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隻想到點下班 第39章 華妃出關前的暗湧
趙之謙上任後雷厲風行的整頓,像一塊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洶湧的後宮深潭,激起的漣漪一圈圈擴散,衝擊著每一個角落。內務府上下風聲鶴唳,以往懶散敷衍的作風為之一肅,但暗地裡的怨氣和抵抗也在悄然積聚。
林瀟瀟與趙之謙達成了初步的合作默契,開始著手推行宮份明細化的第一步。她選擇從最基礎、最少爭議的日常食材和普通宮絹入手,製定詳細的品級、數量標準。這項工作繁瑣卻必要,趙之謙派了幾個精於算學的書吏協助,進展還算順利。
然而,後宮的目光,更多聚焦在另一個即將發生的大事上——華妃的年世蘭,禁足期滿,即將出關!
翊坤宮雖然宮門緊閉,但關於華妃的訊息卻不斷傳出。據說她得知內務府變故後,怒不可遏,翊坤宮內時常傳出打罵宮女的聲音。她也並未坐以待斃,通過秘密渠道與宮外的年家以及朝中的黨羽頻繁聯係。
一種山雨欲來的壓抑感,籠罩在整個後宮上空。連皇後都下令約束宮人,減少各宮走動,以免在這個敏感時期生出事端。
甄嬛憂心忡忡地對林瀟瀟說:“姐姐,華妃出關在即,她憋了這麼久的怒火,定會第一個衝著我們來。我們需得早做防備。”
林瀟瀟何嘗不知。她沉吟道:“華妃手段狠辣,但經此一挫,她或許不會立刻明目張膽地動手。更可能的是,利用她在前朝的勢力,或者耍弄一些更陰險的陰謀。”
“姐姐是說……年大將軍?”甄嬛反應很快。
林瀟瀟點了點頭:“年羹堯如今聖眷正濃,功高震主。華妃很可能會借勢壓人,甚至……挑動前朝對後宮的乾涉。”這是她最擔心的情況。如果爭鬥從後宮升級為前朝與後宮的博弈,局勢將無比複雜凶險。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安陵容也在一旁,緊張地問。經過上次事件,她雖然依舊膽小,但已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林瀟瀟看著兩位盟友,目光堅定:“第一,緊守門戶。碎玉軒、閒月閣(甄嬛住處)、延禧宮安妹妹處,都要仔細梳理下人,確保沒有背主忘恩之徒。飲食起居,務必小心。”
“第二,鞏固聖心。華妃有年羹堯,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皇上欣賞的是懂事、能乾、能為他分憂的人。我們隻需做好本分,繼續穩妥地推進宮務改革,讓皇上看到我們的價值。同時……”她頓了頓,“皇上近日操勞,妹妹可多在詩詞歌賦上用心,安妹妹的刺繡和調香亦是長處,若能適時為皇上解憂,哪怕隻是一點點,也是好的。”
這是讓她們發揮各自優勢,從情感和細節上維係與皇帝的關係。甄嬛和安陵容都認真點頭。
“第三,借力打力。”林瀟瀟壓低聲音,“華妃囂張,皇後娘娘未必樂見。我們要更加尊重皇後,凡事按規矩稟報,將她擺在應有的位置上。必要時,可借皇後之力,來製衡華妃。”
三人又仔細商議了諸多細節,直到深夜方散。
送走甄嬛和安陵容,林瀟瀟獨自坐在燈下,心情並未輕鬆。這些防備措施,都還屬於被動應對。能否扛住華妃出關後的第一波衝擊,仍是未知數。
她想起趙之謙提到的關於翊坤宮藥材賬目的蹊蹺,心中一動。這或許是一個線索。華妃多年來依仗盛寵和家世,在宮中行事跋扈,留下的把柄絕不止內務府這一處。若能找到其他確鑿的罪證,或許能在關鍵時刻給予她致命一擊。
但調查華妃,風險極大,必須極其隱秘。她手中無人可用,唯一能依靠的,或許隻有……太後留下的那點人脈資源?
這個念頭讓她心跳加速。這無異於火中取栗。但若不主動出擊,難道隻能坐等華妃的打壓嗎?
就在林瀟瀟苦苦思索破局之道時,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深夜來訪碎玉軒。
來人是端妃身邊的一個老嬤嬤,神色匆匆,交給林瀟瀟一個小小的、沉甸甸的錦囊,低聲道:“林貴人,這是我們娘娘讓老奴交給您的。娘娘說,她久病之人,不堪煩擾,此物或對貴人有所助益,望貴人善用之。”
說完,老嬤嬤便匆匆離去,消失在夜色中。
林瀟瀟疑惑地開啟錦囊,裡麵並非金銀珠寶,而是一把小小的、樣式古舊的黃銅鑰匙,以及一張紙條。紙條上隻有寥寥數字:“西六宮,庫房夾壁,甲字柒號。”
端妃?她為何要幫自己?這鑰匙和地址,又藏著什麼秘密?
林瀟瀟握著這把冰涼的鑰匙,感覺它重若千鈞。端妃常年臥病,幾乎不參與後宮爭鬥,此刻卻送來這樣一件神秘之物,其用意令人費解。
這究竟是雪中送炭,還是一個誘人深入的陷阱?
在華妃出關的前夜,這把突如其來的鑰匙,讓本就迷霧重重的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