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685章 姐夫也不叫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685章 姐夫也不叫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宇文衍嘴角憋笑。

悠悠一聲輕歎。

剛端起茶杯品嘗的蘇威,差點一口噴了出來。

那想笑又不敢笑的模樣甭提有多難受!

蕭瑀聞言也是一愣。

隨即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畢竟。

現在已經不是小時候了。

如今他也成家立業,搬進了皇帝賞賜的府邸。

算是開門立戶了。

作為西梁皇室遺族,若是蕭琮和蕭瑀都能在京城站穩腳跟。

蕭氏一族傳承下去的可能性就大了幾分。

曆史上。

他的姐姐蕭氏嫁給晉王楊廣。

蕭瑀留在京城和姐姐,姐夫一起生活了五年。

與楊廣結下深厚的友誼。

在其成年後,獨孤伽羅又把孃家侄女嫁給他。

與楊氏家族的親戚關係更深了一層。

隋亡後。

李淵登基稱帝。

對於私交甚好,極具才能的蕭瑀頗為看重。

讓李世民攜其親筆信登門拜訪,邀請他入朝為官。

蕭瑀的妻子獨孤氏乃是李淵親舅舅的女兒。

故而。

李世民恭敬地稱呼夫婦二人表姑、表姑夫。

李淵信中稱:

瑀弟胸懷萬機,才智過人,請速來京師,共輔社稷……

不論誰做皇帝,都是自家親戚。

蕭瑀也沒擺譜,回言:

社稷危之,明主有出,表兄相召,怎敢違命……

在這方時空。

蕭婉兒沒有嫁給楊廣,蕭瑀也沒有娶獨孤氏。

與楊氏一族的親戚緣分沒了。

他娶的是軍機大臣蕭摩訶的女兒。

南陳第一戰神,與梁朝皇室沒有直接血脈關係。

不過都出自蘭陵蕭氏。

統一後。

兩家在京城都屬於外來家族,很難真正融入關隴貴族的圈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

結為親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話說蕭摩訶身長八尺,孔武有力,武人氣勢不怒自威。

但卻生了個如花似玉,嬌滴滴的女兒。

兩人大婚後,小兩口感情如日中天,情比金堅。

已經為蕭瑀誕下一子一女。

小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聽到宇文衍打趣的話語。

蕭瑀也是心中一顫,眸眼中露出一絲感動。

「姐夫…陛下……,您就饒了我吧。」

「小時候不懂分寸,說話太隨便。」

「要不是您寬宏大量,杖責一百都是少了……」

蕭瑀露出無比燦爛的笑容。

思緒一下子回到追隨陛下身側,每天一起晨練的時光。

「你可是淑妃和婕妤的親弟,叫朕一聲姐夫還委屈你了?」

宇文衍笑著古了蕭瑀一眼。

他心裡很清楚。

長大之後,顧慮的事情方方麵麵。

君臣之間的關係就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親密無間了。

就和李靖一樣。

再也不像以前那般放得開。

「無畏掌管戶部後,兼任商業司郎中數年,屬實辛苦了。」

「商業司事關大周經濟命脈,朕亦是不得已!」

「而今瑀弟成長了,朕希望你能挑起大梁來……」

皇帝話音落下。

蕭瑀頓時呆住了,臉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

商業司的重要性他非常清楚。

特彆接觸商業司一應事務後,感覺以前還是遠遠低估了。

皇帝把這麼重要擔子交給自己。

可見對他的信任和期望有多深!

「謝陛下垂青!」

「瑀定當儘職儘責,不負聖恩!」

蕭瑀起身,鄭重其事地拱手躬身謝恩。

隨著大周金銀幣海外爆火。

對外商貿活動變得愈加繁榮。

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路,商隊陸驛不絕。

一南一北,一水一陸。

將神州大地與西域,南洋,天竺等地聯係起來。

另外。

向東也有幾條商貿路線。

一是從河北道走陸路,經遼西走廊抵達遼寧道。

以龍城,遼東城,科爾沁三地為中轉站。

分彆前往漠東突厥,和庫莫奚,契丹,靺鞨,室韋四部。

海路則是從登州、揚州兩處港口出發。

走海路前往真番郡漢水城,釜山港,倭奴道,海參崴,庫頁島,廟街等地。

還有。

隨著陳王宇文純經營雲南道。

曆史上長期存在,卻未大規模利用起來的「蜀身毒道」必將繁盛起來。

大理壩子和江心坡兩地將被打造成西南之地的貿易中轉站。

藉助商貿,以雲南永遠昌郡為中心。

將南麵的中南半島、北部的雪域高原、西邊的天竺和東方中原神州串聯起來。

發展商貿賺取利潤的同時,進行文化輸出。

真正讓華夏皇帝的「天帝之威」、「天帝之名」傳遍九霄寰宇。

……

君臣三人就中原手工業發展,以及商貿活動進行了交流。

決定專門製定一部《商業律疏》。

對各行各業手工作坊生產,商品貿易,店鋪經營等商業活動進行條文規範。

宇文衍希望以律法來約束商業行為。

避免商業迅速發展過程中,出現資本為所欲為的現象。

他也不希望出現那種原始的,剝削剩餘價值、極限壓榨匠人、役力的生產關係。

因而。

有關國計民生,經濟支柱的產業。

宇文衍都是讓商業司掌管,華夏商行經營。

並用行政手段對各行各業進行有效調控。

朝廷若是不給商貿戴上嚼子,必然成為脫韁野馬,一發不可收拾。

當然,不能操控國民生計的私人資本經濟,是被允許存在的。

這纔有利於提升百姓生活水平,有利於社會和諧發展。

此舉是對委以重任的蕭瑀一次考驗。

這小子也不悚。

把胸脯拍得梆梆響,向皇帝保證一定完成任務。

……

轉眼間。

臘月如約而至。

天元二十年來到了尾聲。

進貢的各蕃國使團陸續抵達長安城。

時隔兩年。

再次出現「萬邦來朝」的盛況。

如今。

長安的常住人口超過百萬。

已然成為全天下絕無僅有的「第一聖城」!

進貢使團中的「老人」不禁感歎連連,直呼神跡。

他們可是親眼目睹了這座巨城從無到有,一年比一年繁榮起來的。

京城的大街小巷。

域外人士的身影隨處可見。

和十年前比,他們也有了不小的變化。

從一開始的各式奇裝異服,到如今清一色的漢魏衣冠。

華夏精美服飾成了他們鐘愛的掌中寶,心肝尖。

不少人操著一口略有口音,但卻很是流利的中原官話和京城百姓談笑風生。

抱拳,拱手,躬身。

舉手投足間,儘顯華夏禮儀。

能夠萬裡迢迢來到長安的外邦人士。

要麼是官方使者,要麼是商賈及其眷屬。

都是不差錢的主,消費能力一流。

也正是這些人。

源源不斷地給大周帶來大量的金銀貴金屬。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