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466章 第九個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466章 第九個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今年。

回京的地方官員不多。

一眾王爺,也就回來三位。

河南道總管趙王宇文招,巡視河南、湖北的漢王宇文讚,巡視山東、江北的秦王宇文贄回京了。

大年三十。

宇文衍攜皇室宗親祭祀太廟。

隨後。

又領著朝臣前往驪山“英烈祠”祭掃。

英烈祠落成以來,朝廷每年都會組織官方的祭掃活動。

民間自發性的祭拜也是源源不斷。

這些被塑造成國家、民族英雄的英烈,享受著華夏百姓的香火供奉。

和平背景下的中原大地,開始顯現其強大的生命力。

在宇文衍“執政為民”的統治理念下,整個社會迸發出蓬勃生機。

越來越多私奴、賤戶得以解放,成為擁有土地的自耕農。

大力推行的均田製,使得底層老百姓告彆饑荒,初步解決吃飯問題。

除夕,春節!

作為朝廷不遺餘力宣揚的傳統節日中,最為重要的一個。

這幾年來,過年的傳統愈加深入人心。

置辦年貨,貼春聯,年夜飯,守歲,發紅包,拜年,慶賀新春……

每樣風俗,都成了過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是宇文衍穿越後的第九個年。

自從他那便宜父皇宇文贇駕崩,自己強勢親政後。

整個皇宮的風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年三十這天。

皇帝賜宴。

皇室宗親齊聚一堂,在一定的程度上維持了宇文宗室的表麵團結。

事實上。

皇室成員之間也確實比宣帝以前更加齊心。

這是在宇文衍皇者霸氣側漏,以及對一眾王爺用人不疑,充分信任的基礎上,所取得的成果。

皇室宗親這股勢力。

若是用好了,絕對是皇帝所能倚仗的中堅力量。

當然。

其中也伴隨被取而代之的風險。

畢竟,宗室成員,在血緣上或多或少都具備繼承皇位的合法性。

比起外姓的武將,權臣奪位,具有法理上的優勢。

不過,目前這些王爺,不論是聲望和手中的權勢,都不足以支撐他們覬覦皇位的野心。

就算有人謀反篡位又能如何?

宇文衍有絕對的信心掌控局麵,輕鬆拿捏!

祭掃過英烈祠後,朝臣散去,各自回府團年。

小皇帝一行也返回皇宮。

宗室成員團聚,並不是全員皆至。

而是由各王府王爺和他的正妃、嫡子、嫡孫入宮。

沒有回京的王爺,則由其正妃攜帶家眷前往。

在嫡庶有彆的時代。

庶出的地位遠比人們想象中的要低很多。

阿史那氏和李娥姿作為皇室地位尊崇的兩位長輩。

每年看到其樂融融的團聚景象,內心總是無比的欣慰。

各王府的世子小屁孩圍繞她們膝前,奶聲奶氣地討要紅包。

大點的就和宇文娥英,宇文衎,宇文術幾人一起玩樂。

一眾王妃和小皇後,貴妃木蘭,淑妃蕭婉兒湊在一塊。

鶯聲燕語,不時傳出陣陣銀鈴般的笑聲。

畢王宇文賢,酆王宇文貞,漢王宇文讚,秦王宇文贄,四位堂兄弟湊了一桌麻將,搓得不亦樂乎。

小皇帝和趙王宇文招饒有興致地站在一旁觀看。

宇文衍能讓一眾王爺心服口服。

除了他這幾年來做出令人信服的功績,還有就是一碗水端平。

自從武帝宇文邕登基後,他這一脈就成了宇文皇室的正統。

到宇文衍這,已經是第三代。

從血緣上來說,漢王宇文讚和宣帝宇文贇一母同胞,都是李娥姿所生。

小皇帝和他一脈相承,是為嫡係血親。

其他王爺可以說都是庶出,身份地位要低上許多。

但,宇文衍並沒有區彆對待,給漢王這個親皇叔更多特權。

這就使得其他王爺感到心理平衡。

對小皇帝的敬重也多了幾分。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

入夜時分。

整個京城鞭炮聲劈裡啪啦響個不停。

年夜飯從最小的孩子喝椒柏酒開始。

而後。

就是年夜飯後派發紅包的環節。

接著就是校場觀看打鐵花和煙花。

宮外,也有朝廷安排的打鐵花和煙花燃放活動。

官民同樂。

長安城陷入一片歡樂喜慶的海洋!

聚會散去,幾位王爺出宮後,小皇帝的三位媳婦陪著他守歲。

子夜。

被三女強行拉到小皇後的醴泉宮,要躺著聽他講故事。

宇文衍沒有辦法,隻好橫臥花叢中,極其煎熬地講起了“梁山伯與祝英台”。

毫無疑問。

翌日清晨起來又得換褲衩子。

……

大年初一。

天元八年,元旦。

皇帝在正武殿大宴朝臣。

這是彰顯天子與臣同樂,賞賜臣下的宴會。

也是宇文衍接觸中下層官員的機會。

這幾年來。

就有不少一心做實事,為國為民的官員入了他的法眼。

被破格提拔,得以官升數級。

隨著小皇帝親征,完成數百年未有之南北統一大業。

他在官員及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

從正武大殿,一直到殿外廣場。

宇文衍一邊發放紅包和賞賜之物,不時停下閒聊幾句。

以其過目不忘的天賦,熟悉的麵孔逐年增加。

被皇帝叫出名字的官員感動到無以複加。

……

春節期間。

除了接見入宮拜年的官員,宇文衍還去看望了新都城工地上的工匠、役力。

過年停工半月。

京城附近的都回家團年了。

遠道而來的隻能選擇留在工地。

眾人顯然想不到皇帝會去看望他們這些下等“賤民”。

而且還發下豐厚的賞賜,個個感動得稀裡嘩啦!

宇文衍看到工地上,臨時搭建的工棚都安放了燒柴取暖的鐵爐子。

吃食也還算可以,包子,饃饃,稀飯都有。

大鍋的燉菜,裡麵放了不少的豬肉,油水是有的。

他讓墨言盛來一小碗,嘗了一下,味道還算可以。

就著一個黃饃饃,一口饃,一口菜,把碗裡的飯食吃了個乾淨。

工匠、役力們見狀,驚愕後兩眼冒出精光。

皇帝竟然不嫌棄他們這些“賤民”的吃食,內心親切感油然而生。

宇文衍和眾人講述新都落成後的宏偉壯觀,肯定他們每一個人的辛勤付出。

聽得大家熱血沸騰,連主人翁般的驕傲自豪感都出來了。

隨行的工部尚書宇文愷,左侍郎何稠,右侍郎李春三人。

感受到皇帝“愛民如子”的風範,內心也很是觸動。

特彆是右侍郎李春。

他本是河北襄國郡一個普通石橋工匠。

雖然家境不差,家傳的造橋手藝也很精湛。

可也從未想過能夠官居四品,成為工部副官。

聽畢王說是陛下欽點,他就更加詫異了。

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竟然入了皇帝法眼。

哪怕到現在,他都感覺像做夢一般。

李春永遠都不會知道。

這一切都是因為他主持修建的趙州橋。

立到後世一千多年的盛名所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