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89章 一箭雙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第89章 一箭雙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兵部尚書王軌最近有些忙。

往返於長安城和新軍營地之間。

這次選拔了一萬名軍士,由王鷹、尉遲伽、侯定、杜吒四人主持的訓練。

城內的親軍駐地容納不下這麼多人。

索性在京城南麵的秦嶺山下,開辟了一個軍事營地。

打造數十條障礙跑道,以及其他各種訓練設施。

王鷹總領全域性,尉遲伽、侯定、杜吒三人作為副官。

原親軍駐地的二十名教官每人管十個隊,即五百人。

從原一千羽林衛挑了二百名出來做教官。

每人負責一隊,即五十人。

王軌之所以跑軍營來。

那是因為宇文衍要求,以後各州軍府的訓練,得把親軍駐地的標準和專案加上去。

包括之前頒布的“軍令二十詔”。

他這是要和王鷹他們製定訓練標準條例。

上善殿。

空氣中彌漫著沉香的味道。

陽光從窗欞照射進來,香爐上空縈繞縷縷紫煙。

宇文衍看了一會奏章,起身活動下手腳。

這些奏章都是經過六部都堂和政事堂大佬們審批過的。

六部都堂就是尚書省六部官員的辦公地點。

政事堂則是中書省和門下省官員共同坐班的地方。

便於處理政事時相互溝通,提高辦事效率。

一般的奏章,他們直接就處理了。

對於一些特彆重要,且不能決斷的奏章。

他們商量給出相應解決方案,而後再呈給皇帝裁定。

要不然。

所有奏章都要皇帝親自批示,不累死纔怪。

就像朱元璋,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所有奏章都是親力親為。

“陛下,您喝口參湯,休息下。”

墨言端著一個青瓷小碗走到近前。

“小言子,你說大周是先收拾突厥好呢,還是先把南陳給滅了……”

小皇帝接過參湯喝了一口。

盯著那幅疆域圖幽幽說道。

“軍國大事,奴婢不敢妄言!”

宇文衍也就是那麼隨口一問。

宦官不能乾政,並沒指望墨言給他答案。

曆史上,隋朝是先解決北方的突厥,而後再滅陳朝。

如今,楊堅奪權失敗,大周也沒亡國。

突厥處於尋求和親的階段,應該不會舉兵南下。

不過,這種和平肯定維持不了多久。

這取決於他們能從大周得到多少好處?

等到突厥秣兵厲馬,積攢足夠實力的時候。

他們就不會再滿足當前的小恩小惠了。

而是想著舉兵南下,鳩占鵲巢,取而代之。

這也是草原勢力麵對中原王朝的一貫做法。

弱小的時候向你俯首稱臣,歌功頌德。

實力有所增長後,便向你討要好處。

你給他就理所當然地收著,不給他就時不時犯邊,偷搶一下。

等到實力和你不相上下的時候,便會大舉南下。

搶物資,搶女人,搶地盤……

甚至妄想直接入主中原。

漢朝時的匈奴!

宋朝時的遼、金、蒙古!

明朝時的建奴!

無一例外,都是如此。

萬裡長城,就是為了防備草原勢力南下而修建的!

但是。

一味的隱忍防禦,並不能消除他們南侵的野心。

唯有像大漢一樣,主動出擊。

衛青大軍直搗龍城!

霍去病孤軍深入,直出塞外,封狼居胥!

殺到匈奴四分五裂,聞漢色變。

如今。

大周公主雖然還沒去到草原。

但和親之事早就定下來了。

這是宣帝宇文贇敲定的和親事宜。

小皇帝心有不願。

當下使的就是一個“拖”字訣。

一切等長孫晟的使團傳回訊息再說。

若是突厥和親隻是緩兵之計,又何苦把千金公主宇文芳往火坑裡推呢?

月前。

大周使團過黃河,跨陰山,趟戈壁,一路跋山涉水,抵達漠北突厥王庭。

佗缽可汗盛情款待,極儘地主之誼。

聽聞大周天元皇帝駕崩,大汗不勝唏噓,禮節性地表示哀悼。

對於千金公主因此推遲北上予以理解。

也許是想向大周秀肌肉。

佗缽可汗極力邀請長孫晟一行人,到處欣賞草原風光。

展示突厥兵強馬壯的一麵。

長孫晟求之不得。

帶著小李靖,九名暗衛,以及其他使團成員,成天賓士於草原各地。

與當地的牧民、突厥兵打成一片。

佗缽可汗行事大條,也沒覺得有何不妥。

有一次狩獵,他帶上了長孫晟一行人。

適逢天空兩隻大雕飛而爭食。

這個曾經囂張地稱北周、北齊為南邊兩兒子的可汗。

眼珠一轉,想藉此挫一下使團的顏麵。

於是取出兩支箭矢道:

“素聞周人文武兼備,請射取之!”

長孫晟見其神情,心下明瞭。

這是想讓他當眾出醜啊。

心下一聲冷笑,遂取一箭,馳馬而奔。

值雙雕相攫,彎弓搭箭,勁射而出,一箭而貫雙雕。

“一箭雙雕”,自此揚名天下。

佗缽可汗驚歎之餘,也是大喜過望。

讓突厥貴族子弟、兵士都和他親近,以求學習長孫晟精湛的射術。

長孫晟正愁找什麼藉口留下來呢!

沒想到可汗這麼善解人意。

稍作推辭後,便順水推舟地應承下來。

從此。

長孫晟一行人帶著一群貴族子弟,暢通無阻地穿梭在草原之上。

學習突厥的語言,瞭解他們的民俗風情。

這些都是當初和小皇帝深談時謀劃好的。

……

“陛下,有塞外密信傳來!”

宇文衍正盯著疆域圖上,東西橫亙一千多裡的陰山山脈沉思著。

墨言手拿一個小竹筒走上前來。

宇文衍看了一眼蠟封完好無損,便讓他去解析出來。

長孫晟帶走一冊手抄線裝版《道德經》。

皇宮中也有一冊一樣的。

小皇帝把數字配合某一本書籍的程式碼密信之法教給了他。

這種看似原始、簡陋的保密通訊方法,卻是很實用。

就算瞭解內情,若是沒有一模一樣的書籍,也根本破譯不了。

很快,墨言把密信譯了出來。

呈給宇文衍一張紙箋。

正是長孫晟從草原傳回來的訊息。

小皇帝看完,不禁莞爾一笑。

隻要他們留在草原,就能把突厥的底細給探個明白。

一旦雙方哪天撕破臉,爆發戰爭,就能針對性地做出軍事部署。

……

“小言子,朝廷設定的官驛大概多遠一站……”

這個時候,交通落後,最為常見的交通工具就是馬匹、馬車、舟船這些。

一條條的官道,即相當於後世的高速公路。

路上的驛站,就如同服務區。

官方的公文、資訊傳遞,全靠這些官道、驛站傳遞天下各州。

朝廷給每個驛站配備了相應的人員,還有田產和經費。

可以說,這是一套相對完善的郵驛係統。

正所謂:

十裡走一馬,

五裡一揚鞭。

一驛過一驛,

驛騎如星流。

“回陛下,是二十裡一亭,四十裡一驛。”

墨言不假思索地說了出來。

“朕以為二十裡一驛纔好!”

宇文衍在考慮。

把這些驛站建成集歇腳、餐食、住宿為一體的官營客棧。

滿足朝廷官方需求的同時,也對往來的客商開放。

有了收入,大多數驛站的運營,就能做到自給自足!

繁榮官道上的驛站,甚至還能盈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