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468章 無農不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468章 無農不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張須陀大喜過望。

衝著隨行的物部龜田連呼幾聲“喲西”!

如此寶地。

就這麼晾在這裡長草,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當即下令。

在平原西麵,橫亙全島的山脈上,設定了數十處石頭堡和烽火台。

派遣軍士駐守,防止倭人翻山越嶺跑過來搶地盤。

其實。

他心裡也清楚,倭奴受險峻山脈阻隔,肯定是沒那麼容易過來。

否則的話,此地早就被他們佔領了,哪輪得到自己。

曆史上。

倭國是在全麵學習唐朝,實行“大化改新”百年以後,也就是大概唐玄宗晚期。

往後花費了上百年時間,這才徹底擊敗本州島北部的阿伊努人。

雙手沾滿血腥地把北部地區占為己有。

倖免於難的阿伊努人被迫北逃,遷徙至北海道島。

可最後,北海道依然沒能逃脫倭人的毒手。

九成阿伊努人被屠殺,餘者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融進了大和民族。

在這方曆史時空。

宇文衍的出現,就已經宣判了倭國的下場。

……

張須陀一行回到漢至平原,馬上下令修建連通兩地的驛道。

驛道全長六百裡。

比長安到洛陽的距離還近兩百裡。

他準備先遷兩千壯勞力過去,進行前期的開荒墾田和城鎮建設。

同時派遣五百士卒,進駐小皇帝在輿圖上標注的這處“星漢平原”。

年後,來到春耕時節。

星漢平原上已經開墾出了數萬畝的田地。

後續,漢至平原的七成人口都將遷居到此。

……

而在麵積十倍於星漢平原的東北遼河平原。

刺史崔仲方和各郡、縣官員,帶領著一眾百姓,正對大遼澤進行大改造。

大遼澤是遼河洪水泛濫,在下遊地區形成一大塊泥濘不堪的沼澤地。

高句麗之所以能夠長期霸占遼東,就與大遼澤的存在有莫大的關係。

這處沼澤濕地,東西二百餘裡,南北四五百裡,車馬難行。

儼然是一道橫亙在遼東、遼西之間的天然屏障,名副其實的行軍險地。

當初賀若弼征伐遼東,也是兵分兩路。

一路輕裝橫渡遼澤,另一路攜畿重繞道遼澤最南端,再渡遼河抵達遼東城。

宇文衍也知道,大遼澤不是說一句改造就能消失的。

曆史上,直到清末,這處延續了數千年的沼澤才最終化作良田。

並不是說很難治理,而是曆朝曆代都選擇“避開”,而不是“治理”。

從而使得這處沼澤濕地存在了那麼長的時間。

小皇帝的治理方法很簡單!

在中上遊大力植樹造林,固土治沙。

特彆是在科爾沁地區。

如今水草肥美的大草原在後世卻成了水土流失極其嚴重的沙地。

下遊清理、疏浚河道,並於兩岸興修水利。

廣挖水渠,將沼澤地的積水引到低窪的水泡處,形成一個個的沼澤湖泊。

地勢較高的土地進行植樹固土,便可慢慢改造成耕地。

采取這種“敵退我進”的治理方式,總有一天能將大遼澤變成可耕種的沃土。

如今的遼寧道。

掌控遼西、遼東之地,千裡良田,人口百萬。

軍府在冊府兵十餘萬,已然在東北站穩了腳跟。

庫莫奚,契丹,靺鞨,室韋四大部族與遼寧道的漢人之間,交流日漸深厚。

互惠互利,彼此增進瞭解,通婚的現象越來越多。

宇文衍還派遣了一批“天文地理館”的人員進駐東北,對遼寧道以及四部領地進行地理經緯測繪。

對於四部的管轄,暫時還是羈縻之策。

他們名義上歸附朝廷,成為藩屬勢力,實際事務還是各自為政。

在小皇帝眼裡,四部的領地並沒有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

開疆拓土尚未成功,他宇文衍仍須努力!

故而,允許四部之間,以及他們各自內部爭鬥的情況存在。

也就是說,對於部落聯盟首領的人選,你們自己看著辦。

誰勝出,朝廷就冊封誰,承認其正統性。

這樣就能讓他們保持內耗,難以形成真正統一的強大政權。

而四部之間,隻要不是滅族之戰,朝廷也任由他們打生打死。

如此,四部就能相互製衡,更加倚仗中原王朝來保持自身實力,難以做到一家獨大。

這幾年下來。

隨著與中原商賈間的貿易交流,四部的文明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

交易來的大量生產生活物資,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絹帛布匹,瓷器,烈酒,茶葉等,都是各部所沒有的東西。

還有火鍋的吃法,在東北演變成了大鍋燉,嘎嘎好吃。

特彆是火炕,簡直就是過冬神器。

在以前,寒冬時節,就算貓在“地窩子”裡不出門,一樣有老人和嬰兒被活活凍死。

有了火炕後,冬天再也沒那麼難熬了。

此外,四部從遼寧道引進了鐵製農具及農耕技術。

開始嘗試著種起地來。

還彆說,在遼寧北邊的鬆嫩平原上,一樣是肥沃的黑土地。

在後世,可是從“北大荒”開墾成了大名鼎鼎的“北大倉”。

隨著農耕範圍北移,能在他們的領地上種出糧食來一點也不奇怪。

宇文衍抓住曆史機遇,在最佳節點介入東北事務。

幾年下來,終於經營出一個相對樂觀的局勢。

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善殿。

宇文衍嘴裡叼著蘆葦吸管,愜意地喝著梅蘭竹菊四女調製的新口味奶茶。

一邊聽墨言誦讀各地有關春耕、春播的奏章。

農業是中原王朝的根基,朝廷將其放在了首要位置。

無農不穩,無商不富!

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這也是他挫敗楊堅矯詔奪權陰謀,強勢親政後,大力改革的兩個方向。

這幾年來。

農業領域取得的成績,他還算是滿意的。

減輕田稅,興修水利,開荒墾田,推廣先進農具,改良種植技術,探索養殖之道……

最直觀的結果就是。

大部分百姓解決了“餓肚子”問題,官方糧倉日漸豐盈。

大好形勢下,很多朝臣開始歌功頌德,鼓吹“天元之治”。

直接被小皇帝給叫停了。

這才哪跟哪啊?

擁有後世繁華盛景記憶的他怎麼可能滿足於此。

這跟他理想中的社會還差十萬八千裡。

那就是多次向朝臣提到過的:

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杼,工者有其藝,商者有其途!

居者有其屋,學者有其書,病者有其藥,老幼有從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