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539章 南方局勢穩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539章 南方局勢穩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冬小麥之所以能快速普及種植。

和它的收獲季節有莫大關係。

按照傳統春播秋收的時令規律。

在糧食不足的年份,每年六七月正是舊糧吃完,新糧未熟的時期。

將部分土地改種冬小麥,四五月間收獲,正好解決這一難題。

特彆是在均田足量,畝產提升的情況下。

自耕農對冬小麥可以說是一見鐘情,愛得不行。

知道這是皇帝大力推行的策令後。

他們把這份愛轉化為對當朝天子的崇敬與擁護。

百姓堂屋的長生牌位前,香火連連,祈福不斷。

宇文衍這個少年天子。

在民間的聲望與日俱增,皇室威德也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恢複。

「小言,你說如今南方百姓的生活,比起統一前如何?」

宇文衍吐出嘴裡的杏核,隨意問道。

菊菊伸出玉手接住,又給他餵了一顆。

「回陛下,那肯定是好啊。」

墨言毫不猶豫地說了心中的結論,卻是沒有多說其它。

宇文衍合上手中的冊子,點了點頭,沉思起來。

滅陳實現南北統一。

到如今,已四年有餘。

為了避免出現曆史上隋滅陳後暴發的地方豪強叛亂。

宇文衍從一開始就進行了周密的計劃與佈置。

從打擊豪強,到安撫百姓,官員,士人。

每一個階層都施行了針對性的策略。

保證社會平穩過渡,不去激化矛盾。

對於社會毒瘤的豪強勢力,朝廷給予了強力打擊。

采用拉攏臣服勢力,孤立牆頭草,殺伐頭鐵頑固分子的分化之策。

數個獨霸一方的豪強被連根拔起。

至於地方州郡基層職位,也保留了大部分舊朝官員。

隻是進行了相應的調動變化。

士人階層在南朝大儒潘微的組織下,編纂《江都集禮》。

滿足了他們自我標榜的「華夏文化正統」虛榮心後,逐漸放棄了最後一絲抗拒。

最為重要的還是民心。

統一之後。

朝廷當即宣佈了一係列的惠民之策。

包括不會強製移民,免除十年田稅,幫助百姓北上尋根認祖等。

最為重要的還是推行均田製。

把從舊朝上層官員,以及地方豪強手上沒收的土地,分配給無地的百姓。

此舉為大周朝廷收獲了一波民心。

緊隨而來的。

改善驛站官道,修建官辦學堂,錢莊。

大勢興修水利,鼓勵開荒墾田,推行先進農具……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

南方百姓很快就認同了統一後的中原王朝。

反正都是同室操戈,兄弟相爭。

誰做皇帝,對普通百姓來說都是一樣。

若是能讓他們吃上飽飯,甚至安居樂業,生活有盼頭。

他們也會發自內心地認同和擁護。

四年來。

南方的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特彆是水稻種植。

在曲轅犁,漚肥以及農學館蟲害防治等技術的加持下,畝產量大幅增長。

錢莊的無息借貸政策,使得越來越多的自耕農擁有了自家的耕牛,曲轅犁等重要生產資料。

另外。

朝廷還鼓勵南方種植茶葉,發展炒茶、製茶手工業。

並大力扶持造紙,陶瓷,紡織,印染等傳統行業。

宣紙和彩瓷的研製成功,就是宇文衍力推下的結果。

看到江南,江西,湖南,福建,嶺南五道刺史上奏的秋收情況。

宇文衍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江南道刺史蕭摩訶的奏章中提到。

少量上等良田的畝產達到了三石,也就是360斤。

和以往1到15石的產量比起來,直接翻了兩三倍。

放在當下,這絕對是大事件。

是讓人激奮的好事!

四年間。

南方的耕地麵積相比統一前,多了至少一倍。

特彆是江西,湖南,福建,嶺南四道的丘陵山區。

原本死氣沉沉的民間社會,逐漸萌生出發展的活力。

南方百姓家中,也開始出現當朝天子的長生牌位!

統一後。

發展最為迅速的還是造船業。

在揚州船塢建造大海船的帶動下。

江南地區形成了一條完善的造船產業鏈。

促進了南方造船業的蓬勃發展。

與此同時。

商業貿易也是一片欣欣向榮。

以揚州,建康,杭州為支點的三吳地區,繁榮程度已經和洛陽相差無幾。

「陛下,郯國公他們來了。」

「宣!」

宇文衍聞言,連忙將架在禦案上的雙腿放下。

起身走向茶台。

「臣等參見陛下。」

「諸卿免禮!」

宇文衍泡茶動作不停,下巴輕抬,示意幾人入座。

「謝陛下!」

王軌,顏之儀,樂運,尉遲迥,宇文賢五人笑著坐下。

「南方水稻大豐收,百姓歡喜,社會安定,朕也算放心了!」

宇文衍給五位大佬麵前的杯子倒上香茶。

「統一後,南方能夠平穩過渡,全賴陛下欽定的治理之策……」

顏之儀朝皇帝拱了拱手,滿眼欽佩之色。

作為宣帝宇文贇的近臣,又儘力輔佐小皇帝十年。

他對皇室的忠誠是毋容質疑的。

「子升之言甚是!」

「當初,朝中對南陳舊地采取高壓酷政的聲音甚囂塵上。」

「陛下不為所動,厲聲喝斥,言稱那是同胞,不是敵人……」

「現在回過頭來看,絕對是明智之舉。」

王軌哈哈一笑,輕捋灰須。

看向宇文衍的眸光中滿是欣慰之色。

他可是高祖宇文邕的鐵杆擁躉。

武帝能有如此好聖孫,他就算馬上死去也能瞑目了。

宇文衍笑了。

擺了擺手:

「你倆就彆捧朕了,這是所有臣工和將士們的功勞。」

「朕隻是動動嘴皮子,千千萬萬做實事的人纔是關鍵!」

好話確實聽著舒服,但也容易讓人迷失自我。

宇文衍也清楚。

兩人不是拍馬屁,而是發自內心的認同!

「陛下,其他且不說。」

「當初您不但寬恕蕭摩訶,周羅睺,魯廣達,袁憲四人,還給予重用。」

「說實話,老臣當時都覺得不可思議!」

蜀國公尉遲迥接過話頭,話語間也是感慨不已。

重用滅國之舊臣,並授予高位。

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魄力?

然而。

當時隻有十四歲的小皇帝卻是義無反顧地這麼做了!

從如今南方的局勢來看。

他們四人對於統一後的民心安定,官員接納,社會平穩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換句通俗易懂的話就是:

皇帝被俘,國已滅。

大佬都降了,自己還反抗個雞毛啊!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