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隻想到點下班 第14章 暗流湧動下的結盟
從養心殿回來後的幾天,一切似乎風平浪靜。皇帝沒有額外的賞賜,也沒有再次召見,彷彿那晚的談話隻是一場幻夢。但林瀟瀟能感覺到,宮中眾人看她的眼神,又有了微妙的變化。多了幾分探究,幾分忌憚,甚至……幾分討好。
蘇培盛來碎玉軒送賞賜的次數多了些,雖然每次都是按例行事,但態度明顯比之前更客氣了幾分。內務府的人更是殷勤備至,再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去景仁宮請安時,皇後對她說話的語氣,也多了幾分不易察覺的重視。
這一切的變化,都源於那晚養心殿的單獨召見。雖然具體談話內容無人知曉,但皇帝願意花時間與她單獨交談,這本就是一種訊號。
林瀟瀟並未因此得意,反而更加謹慎。她知道,自己現在就像站在聚光燈下,一舉一動都被人盯著。越是這種時候,越要穩住。
她依舊每日去給皇後請安,與甄嬛走動頻繁,對位份低的安陵容也多有照拂(時常讓采荷送些東西去延禧宮,並指點她一些宮規),顯得既不孤傲,也不結黨營私,分寸拿捏得極好。
這日,甄嬛過來找她下棋。棋盤上,黑白子交錯,殺機四伏。甄嬛落下一子,狀似無意地輕聲道:“姐姐可知,華妃娘娘近日心情似乎不大好。”
林瀟瀟執白子的手微微一頓,抬眼看向甄嬛:“哦?妹妹聽到了什麼風聲?”
甄嬛壓低聲音:“聽說前朝年大將軍似乎又立了戰功,皇上多有嘉獎。但華妃娘娘在宮中,卻因之前用冰之事,被皇後娘娘借著‘節儉’的名頭,稍稍壓製了一下風頭。她那般性子,豈能甘心?怕是……又要生出什麼事端來。”
林瀟瀟心中明瞭。華妃在前朝有依仗,在宮中有盛寵,受了一點委屈,必然要加倍討回來。而她林瀟瀟和甄嬛,作為新人中風頭最勁、又曾讓她吃癟的,很可能首當其衝。
“樹欲靜而風不止。”林瀟瀟歎了口氣,落下一子,“我們根基尚淺,除了謹言慎行,以靜製動,似乎也彆無他法。”
甄嬛卻搖了搖頭,目光銳利:“姐姐,有時候,一味退讓,反而會讓人以為我們軟弱可欺。華妃娘娘若真要動手,絕不會是小打小哄。我們需得早做打算。”
“妹妹的意思是?”林瀟瀟知道甄嬛必有後招。
甄嬛湊近了些,聲音更輕:“妹妹聽聞,太後娘娘近日鳳體欠安,一直在靜養。我們作為晚輩,理應前去侍奉湯藥,以表孝心。”
林瀟瀟眼睛一亮!好一招“借力打力”,或者說,“尋找更大的靠山”!太後是後宮地位最尊崇的人,連皇帝都要敬重三分。如果能獲得太後的青睞和庇護,華妃即便想動她們,也要掂量掂量。而且,侍奉太後是儘孝道,名正言順,誰也挑不出錯處。
“妹妹此言有理。”林瀟瀟點頭,“太後娘娘仁慈,我們理應前去儘孝。隻是……太後靜養,怕是不喜人多打擾。”
甄嬛微微一笑:“姐姐放心。我們不必一窩蜂去,可輪流前往,隻在太後娘娘允許時,在一旁靜靜伺候,端茶遞水,讀讀佛經,絕不喧嘩。日子久了,太後娘娘自然能感受到我們的誠心。”
兩人相視一笑,心中已有了定計。這是一步險棋,也是一步妙棋。成了,可得太後庇護;不成,至少也表明瞭態度,不至於被動捱打。
與此同時,林瀟瀟也想到了安陵容。安陵容位份低,住在華妃眼皮子底下的延禧宮,處境最為危險。若能將她也能拉到太後這條線上,或許能保她一時平安。
“安答應那裡……”林瀟瀟試探著問。
“安妹妹心思細膩,女紅也好。”甄嬛會意,“或許可以請她為太後娘娘繡些佛經或者抹額之類的小物件,由我們帶去,也是一份心意。”
計劃已定,兩人便開始不動聲色地行動起來。先是林瀟瀟借著去壽康宮請安(例行問安,並未見到太後麵)的機會,向太後身邊得力的竹息姑姑表達了想為太後侍疾的意願,言辭懇切。竹息姑姑並未明確答複,隻說要稟告太後。
幾天後,竹息姑姑親自來到碎玉軒,說太後娘娘感念她們有孝心,準她們偶爾前去壽康宮,但切記不可喧嘩擾了清淨。
第一步,成功了!
林瀟瀟和甄嬛按計劃,開始輪流去壽康宮“值班”。她們極其低調,去了也隻是安靜地待在偏殿,或幫竹息姑姑整理一下佛經,或在小廚房幫忙看看藥爐,絕不多言多語。安陵容精心繡製的抹額和佛經,也由她們適時呈上,太後雖未說什麼,但也沒有拒絕。
這一切都在暗中進行,儘量不引人注目。但後宮沒有秘密,尤其是牽扯到太後的事情。很快,皇後和華妃都知道了。
皇後樂見其成,她需要有人製衡華妃,林瀟瀟和甄嬛投靠太後,正合她意。而華妃,則氣得咬牙切齒。太後一向不喜歡她張揚的性子,如今這兩個賤人竟然攀上了太後的高枝!
“好!好得很!”華妃在翊坤宮摔碎了第二個花瓶,美麗的臉上布滿陰霾,“本宮倒要看看,太後那個老糊塗能護你們到幾時!給本宮盯緊碎玉軒和延禧宮,一有錯處,立刻來報!”
一股更深的暗流,在看似平靜的後宮表麵下洶湧澎湃。林瀟瀟和甄嬛的主動出擊,雖然暫時找到了一把保護傘,但也徹底激怒了華妃這頭猛虎。
太後的庇護,能抵擋住華妃盛怒之下的雷霆手段嗎?這場由新人主動挑起的、圍繞最高庇護展開的暗鬥,將如何演變?
暴風雨,似乎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