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359章 龍興之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359章 龍興之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臣田式參見陛下!”

“田愛卿免禮!”

“朕隻是來瞻仰下祖地風氣,不必興師動眾。”

田式察顏觀色,感覺小皇帝與愛擺排場的宣帝完全不同。

當即揮手,讓其他官員全都退下,親自領著宇文衍前往太廟。

祭祀過後,便去了城內行宮。

行宮建築仿照皇宮形製,隻是規模小了許多。

算不上有多豪華。

除了規格高,論氣派甚至不如一般世家貴族的府第大宅。

這也能看出,從太祖宇文泰,到孝閔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四人都是開創之主,不是貪圖享樂之人。

隻不過閔、明二帝受製於權臣宇文護,並被其所害,在位時間短,未能很好地施展自身才華。

北魏末年,六鎮起義。

宇文泰從武川鎮義軍的一名大頭兵,一直拚殺成一方大佬,不論武藝還是謀略都有其過人之處。

特彆是他教匯出來的兒子,個個都不是庸才。

老五宇文憲和他的四位兄長,老二夭折,剩下四人都能力不俗,頗具才華。

從老六宇文直起,宇文泰去世時他才六歲,與弟弟們幾乎沒有得到父親的教誨。

長大後,能力和前麵的兄長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說明宇文泰在教子方麵,和他的軍事、政治才能一樣出色。

可惜武帝宇文邕沒有學到他父親的育兒經,培養出了一個敗家子。

行宮就是在宇文泰當初“霸府”的舊址上修膳,改建而成。

其中有些建築還保留三四十年前的原樣。

漫步其間。

似乎還能感受到太祖當年帶領六大柱國,以及一群誌同道合的文臣武將,與北齊高歡江山博弈,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

韋孝寬對此地頗為熟悉,給小皇帝講述了一些發生在這裡的軼事。

宇文衍沒打算在此留宿。

行宮轉了一圈,便準備去看一下開創井渠法的龍首渠。

龍首渠修建於漢武帝時期,是一項引洛水灌溉農田的水利工程。

親政後,小皇帝便下詔進行了疏浚和修膳,保證水渠充分發揮其引水灌溉的作用。

縱馬來到商顏山,看到彼此相隔數丈的一排豎井,不禁感歎古人的智慧。

所謂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方法總比困難多!

“田愛卿,你做得不錯,朕心甚慰……”

宇文衍對於太守田式有所瞭解,其人吏治嚴酷,雷厲風行。

下屬官員都不敢在他麵前打馬虎眼。

“陛下謬讚,此乃臣之本份,定當再接再厲!”

參觀完龍首渠,宇文衍肯定了田式的執政表現,又勉勵了一番。

而後離開同州,返回大軍行進的官道。

“鄖國公,您老馬車上歇息一會吧……”

韋孝寬已經是七十七歲高齡,宇文衍決定讓他隨駕出征也是思慮良久。

作為大周朝廷唯一威名遠播,資深望重的漢臣漢將,餘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南北統一。

這也是宇文衍當初向他展望的願景之一。

自從朝廷決定用兵的那一刻起,老將軍就興奮得像個孩子。

用他的話說就是:

得見華夏一統,死而無憾矣!

老來聊發少年狂,左持刀,右擎槊,鋼盔亮甲,鐵騎征南陳。

朝廷為其準備了相對舒適的馬車,他恁是一刻也沒乘坐。

“回陛下,老臣渾身充滿了力量,像是回到了同太祖、高祖征戰的烽火歲月,一點都不累……”

韋孝寬容光煥發,輕撫銀須哈哈大笑。

見其精神矍鑠,中氣十足,宇文衍也沒多說什麼。

此次出征,他讓太醫令甄權同行,就是考慮到韋孝寬年紀大了,怕他身子出問題。

隨軍的醫師是由太醫署安排,隨行的還有不少醫學生。

他們充當醫師助手,同時也可承擔護理受傷軍士的任務。

當初,小皇帝把從孫思邈那得來的《青囊經》殘卷交給太醫署。

太醫令甄權和一眾醫官如獲至寶,要知道,神醫華佗可是外科手術的鼻祖。

特彆是他發明的“麻沸散”,更是瑰寶中的瑰寶。

幾百年來,多少醫藥聖手對於他的醫術失傳耿耿於懷。

不曾想,如今《青囊經》竟然重見天日。

哪怕隻是殘卷,那也是彌足珍貴,何況其中還有完整的“麻沸散”配方。

宇文衍讓綦毋懷文把他繪製的各種外科手術器械打造了出來。

還有酒精和脫脂藥棉,並提出了“消毒殺菌”的概念。

甄權作為醫藥專業人士,一看一聽,就意識到了這些東西的妙用。

華夏醫藥學很早就掌握了“高溫水煮”、“灸烤”、“煙熏”等消毒之法。

哪怕不知道“菌”為何物,也很容易理解這一說法。

他也顧不上皇帝是從何處聽來這些藥學知識,以及那數十種精美的外科手術器械。

第一時間就召集了數十位擅長外科的醫師進行深入研究。

並以動物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操作。

一些罪大惡極的死刑犯就法後,成了他們的解剖物件,也算是為當下醫學進步做貢獻了。

太醫署除了負責診療事務,同時也是醫藥教學機構。

以前。

太醫署同國子監一樣,實行的是貴族、精英教學,學生也就百餘人。

為了促使大周人口增長,增強國人身體素質,一定要提高當前低下的醫療水平。

因此,宇文衍擴大了太醫署的規模,保證每年至少招收醫藥學生一千人。

同時。

下詔招募民間醫術高超的醫師,求購各種家傳藥方。

中醫的沒落,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敝帚自珍,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導致傳承斷絕造成的。

作為當政者,朝廷負有傳承、發揚民族文化的基本義務。

不論是編纂、推廣《大周百姓藥典》,還是對太醫署的改革,都是宇文衍為傳承發揚醫藥學做出的嘗試。

“陛下,前麵就是弘農郡華陰縣……”

“正好,今晚就在華陰縣安營紮寨!”

弘農郡緊鄰渭水,黃河,是京畿道最東邊的一個郡。

說起弘農郡,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世家大族“弘農楊氏”。

是當地有名的郡望。

發跡於其祖上楊喜分得楚霸王項羽的一條大腿,獲封赤泉侯。

到其曾孫楊敞時,家族更進一步。

楊敞和當時的輔政大臣霍光,廢掉了即位27天便做了一千多件壞事的劉賀。

這個劉賀就是位於江西大名鼎鼎的海昏侯墓的主人。

楊敞還有一身份,司馬遷的女婿。

從此,楊氏在弘農開枝散葉,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一方豪族。

被曹操夢遊殺死的楊修。

此次伐陳西路軍元帥楊素。

初唐四傑中的楊炯。

唐玄宗兒媳兼貴妃楊玉環。

以及北宋時赤膽忠心,可歌可泣的楊家將。

都是出自弘農楊氏。

形成了所謂“天下楊氏數弘農,弘農楊氏遍天下”的族源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