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隻想到點下班 第164章 父蹤渺茫,忠奸辨難明
父蹤渺茫,忠奸辨難明
父親墜江,生死不明!
這個訊息如同五雷轟頂,讓林瀟瀟瞬間失去了所有的力氣,癱軟在座椅上,眼前陣陣發黑。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當噩耗真的傳來時,那撕心裂肺的痛楚依舊難以承受。
“娘娘!”
“姐姐!”
甄嬛和安陵容慌忙上前扶住她,掐人中,喂參湯,好一陣忙亂,林瀟瀟才緩過一口氣來,淚水卻如同決堤般湧出。
“父親……父親……”她喃喃著,心如刀絞。那個從小將她捧在手心、教她識字明理、在她入宮後默默為她鋪路、在最後時刻仍不忘為她謀劃生路的父親,難道就這樣……屍骨無存?
巨大的悲痛幾乎將她淹沒。但她知道,自己連放縱悲傷的資格都沒有。父親“墜江”的訊息,絕不僅僅是一個噩耗那麼簡單!
果然,前朝之上,因這則訊息而再起波瀾。雖然欽差奏報中明確提到林如海是“潛入敵巢”、“激戰墜江”,彰顯其忠勇,但一些與林家或有舊怨、或想藉此打擊林瀟瀟母子的官員,開始含沙射影地上書。
有的質疑林如海為何孤身潛入敵巢,是否另有隱情?有的則暗示其掌管漕運多年,或許與漕幫、甚至白蓮教早有勾結,此次不過是事情敗露,死於內訌?更有人將矛頭隱隱指向林瀟瀟,言及“外戚乾政”、“其父行為不端,其女焉能無罪”雲雲。
一時間,各種惡意的揣測和流言蜚語甚囂塵上。林家乃至林瀟瀟,都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怡親王等人雖然儘力壓製這些言論,但麵對“確鑿”的物證(印信、衣角)和“合理”的質疑,也難以完全堵住悠悠眾口。他們隻能下令沿江搜尋林如海下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翊坤宮內,林瀟瀟在最初的崩潰後,強行壓下了悲痛。她比任何人都瞭解自己的父親,絕不相信父親會與白蓮教勾結!這一定是陰謀!是白蓮教,或者是朝中父親的政敵,設下的毒計!不僅要害死父親,還要玷汙他的清名,進而打擊她和三阿哥!
她必須為父親正名!也必須保護好自己和兒子,絕不能讓父親的犧牲白費!
她仔細分析了欽差的奏報和外麵的流言。父親潛入敵巢,定然是發現了極其重要的線索或證據,才會如此行險。那證據是什麼?是否與他之前信中提及的“京師內應”名單有關?父親墜江,是意外,還是被人滅口?那片染血的衣角和印信,為何會落在白蓮教手中?是故意留下的,還是……
無數疑團縈繞心頭。她知道,要想查明真相,為父昭雪,光靠她自己在深宮中苦思是無用的。她需要外援,需要在朝中還有影響力、且願意幫助她的人。
怡親王?他雖公正,但身為首席顧命,需平衡各方,未必會為了一個“生死不明”的前臣而大動乾戈。莊親王?此人過於滑頭,不可信賴。張廷玉、鄂爾泰?他們是漢臣領袖,或許對父親有同情,但……
忽然,她想起一個人——太後!
先帝駕崩,新帝登基,太後作為皇帝嫡母,地位尊崇無比。之前太後稱病不見,如今京城危機已解,新朝初步穩定,太後是否願意出麵?
而且,她隱約覺得,先帝臨終傳位弘曆,太後在其中恐怕也扮演了某種角色。若能取得太後的支援……
她再次遞牌子請求覲見太後。這一次,太後宮門並未緊閉。在等待通傳時,林瀟瀟心中忐忑不安。
然而,當她被引入太後寢殿,看到那個端坐鳳榻之上、雖麵帶病容卻眼神清明的老婦人時,太後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讓她愣在了原地。
“哀家知道你會來。”太後聲音平和,卻帶著一種洞察世事的滄桑,“林如海的事,哀家也聽說了。你……可信你父親是清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