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795章 伊犁河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795章 伊犁河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二十年來。

大周在絲綢之路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宇文衍通過華夏商行和九洲商行,沿途進行了眾多未雨綢繆的部署。

“傳詔裴矩,令其知會我朝使館和商貿人員注意安全。”

“一旦生亂,可自行尋覓安全之所,或是撤回敦煌……”

“是,陛下。”

宇文衍回到座位,掃視眾臣說道。

“陛下,達曼若是武力迫使西域諸國改換門庭,西北鐵騎也該現世了吧。”

王鷹作為最早效忠皇帝的將軍,深受宇文衍的信任。

平時為人處事極為低調,不爭不搶,名聲不顯。

但朝中大佬都得給其幾分薄麵。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西北鐵騎,蟄伏十數載,應該擁有屬於他們的榮光。”

皇帝聽罷不由暢懷大笑起來。

宇文衍親政後。

冶鑄工坊的綦毋懷文前輩用後世“灌鋼法”所得的上等鋼鐵。

打造出天元陌刀,天元橫刀、彎刀,天元槍等神兵利器。

詔令時任涼州總管梁士彥曾經的部下史萬歲。

於焉支山軍馬場訓練一支兩千人的陌刀騎兵。

這便是西北騎兵的前身。

史萬歲訓練的陌刀騎兵,在朝廷對突厥的反掃蕩軍事行動中。

奔襲數千裡,直搗突厥大可汗沙缽略的都斤山老巢。

繳獲大量牲畜和女人。

還配合出使突厥的長孫晟上演了一出好戲。

使得沙缽略欠下長孫晟一份庇護其親眷的莫大恩情。

朝廷撤州設道。

“敦煌戍卒”受到皇帝重用,任命為西北道總管。

史萬歲受皇帝密令,開始組建西北鐵騎。

兵種包含了傳統輕騎,陌刀騎兵,具裝騎兵“鐵浮屠”。

傳統輕騎又分弓弩遠端騎兵和天元錐槍衝鋒騎兵。

經過十數年的發展。

西北騎兵達到二十萬之數,分為四個縱隊。

西突厥可汗達曼若是知道大周擁有如此強大的一支騎兵。

打死他也不敢對中原王朝抱有任何不恭的非分之想。

要知道。

曆史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麾下的鐵騎,巔峰兵力也就二十一萬。

皇帝耗費巨資打造這麼一支強悍鐵騎,其用意不言自明。

“子通,將軍機處的相關軍事推演火速送給史將軍。”

“喏!”

軍機處五位將軍聞言,眸眼中露出熠熠神光。

他們知道,陛下這是要開啟西征的序幕了。

“無畏,戶部以二十萬大軍十年征戰計劃為準,製定錢糧支出預算。”

“華夏商行旗下商隊,增加糧草和武備的運輸比重。”

皇帝看向戶部尚書,沉聲吩咐。

儘管河西四郡和居延城屯積了大量的糧草和軍備。

可一旦和西突厥全麵開戰。

現有的儲備肯定是不夠的。

雖說也能以戰養戰。

但西北邊陲敦煌和居延城兩處邊城,必須保證足量的戰略物資儲備。

“陛下放心,臣和蕭世子會親自跟進,確保不出任何差池。”

蘇威作為太祖宇文泰座下國庫大管家蘇綽之子。

對於少年皇帝的一應治國之策佩服得五體投地。

欣然接受天子詔其入朝為官的一番好意。

組建商業司衙署,負責百工百業,以及一切商貿活動。

推動商稅成功落地,大大增加國庫的收入。

大周也由此走上“農商並重”的發展之路。

經過十數年嘔心瀝血的經營,取得了令人讚歎的商貿成就。

朝廷設內閣,戶部尚書擢升為閣臣。

伴隨著商業司從無到有,從起步到繁盛的蘇威也得到皇帝的肯定。

接替於翼的尚書職位。

一步跨入朝廷中樞,成為肱骨之臣。

“藥師。”

“臣在!”

李靖眼看陛下望過來,叫出自己的名字。

當即興奮地起身立正,大聲應答。

“你率領一千輕騎,一千火器小隊,出玉門關,沿絲路南線前往河中地區。”

“若是達曼真敢出兵天山南北諸國,那便奇襲其王庭,給朕狠狠捅他腚眼……”

宇文衍指著天山山脈西側的伊犁河穀說道。

突厥興起於阿爾泰山。

一開始,處於草原霸主柔然的奴役之下苟且偷生。

趁北魏和柔然鬥得你死我活之際,暗自發展壯大。

在阿史那.土門的領導下,擊敗柔然的鍛奴鐵勒部,實力更進一步。

隨後。

突厥與柔然展開了草原爭霸,並獲得最終勝利。

成王敗寇,柔然被迫讓出地盤西遷。

阿史那.土門建立突厥汗國,成為突厥第一任大可汗。

王庭設於燕然山東麓的都斤山。

其弟室點密留守阿爾泰山故地。

557年,也就是大周立國那年。

室點密率領十萬部眾西征。

經過近二十年的征戰。

將突厥疆域西擴至雷翥海(裡海),北至七河流域北部草原,南至媯水。

並且奴役河中地區的昭武九國為其賺錢供糧。

天山南北的西域諸國在內附之前,也處於突厥的奴役之下。

室點密死後,他的兒子阿史那.玷厥成為西部可汗。

也就是達頭可汗。

達頭為了更好的統治西征打下來的廣袤地盤。

將可汗牙帳從阿爾泰山故地西遷至土地肥沃,水草肥美的伊犁河穀。

這處喇叭口狀的河穀。

是大西洋水氣所能抵達陸地最遠的地方。

受天山山脈阻擋,降水豐富,造就了一片青山綠水。

是西域水資源最充裕的綠洲之地。

發源於天山的伊犁河,徑流量能抵黃河一半。

自東向西流淌,綿延兩千五百裡,注入夷播海(巴爾喀什湖)。

夷播海又稱翠葉湖,是七河流域的中心。

伊犁河穀的天然地理優勢,使得它成為中洲內陸的一塊綠洲寶地。

先後有塞種人,烏孫人,大月氏人在此建國,繁衍生息。

六百多年前。

宣帝神爵二年,設立“西域都護府”,西域36國內附,歸於大漢王朝統轄。

伊犁河穀從此納入華夏版圖。

可以說。

整個西域都護府的範圍都屬於華夏故地。

宇文衍作為華夏天子,有為之君,身上肩負著收回故土的使命。

天山。

便是阻隔中原王朝向西的天然屏障。

華夏民族想要登臨絕巔,傲視天下,就必須征服它。

抬腳跨過去,將勢力的觸角伸到山脈西麓。

於七河流域與河中地區站穩腳跟。

待到勢力穩固,背靠神州,麵對波斯高原,大食半島和北西洲。

華夏鐵騎揚蹄向西,一馬平川。

開啟華夏民族開疆拓土的主旋律:

西征!

西征!

西征!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