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560章 工部來活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560章 工部來活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兩儀殿。

宇文衍接見了工部尚書宇文愷,左侍郎何稠,右侍郎李春。

「安樂,長安新城從圖紙成為現實,你當屬首功,工部同僚也辛苦了!」

「陛下,都是臣等份內之事。」

從設計到施工,宇文愷勞心勞力,任勞任怨。

宇文衍對於他的表現很是滿意。

給予了豐厚的賞賜。

除了錢財,還授開府儀同三司。

開府儀同三司乃從一品文散官。

不具任何實權,屬於榮譽性勳職,享受相應福利。

整座新城。

集華夏建築文化,工藝之大成。

設計理念運用了天文八卦,風水堪輿,周禮規製。

建築樣式豪華大氣,美觀實用。

處處展現出華夏傳統文化的魅力。

加上宇文衍的後世理解,又給城池帶來一些開創性設計。

水泥馬路,人行道,公共交通,化糞池,室內衛生間,公共茅廁,垃圾池,垃圾桶等。

每一件都給京城百姓帶來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

「安樂,新城剩餘的工程無需你盯著了吧?」

「不用了,陛下。」

「城內隻剩南城的街坊和綠化還沒完工。」

「城外的道路,以及一些建築也已規劃好,按圖紙施工即可。」

宇文愷回答的同時,內心已是暗喜。

看來陛下又有任務下達。

他如今已經完全獲得皇帝的認可。

一座傲視天下的新城,更是把他的才華展現得淋漓儘致。

「這幾年,四方官道沿線的水泥作坊都已經建成投產。」

「接下來,可以把路麵硬化提上日程了。」

自從長安至洛陽的官道進行拓寬改造,路麵硬化後。

這種水火不侵,不濘不灰的平坦官道亮瞎了大眾的眼睛。

宇文衍要把這種道路修遍神州大地的願景。

被定為了朝廷二十年內需要實現的一項重大決策。

此前。

政事堂和六部都堂進行了周密的規劃。

第一步就是在主要官道沿線選址修建水泥作坊。

兩年下來。

這項工作進展順利,水泥作坊遍地開花。

「陛下,是按計劃先行鋪設秦直道和西方道,還是您另有指示?」

作為工部尚書,宇文愷對於這項國家大工程瞭如指掌。

「按計劃進行。」

「秦直道連通五原城後,向東西兩側延伸至朔方城和雲中城。」

「後續還可從雲中城向東,與平城,大境門連通,打造一條陰山東西向交通生命線。」

「西方道作為絲綢之路主乾道,也需優先鋪設。」

宇文衍指著大周疆域圖,有些興奮地說道。

秦直道是始皇帝為了防範北方匈奴,命大將軍蒙恬率30萬大軍主持修築的。

雖已過去803年,有些路段已經破敗了。

但依然還在發揮重要作用。

是溝通關中平原與河套地區最便捷的交通要道。

西方道。

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前往西域的通道。

且不說它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性。

軍事上的作用一樣尤為重要。

不論是要把天山南北重新納入中原版圖,還是以後與西突厥的較量。

這條路都是至關重要的。

「陛下放心,臣一定會把這兩條官道鋪設好。」

宇文衍點頭。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建築工程方麵。

宇文愷的能力已經完全獲得他的信任。

「李愛卿,以後也有得你忙了。」

「臣定當不辱使命!」

李春來到工部後,組建了橋梁建設團隊。

已經在關中地區建造了數十座跨度不等的石拱橋。

去年。

他們在長安舊城北麵的渭水之上,完工了三座跨度達四五百米的橋梁。

那便是東渭橋,中渭橋,西渭橋。

采用鬆木樁,木、石板為基,其上築墩,多孔石拱架設的方式建造。

橋墩寬兩米多,橋拱五米多,四座石砌分水金剛牆。

全程石拱孔洞多達八十餘個。

橋麵寬十餘米。

東渭橋位於灞水彙入渭水交彙處,故而又稱作灞橋。

此橋作為入京的必經之路,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座雄偉的石拱橋橫跨渭河南北,美觀又實用。

體現了李春團隊高超的橋梁建造技術。

有了李春這樣的橋梁專家。

以後將大大改善大周的道路交通,提升江河兩岸的通行效率。

作為後世曆史課上趙洲橋的修建者。

李春在這一方曆史時空,有了一個堅實後盾。

將其橋梁方麵的才能淋漓儘致地展現出來。

「李愛卿,有關橋梁方麵的知識和技術,一定要用文字記錄下來,整理成冊……」

宇文衍這是希望有一冊橋梁方麵的教材。

用於以後工學士子學習理論知識所用。

「陛下放心,已經按您的意思在落實了!」

李春恭敬地拱手回答。

幾年前。

他莫名其妙地被工部找上門。

從此一夜翻身,平步青雲。

得知乃是皇帝欽點,驚訝之餘,更多的感激皇恩浩蕩。

如今。

貴為工部右侍郎,尚書副手,可以說是出人頭地了。

這一切都是拜皇帝所賜。

他也暗自發誓。

一定要在橋梁一途做出最好的成績來。

以此來回報天子對他的信任與恩情。

宇文衍點頭,旋即看向何稠。

「桂林,波斯工匠的琉璃燒製技術掌握得如何?」

當初。

裴矩出使薩珊波斯回國時,從波斯帶回幾名手藝精湛的工匠。

「回陛下,已經完全掌握。」

「製作的琉璃器,工藝已不輸波斯所出。」

何稠因複原了失傳的琉璃瓦燒製工藝。

當時的工部尚書宇文賢上報後,被皇帝看重。

何稠家學尚好,善製工藝品。

其父何通是有名的玉匠。

除了家傳,他還涉獵古圖,通曉舊事,尤其擅長鑒彆舊物古玩。

放在後世,絕對可以做一個鑒寶網紅。

高喊:

「無人扶我青雲誌,我自踏雪至山巔」!

工藝製造,古玩之外。

他在建築方麵也是才華橫溢。

曆史上的他,曾為帝皇設計建造過「行殿」和「**城」。

工部能夠掌握琉璃燒製技術,一點也不奇怪。

宇文衍點了點頭,隨即又道:

「舊城搬遷後,將閒置大量府邸宅院。」

「朕有意將舊城打造成手工業品加工之城,你著手規劃一下……」

宇文愷要負責官道鋪設硬化事宜。

宇文衍準備將此事交給左侍郎何稠。

「臣定當不負陛下所托!」

何稠心下大喜,拱手應了下來。

當即征詢了宇文衍的意見,明確皇帝的要求。

隨後。

君臣共進午膳。

三人美美吃了一頓。

這才拜彆皇帝返回皇城工部衙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