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725章 歸華港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725章 歸華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宇文衍拍拍兩人的肩膀,不無驕傲地說道。

“謝陛下成全!”

劉焯和郢王沒想到陛下竟然如此高看。

感動之餘也是欣慰不已。

皇帝這番話,算是給此次航行的功績定調了。

“探索東洲後,那裡的殷墟商人後裔現狀怎樣?”

“是不是南、北東洲均有分佈?”

“文明發展程度如何?”

華夏民族遺民生活在東洲的事情被證實後。

宇文衍心中就已經把那裡劃入華夏版圖了。

作為華夏天子。

那些殷墟商人後裔和神州百姓一樣,也是他的子民。

聽到皇帝問話。

劉焯和郢王把他們瞭解到的所有資訊詳細敘述了一遍。

“回陛下,東洲之地廣袤無垠,原始難行。”

“我等離開之時,探索不到百分之一二。”

“所到之處,大多有殷墟後裔傳承的部落,數百,數千人不等。”

“宜居之地部落較多,采取鬆散聯盟的方式共處。”

“皇兄,我等離開華夏群島後,留下近百天文地理館的人員和一千戰兵。”

“他們會繼續探索東洲之地,等待我朝船隊再次抵達。”

宇文衍認真聽著,眉眼中滿是笑意。

……

船隊離開華夏群島後。

沿著南東洲東海岸向南航行。

一路上走走停停。

不時靠岸登陸,進行狩獵、取水,探索、測繪近海陸地。

一塊塊主權地碑立起。

一個個漢字名稱、經緯坐標記錄在冊。

一段段記事銘文被鐫刻在山崖巨石之上。

行駛至南東洲最南端的岬角。

將此地取名——“殷地歸角”。

南麵的海峽則稱——“殷地歸海峽”

此地海況複雜,航道不明,且氣候反複無常。

幸運的是,船隊通過時海麵微風習習,風光大好。

通過海峽後。

轉而沿著西海岸向北航行。

南東洲西部,一條山脈(安第斯)自北向南綿延近兩萬裡。

海圖上,宇文衍將其標注為“青龍山脈”。

由於此條山脈的存在。

使得西海岸形成一條南北近**千裡,東西寬不到四百裡的狹長地帶。

這麼遠的距離,相當於從黑龍江道至交趾郡。

這裡。

同樣生活著殷墟商人的後裔。

大大小小數百個部落,散佈在這條絲帶般的土地上。

船隊海陸並進。

對這處狹長地帶進行探索,測繪。

並與當地各殷墟後裔部落進行同族相認。

半年後。

船隊向北航行至連線南、北東洲大陸的狹窄地峽。

並與留守在那的戰兵會麵。

相對於廣袤無垠的南、北東洲。

這處寬度不足百餘裡的地峽實在太過纖細。

被船員稱之為——“蠶絲地峽”。

後世。

這裡人工開鑿了一條運河。

使得往來船隻不用再繞道南東洲最南端的海峽。

船隊在此休整十天。

調轉船頭,返回中部西海岸。

準備從那裡橫跨滄溟宗(太平洋),返回中土。

在東洲探索的一年多時間裡。

對生活在這裡的部落有了個大概的瞭解。

除了殷墟商人後裔部落,還有更古老的土著部落。

都是黑發黃膚、黑眼睛的人類。

而且,他們和神州百姓有一個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嬰孩時期,屁股上會有一塊青色的印記。

獨特的青印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動消失。

單從這一點,就能認定是“自己人”。

殷墟商人後裔的部落相比土著部落,文明要先進許多。

有幾個人口數萬的部落有著相對成熟的農耕技術。

能夠熟練運用天文曆法指導農業生產。

星辰占卜,天乾地支,風水堪輿等傳統文化均有一定程度的傳承。

另外。

還擁有麻布紡織,製陶燒陶,冶煉青銅,製作弓箭,磨製骨器、玉器的能力。

當他們從祖地來人手上看到占卜堪輿用的《連山易》。

看到熟悉的天文星圖。

看到絲綢,彩瓷,陌刀,神臂弓,明光鎧,金銀幣這些東西後。

激動到淚流滿麵,震驚到無以複加。

一路走來,皆是感動與溫情。

有近百位殷墟商人後裔表示,希望隨船隊一同返回祖地。

……

“青龍山脈”中段西海岸。

一處海灣,就是船隊靠泊的天然優良港口。

船員們將其命名為——“歸華港”。

就近的部落全都趕來,為祖地族人送行。

劉焯和郢王將船上最後一些絲綢,瓷器,漆器,玻璃製品分給各部。

探索東洲大陸。

船隊不僅找尋到了皇帝繪製圖畫的所有東西。

還從各部落那裡交易來大量的黃金白銀。

令天文地理館探險人員興奮不已的是。

他們在東洲發現了《山海經》-《東山經》記載的一種遠古異獸——犰狳。

據《東山二經》所記:

東邊有山餘娥,山有異獸犰狳。

身形似兔,鳥喙蛇尾,眼若貓頭鷹,見人便裝死。

這樣的動物在神州大地從未發現過。

如今卻活生生出現在東洲之地。

難道《山海經》之《東山經》描述是東洲的山川地理風貌?

這一發現,無疑引起天文地理館人員極大的興趣。

若真是如此。

那豈不是早在遠古時期,華夏先人便踏足東洲之地。

並且對東洲進行了長期、詳儘的山川地理探索?

很多曆史淹沒在了歲月的長河中。

唯獨留一部上古奇書《山海經》。

且不論這樣的猜測是否真實。

在宇文衍的授意下,就算不是也可以變成事實。

“自古以來”之意,在華夏百姓眼中。

可以是近古,遠古,上古,太古。

還可以是盤古。

作為當下唯一知曉東洲大陸存在的文明。

宇文衍不可能讓其遊離在華夏版圖之外。

……

船隊準備了足夠多的乾糧與吃食,補充好淡水。

儘可能多地攜帶當地的水果,蔬菜。

乾糧以自製的臘肉、魚乾、肉脯為主,還有乾透了的玉米棒子。

吃食包括大量的土豆、紅薯、木薯,以及抓捕到的各種野生動物。

玉米可以磨成玉米麵,棒子用來餵食動物。

哪怕船隊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上,也能吃到新鮮的肉食。

自從第一艘小型寶船下水。

試航船隊就開始琢磨在船上養殖牲畜。

十數年來,總結出了大量的寶貴經驗。

如今。

每一支遠航船隊都會飼養一些雞、鴨、豬、羊等。

為海員提供肉食,補充營養。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