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302章 東北局勢初定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302章 東北局勢初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金秋九月。

收獲的季節。

中旬。

北方的粟、麥,以及遼寧道的水稻全部晾曬入庫。

全國各地開始一年一度的田稅征收工作。

同時。

朝廷也從百姓手中收購一部分餘糧。

除開原有的長安太倉,洛陽河陽倉。

後又興建了華陰永興倉,洛陽含嘉倉、常平倉、回洛倉,浚縣黎陽倉。

五處糧倉先後投入使用,每處能存糧三到五百萬石。

這是國家戰略儲備糧倉,規格最高的一級。

各郡縣還有規格較低的一些糧倉。

應付流年災荒之用,以備不時之需。

宇文衍參照後世經驗,製定了一整套嚴密的國家儲備糧製度。

各地刺史,太守,縣令,豐收報喜的奏章如雪片般湧向京城。

最讓小皇帝欣喜的還是遼寧道。

拿下丸都城和國內城後,設玄菟郡。

隨後移民兩萬戶過去。

從幽州總管陰壽擊潰高寶寧殘部,小皇帝派賀若弼經營遼西伊始。

朝廷已從河北道,山東道,河南道三地移民七十餘萬百姓前往。

水稻試種成功,使得這些百姓很快就在新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成了朝廷掌控遼寧道的堅實根基。

如今。

糧食方麵,完全做到了自給自足。

科爾沁郡放養的馬牛羊,相當一部分都是輸送到中原。

在這裡,吸收了不少庫莫奚,契丹,室韋部落的牧民定居。

利用他們的經驗,管理草原上的牲畜。

遼河平原下遊的農耕區,也有一些部落牧民前往定居。

與漢人雜居,學習耕種技術。

遼西龍城(朝陽)和遼東城(遼陽)兩地,是遼寧道當下最繁華的兩座城池。

農閒時,百姓們可以進行一些漁獵活動。

平時積攢的東北山貨可以拿到城中市場,賣給一眾商賈。

野山參,鹿茸,貂皮,熊膽,獸鞭等,都是中原貴族趨之若鶩的珍寶。

遼河中遊。

兩岸泥濘沼澤,水泡密佈,不宜耕作。

但在冬天時,卻能從中獲得上天饋贈的禮物。

鑿冰下網,成了周邊百姓冬天裡的盛大活動。

動輒一二十斤的胖頭魚,大鐵鍋一燉。

嘎嘎香!

一條就夠全家人吃幾天了。

有鐵爐子和火炕這兩樣過冬神器。

哪怕是嚴冬,似乎也不是特彆難熬。

有了食物及舒適居所的雙重保障,就算條件惡劣一些,移民百姓也是成天樂嗬嗬的。

作為普通老百姓,沒什麼比一家人平安地吃飽飯來得重要。

拿下遼東。

是這幾年來小皇帝很滿意的一件大事。

對於大周朝廷,其重要性,一點不亞於突厥分裂。

除了收複故土,幾年下來,還俘獲高句麗近三十萬的人口。

這些人口以家庭為單位,分散到中原各縣定居,成為自耕農。

不聽話的刺頭被送往工地、礦山,成為免費的役力。

“陛下,釜山港那裡也能種水稻啊?”

墨言唸完駐軍將領秦譜的奏章,不禁出言問道。

“那裡位於遼寧道南邊,氣候更為溫和,當然能種水稻……”

宇文衍拿起細長竿,點了點大周疆域圖上釜山港的位置。

新羅王金白淨當初給了兩千役力,用於建設港口。

秦譜趁機開墾了五萬畝土地出來,全都種上水稻。

毫無疑問,獲得了大豐收。

兩千役力金白淨沒問,秦譜也就沒還。

從開荒到播種、插秧,一直到收獲,他們全程參與。

可以說見證了一場奇跡。

不論是使用的農具,還是先進的種植技術,都讓他們大開眼界。

灌溉的水車,水利驅動的石碓,石碾,石磨,無一不是他們的智慧盲區。

轟隆作響的打穀機更是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釜山港從此也算是紮穩腳跟,步入正軌了。

原本撲朔迷離的東北局勢,如今已然穩穩落入大周的掌控之中。

以後。

宇文衍大可穩坐釣魚台,慢慢和這一眾勢力熬。

主要是半島三國。

這三貨小心眼多,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尤其是新羅這個小西八,表演天賦一流。

表麵恭敬,內心卻是反骨仔。

曆史上。

唐朝就被其忽悠了,給後世子孫留下一群令人惡心的玩意兒。

至於東北四大少數民族部落,暫時不能給大周帶來麻煩。

但他們的後代卻給中原王朝造成巨大的威脅,甚至是屈辱。

契丹和庫莫奚同源,合並後發展成後來遼國,成了北宋朝廷的噩夢。

五代時期。

石敬塘為了做皇帝,認賊作父,割讓燕雲十六州,甘做遼國兒皇帝。

後來。

趙匡胤搶了後周孤兒寡母的江山,建立宋朝。

與其弟弟趙光義先後出兵與遼國乾了幾仗,全部敗北,沒能收回燕雲十六州。

為了鞏固趙氏江山,保證一眾精英貴族的既得利益。

宋朝統治階級折了民族脊梁,選擇卑躬屈膝。

在大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恒在位時,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

乍一看。

還以為是和平友好盟約。

實際上。

卻是徹頭徹尾的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

其中規定,大宋每年都需給遼國歲幣白銀十萬兩,絹帛二十萬匹。

歲幣,一直都是指藩屬小國給中原王朝進貢的錢財。

澶淵之盟,無疑是承認自己低人一頭。

何其屈辱??

趙氏皇族就沒一個硬骨頭,到宋仁宗時,歲幣還翻了一番。

最後。

北宋被金國所滅,微、欽二帝被俘,金人對其施以“牽羊禮”!

這就是丟儘中原王朝臉麵的“靖康之恥”!

到了南宋趙構這裡,還是一樣的不堪。

為了保住半壁江山,討好金國,連姓都改了,成了完顏構!

如果這些都不是恥辱,那什麼才叫恥辱?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軟骨頭的皇族,才會出現嶽王爺的悲劇!

曆史上。

契丹是藉助遼西科爾沁草原發展壯大起來。

如今,科爾沁成了中原王朝的牧場,契丹和庫莫奚也做了大周的小弟。

宇文衍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他們。

室韋當下文明最為落後。

但在五百多年後,他們部落的後世子孫中出了個牛叉人物。

那就是成吉思汗鐵木真。

而靺鞨部落也不是省油的燈。

讓趙構改姓完顏的女真,還有後來的滿清韃子,都是靺鞨部落的子子孫孫。

唐朝滅亡高句麗後,靺鞨部落在東北沿海地區建立了地方政權——渤海國。

後世棒子小西八們搶曆史,認高句麗作祖宗還不夠。

連靺鞨人建立的這個渤海國,也要搶作是他們祖宗的政權。

對於祖宗都可以隨便認的小西八。

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作——厚顏無恥!

阿西叭!

思密達!

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