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721章 天府盆地與鎖夷海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721章 天府盆地與鎖夷海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此河當地土語稱——「剛果河」。

河流呈東北至西南走向。

受赤道雨林氣候的影響,降雨豐沛,水量驚人。

乾流經過一個巨大的扇形盆地。

四周所有支流向中央窪地彙聚,形成密集水網。

整個盆地麵積超大,相當於十四五個蜀川天府之國。

熱帶雨林中不乏黑檀木、紅木、烏木、花梨木等名貴木材。

土壤以磚紅壤、紅壤為主。

雖說不如東北的黑土那麼肥沃,但也適合農耕。

若是放在種地祖師爺華夏百姓手裡,能給它種出「花」來。

船隊靠岸休整。

派出十數支探險隊深入盆地進行查探、測繪、立碑。

將盆地命名「天府盆地」,大河則為「天府河」。

船隊在此停留數月。

在小鋼炮,震天雷,燧發槍,神臂弓等武器的震懾下。

加上船隊一行以中原好物兌換金砂。

方圓數百裡內,成百上千的土著部落選擇臣服天朝。

劉焯和宇文術對部落酋長進行了冊封、賜印。

並對「天府盆地」和「天府河」進行大量的測繪,立碑命名,宣示主權。

「陛下,那可真是個好地方啊。」

「地勢平坦,氣候溫熱,雨水豐沛,絕佳的農業之地。」

「一旦開發出來,不會比中南半島上的三大糧倉差。」

劉焯說話間,眸眼間滿是亮光。

所有人都沒想到。

遠離中原萬裡外南西洲,竟然有這麼大一塊天府之國存在。

對於華夏百姓來說,比黃金還要珍貴。

關中平原,成都平原,河洛平原,江漢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

神州大地上的這些農耕天選之地。

華夏百姓在悠久的曆史長河中,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文明璀璨的時代。

書寫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曆史風華。

「皇兄,地絕對是好地,就是離中土太遠了。」

宇文術不無遺憾地說道。

「遠些不是問題,待蒸汽船問世,往來之事將迎刃而解。」

「我華夏百姓有數百上千年的時間慢慢去開發……」

宇文衍擺擺手。

對於南西洲這塊近乎原始的大陸。

他認為華夏民族有必要,也有責任將其開發利用起來。

且不論能不能長久歸於華夏版圖。

但一定要把華夏文明的火種播灑到那裡去。

移民就是開疆拓土的最佳手段。

數十萬人放在神州大地,也就一郡人口。

在穩固的社會關係下。

也就做到安居樂業,很難有更大的作為。

但是將他們移民至南西洲的話,絕對能夠開創出一番偉大基業來。

「在那裡設『天府郡』,正式納入華夏版圖。」

「士元,航海司組建第二遠航艦隊,率眾五千前往常駐。」

「臣遵命!」

劉焯笑容滿麵的應答。

這種「艦隊在手,天下我有」的開疆拓土,簡直不要太爽。

……

船隊離開天府河口後,繼續向北航行。

天文地理館同樣留下一個小隊,建天文台,進行星象觀測。

船隊沿著海岸線近海一路北上。

十數天後。

進入一個巨大的海灣(幾內亞灣),船員將其命名——「北航灣」。

在海灣東南角。

船隊靠岸登陸,停留半個月。

補充淡水,狩獵,找尋土著部落。

同時,天文地理館的人員進行了精度測量。

大概確定了0度緯線,也就是赤道從陸地入海位置。

於海岸立碑標注,勒石記事。

沿赤道線深埋刻字碑石,長度近百丈。

這些都是宣示華夏主權的事物。

這處突出海岸被命名為——「赤道角」。

天府盆地位於天府河的中遊。

赤道正好東西貫穿盆地中心地帶。

天文地理館的人員之前探索盆地時,也測定了赤道的位置。

赤道角就在盆地正西的方向。

船隊離開後,沿著北航灣向西北方向前進。

經過一個月的航行。

抵達海圖上標注的地中海最西一處海峽。

這是南西洲西北角,與北西洲西南角之間的一處海峽(直布羅陀)。

最窄處不足三裡。

是船隻從地中海前往大西洋的唯一海上門戶。

海圖上,宇文衍將其標注為——「鎖夷海峽」。

這是他從南洋「通夷海峽」有感而發想出來的。

區區兩個海峽的名字。

一東一西。

一通一鎖。

看似簡單,卻顯示出了當朝皇帝對於整個西方的態度。

北西洲西南乃是一個半島地形。

可以說是遠離北西洲陸地中心的邊荒之地。

宇文衍在海圖將其命名為——「西荒半島」。

後世。

這處半島上的「兩顆牙」國家憑借靠近大西洋的地理優勢。

率先開啟了航海殖民,在南西洲建立大量的殖民地。

開辟種植園,掠奪黃金,香料,象牙等資源。

後又橫跨大西洋,抵達東洲之地。

給那裡的土著帶去血腥的,慘無人道的滅族之禍。

美其名曰「發現新大陸」。

用土著的血淚書寫他們肮臟的「豐功偉業」。

船隊航行至北西洲。

是準備為橫跨大西洋進行一次全麵的物質補充。

在繞行南西洲的數月間。

沿途隻有原始土著部落,根本沒有補給點。

船隊得不時靠岸登陸進行狩獵,以節省船上的糧食。

好在一路走來,岸上大型動物比比皆是。

輕輕鬆鬆就能獲得大量的肉食。

船員們把吃不完的搓上鹽巴醃製,晾曬成肉乾儲存。

抵達西荒半島後。

發現這裡人口稀少,隻有一些落後的城邦。

看到龐大的船隊自「無儘之海」而來,頓時嚇得花容失色。

在他們祖祖輩輩口口相傳的認知中。

西麵的大海無邊無儘,深入其中的木船必定有去無回。

久而久之。

「無儘之海」便成了死亡的代名詞。

這裡的人大多以出海捕魚為生。

用海貝、珍珠、魚乾與東麵來的商船換取相應的生活物資。

聽說有「天人」自「無儘之海」而來,外貌長相與他們迥然不同。

而且並未展現出惡意。

西荒半島十數個大小城邦的國王親自趕來。

生怕錯過從「天人」那裡獲得好處的機會。

說是國王。

其實就是統治千百人的城主。

好在船隊在大食半島麥加城招募了數名東羅馬的通譯。

勉強能與西荒半島的這些人交流。

否則的話,還真是大眼瞪小眼——白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