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隻想到點下班 第111章 海寧之行
三日後,禦駕自杭州行宮啟程,前往海寧。儀仗雖不及離京時盛大,但護衛更為森嚴,隨行的除了必要的官員侍衛,還有怡親王允祥以及一隊精乾的粘杆處侍衛,氣氛肅殺。
林瀟瀟與雍正同乘一駕加固過的禦輦,車內空間寬敞,陳設簡單。雍正大部分時間都在閉目養神,或是翻閱一些關於海塘工程的典籍圖冊,眉頭微鎖。林瀟瀟則安靜地坐在一旁,偶爾為他添茶,或是遞上他需要的文書。
車駕沿著官道行進,窗外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象,河道縱橫,稻田青翠。然而,越靠近海寧,空氣中鹹濕的海風氣息便越濃,隱約還能聽到遠處傳來的沉悶潮聲。
“快到錢塘江入海口了。”雍正忽然開口,打破了車內的沉寂。他放下手中的書,目光投向窗外,“你可知,這錢塘江潮,為何如此洶湧?”
林瀟瀟思索片刻,答道:“臣妾曾閱《水經注》,略知一二。蓋因杭州灣呈喇叭口狀,潮水湧入時,河道驟然變窄,潮位迅速抬高,加之水下沙坎阻擋,遂形成天下聞名的錢塘大潮。”
雍正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不錯。天地之威,有時非人力所能抗衡。然,既知其威,便當思抵禦之法。修築海塘,便是人力與天爭鋒。”他的語氣帶著一絲沉重,“隻可惜,有些人,連這抵禦天威的基石都敢蛀空!”
他的聲音中蘊含著怒意,顯然又想起了那被泥沙填充的石塘。
午時前後,車駕抵達海寧縣城。當地官員早已跪在道旁迎接,個個麵色惶恐。雍正並未停留,直接命車駕前往那段出問題的海寧段石塘。
當禦輦停下,林瀟瀟隨著雍正走下馬車時,立刻便被眼前浩瀚的景象所震撼。隻見一條灰白色的石質長龍,蜿蜒匍匐在蔚藍的海岸線上,一眼望不到頭。遠處,海天一色,濁浪排空,轟隆隆的潮聲如同萬馬奔騰,震人心魄。
然而,就在這宏偉的工程一側,有一段大約百餘米的石塘已經被拆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露出了內部觸目驚心的景象——外層看似是巨大的條石,內裡填充的卻是大量的泥沙和碎石,甚至能看到腐朽的木樁!與旁邊堅固敦實的石壁形成了鮮明對比!
“皇上!您看!”怡親王指著那缺口,臉色鐵青,“這便是那價值八十萬兩的‘加固’工程!”
雍正站在缺口前,海風吹動他的衣袍,獵獵作響。他麵色陰沉如水,目光死死盯著那敗絮其中的堤壩內部,緊握的雙拳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周圍的官員侍衛皆屏息凝神,大氣不敢出。
林瀟瀟也是心頭震動。親眼所見,遠比奏摺上的文字更加令人憤慨。這哪裡是堤壩,這簡直是在拿下遊無數百姓的身家性命開玩笑!
“王永吉!該殺!”雍正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聲音冰冷刺骨。
他沿著拆開的缺口緩緩走著,仔細檢視著那些劣質的填充物,不時用手觸控,甚至撿起一塊碎石掂量。隨行的工部官員在一旁戰戰兢兢地解釋著偷工減料的具體手法。
林瀟瀟跟在他身後,目光敏銳地掃視著周圍。她注意到,在圍觀的人群邊緣,有幾個穿著體麵、不像普通百姓的人,正神色緊張地交頭接耳,見到禦駕目光掃過,又慌忙低下頭去。
她悄悄記下了那幾人的樣貌特征。
就在這時,一個穿著破舊短褂、麵板黝黑的老漁民,不知何時擠到了警戒線附近,突然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朝著雍正的方向連連磕頭,帶著哭腔喊道:“青天大皇帝!您可要為我們老百姓做主啊!這塘……這塘修成這樣,去年小潮就衝垮了俺們村十幾戶房子!要是來了大潮……俺們可怎麼活啊!”
侍衛見狀,立刻就要上前驅趕。
“住手!”雍正喝道。他快步走到那老漁民麵前,親自彎腰將他扶起,“老丈請起,慢慢說。”
那老漁民受寵若驚,老淚縱橫,斷斷續續地訴說著堤壩不固帶來的苦難,以及官府如何欺上瞞下,強征民夫,卻剋扣工錢,使用劣料。
雍正靜靜地聽著,臉色越來越沉。這些來自最底層的控訴,比任何奏摺都更有力量。
林瀟瀟在一旁,看著雍正專注傾聽的側臉,看著他扶起老漁民時那並不作偽的動作,心中某根弦被輕輕撥動了。這一刻,他不僅僅是那位高高在上、生殺予奪的帝王,更像是一位願意傾聽民瘼、心係百姓的君主。
然而,這溫情的一幕並未持續太久。當雍正問及具體是哪些官員負責征夫和采購物料時,那老漁民卻麵露恐懼,支支吾吾,不敢明言,隻反複說“官官相護”,“俺們小民不敢說”。
雍正沒有逼問,隻是讓人賞了老漁民一些銀錢,讓他回去了。
但誰都明白,老漁民的恐懼,本身就已經說明瞭很多問題。這海寧,乃至整個浙江官場的水,比想象的還要深,還要渾。
視察結束,返程的路上,雍正一直沉默著,臉色異常難看。
林瀟瀟知道,海寧之行的所見所聞,徹底點燃了皇帝心中的怒火。他絕不會就此罷休。
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而他們返回杭州的行蹤,也並非秘密。那些隱藏在暗處的敵人,會甘心坐以待斃嗎?
禦輦在官道上疾馳,來時是帶著審視的目的,返程時,卻像是攜著滿腔的怒火與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