讓墨言拿來他按實際尺寸等比例縮小繪製的寫實畫。

這是一幅長三米,寬兩米的巨型畫作。

主角正是此次試航的小型寶船。

畫裡把寶船的諸多細節描繪得細致入微。

遠遠看去,就像一艘航行在海麵的真船。

“哇……”

“果真,從未見如此雄偉的海船!”

“看看甲板上的水手,和船身比起來就如螞蟻一般……”

當畫作掛起,展現在眾人麵前,殿內突然發出陣陣驚呼。

“陛下,這等寶船,造價不菲吧?”

樂運看著這等海上龐然大物,眉眼間卻露出一絲擔憂。

他不知道皇帝造這等大船有何用?

但肯定花費不小。

一旦天子沉迷其中,無疑是個定時炸彈!

對此。

小皇帝不打算隱瞞,悠悠伸出一根手指。

“一萬貫?”

“那還好,物超所值。”

王軌見狀,笑著說道。

然。

宇文衍搖了搖頭,表示不對。

想什麼呢?

一萬貫就想造一艘大海船。

“不會要十萬貫吧?”

“如此那就昂貴了,不適合大批量建造啊!”

尉遲迥一聽,頓時露出一抹失望之色。

如此雄偉寶船,要是弄上它幾十艘,就算叛軍躲到孤懸海外的流求,又有何用?

蜀國公對於揚州平叛之事一直耿耿於懷。

就像王軌對土穀渾一樣,都快成為心魔了。

可,小皇帝還是搖頭。

眾臣頓時不淡定了。

“一,一,一百萬?”

“不…不會真的要一百萬吧,陛下!”

哪怕是一直雲淡風輕的顏之儀都震驚了,有些結巴地問道。

“正是一百萬!”

“不過,等造船技術更加成熟後,造價應該能降低兩至三成……”

以當前物價,一匹優良戰馬需要一百貫。

這艘寶船相當於一萬匹戰馬,宇文衍覺得在他的接受範圍之內。

諸位大佬瞪大了雙眼,就這麼愣愣地盯著他。

一百萬貫?

開什麼國際玩笑!

開征商稅後。

眼下大週一年的賦稅,摺合銅錢也不到兩千萬貫。

也就是說。

朝廷全年的收入也就隻夠打造十幾艘這樣的大海船。

“如此勞民傷財,臣請陛下立刻停止大海船的建造!”

樂運聽到一百萬貫時,身體不禁搖晃了幾下,差點暈倒過去。

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擲地有聲地諫言。

“臣等附議!”

其他大佬見狀也全都跪了下去。

“你們這是……”

宇文衍沒想到眾臣反應這麼大。

早知道,就先不說造價的事了。

“陛下,此舉有可能動搖國之根基,萬萬不可繼續……”

“郯國公之言,正是臣之所想,望陛下三思而後行!”

……

六位心腹大佬一致反對小皇帝的舉措,這是他親政以來破天荒的一次。

“諸位愛卿先起來,此事朕自有考慮!”

“大海船不是隻投入不產出,它能給朝廷源源不斷地帶來財富……”

小皇帝見他們長跪不起,隻能諄諄引導。

“陛下此言當真?”

聽說寶船能為朝廷賺錢,眾臣心中的堅持鬆動了幾分。

能給國庫增收,他們相信小皇帝不會空口白牙。

這是幾年共事下來,心中慢慢形成的一種信任。

因為,在此之前,小皇帝說過事情,很多都成為了現實。

“當然是真的,朕何時騙過你們?”

“快快平身,你們一把年紀了,彆跪在地上說事!”

宇文衍說著,示意墨言把他們扶起身來。

眾臣將信將疑,起身後重新坐下。

一個個盯著小皇帝,擺出一副您不給個完美解釋,我們就跪死在你麵前的架式。

“來,來,來,先喝口茶壓壓驚……”

宇文衍一陣嘿笑,親自給他們續上熱茶。

諸位大佬卻是一動不動,六雙眼睛死死鎖定在他的身上。

小皇帝訕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大家都知道,經河西走廊前往西域的這條商路,能給朝廷及商賈帶來豐厚的財富!”

“朕稱之為陸上絲綢之路。”

“而在茫茫大海,也存在著這麼一條商路,那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華夏南北分離數百年,南方的狀況諸位可能不甚瞭解。”

“南朝朝廷,士家大族,一眾商賈利用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已是賺得盆滿缽滿,富得流油……”

“試問,這麼一塊肥肉,諸位不想咬上一口?”

“大周不應該做些準備麼?”

宇文衍說完,再次端起茶杯喝茶。

“陛下,那些海外蕃邦,文明落後,土地貧瘠,與之通商也能賺錢?”

尉遲迥率先發話。

小皇帝目光掃視眾人,其他人也同意蜀國公之問。

這就是明顯的眼界限製和思維固化,形成所謂天朝上國優越性的思想。

認為中原之外,全都是蠻夷之地。

唯有天朝中土,物產豐富,文明先進,是全天下的中心。

“蜀國公此言大謬!”

“海外蕃邦,雖文明不及中原,卻並非儘是蠻荒不毛之地。”

“南海之南,有南洋列島,氣候濕熱,利於水稻生長,能一年三熟!”

“南洋諸島,盛產香料,象牙,犀角,珊瑚等中原地區稀有物品!”

“婆邏洲有個渤泥國(文萊),其國王座椅都是用純金打造的!”

“從南洋列島向西,就能到達獅子國(斯裡蘭卡)和天竺,再往西還能到達大食……”

……

“沿途數百上千個城邦和國家,你們說這樣的商路,能不能賺錢?”

宇文衍侃侃而談,把海上絲綢之路大概描述了一遍。

聽得這些大佬張大了嘴巴。

這些都是他們聞所未聞,或是知之甚少的資訊。

哪怕是中原所存書籍眾多,也少有記載。

唯一可以考究的就是法顯和尚所著的《佛國記》。

399年。

也就是185年前,僧人法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西域,翻越蔥嶺,到達天竺。

收集了大量梵文佛經後,經海路到達南洋列島,遊曆諸國後搭乘商船回國。

前後曆時十四年,是華夏曆史上西行取經的先行者。

比大名鼎鼎的玄奘早了整整兩百三十年。

然。

小皇帝所述,似乎比《佛國記》中記載的還要詳儘。

“陛下,這條海路之上竟然有這麼多國家?”

“這天下何其大也?”

“什麼,南洋水稻能一年三熟?”

“這些地方竟然物產如此豐富?”

……

諸位大佬你一言我一語地反問道。

眸中爆射出熾熱的光芒。

哪還有半點要跪死當場的強硬氣節!

就差提刀上馬,殺向南洋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