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隻想到點下班 第66章 理念之談
又過了幾日,皇帝精神愈發見好,已能如常批閱奏章。隻是前朝事務依舊繁重,尤其年羹堯倒台後,西北軍務、官員調配、勢力平衡等千頭萬緒,讓他頗費心神。
這日晚間,處理完政務,覺得胸中有些憋悶,便摒退左右,隻身一人在禦花園中散步。不知不覺,竟走到了離碎玉軒不遠的蓮池旁。
今夜月色尚可,清冷的月光灑在凋殘的荷梗上,彆有一番淒清韻味。玄淩負手而立,望著池中月影,心中思緒萬千。年羹堯雖除,但邊疆未寧,朝中派係傾軋依舊,他這個皇帝,看似乾綱獨斷,實則如履薄冰。
正沉思間,忽聞一陣輕微的腳步聲。他回頭望去,隻見林瀟瀟披著一件月白色的鬥篷,正從碎玉軒方向走來,手中似乎還捧著一本冊子,像是在覈對什麼。她顯然也沒料到會在此處遇見皇帝,愣了一下,連忙上前行禮。
“臣妾參見皇上,皇上萬福金安。”
“平身。”看著她,“這麼晚了,還在忙?”
林瀟瀟起身,將手中的冊子稍稍往後藏了藏,回道:“回皇上,是聖壽宴席的座點陣圖冊,臣妾再核對一遍,以免疏漏。”
點了點頭,目光落在她被夜風吹得有些發紅的臉頰上,語氣緩和了些:“辛苦你了。”
“此乃臣妾分內之事。”林瀟瀟垂眸道。
一陣寒風吹過,池麵泛起漣漪,月影破碎。玄淩忽然歎了口氣,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她說道:“這朝堂之事,有時便如這池中月,看似清晰,一碰即碎。人人都想爭權奪利,卻不知,穩固江山,需要的不是一時的煊赫,而是長久的平衡與務實。”
林瀟瀟心中微動,知道皇帝這是心有感慨。她謹記著分寸,不敢妄議朝政,隻順著他的話頭,輕聲應道:“皇上聖明。臣妾愚見,治大國如烹小鮮,火候、佐料、時機,皆需恰到好處。過猶不及。想來為君之道,亦是如此,需懂得調和鼎鼐,平衡各方。”
她沒有具體指涉任何人事,隻談及一種執政的理念。這恰恰說到了玄淩的心坎裡。他如今麵臨的,正是如何在一片權力洗牌後的廢墟上,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轉頭看向她,月色下,她的側臉線條柔和,目光清澈而沉靜。他心中那股憋悶之氣,彷佛因這幾句話而疏散了些許。
“哦?那你說說,如何纔算恰到好處?”饒有興致地追問,想聽聽她更深的想法。
林瀟瀟沉吟片刻,道:“臣妾淺見,譬如用兵,貴在精不在多,賞罰分明則士氣可用;譬如用人,取其長而容其短,使人儘其才則政令暢通;譬如施政,與民休息,藏富於民,則根基穩固。核心皆在於一個‘度’字。這就如同臣妾協理宮務,既不能放任自流,導致奢靡浪費,紀律渙散;也不能管得過死,剝奪底下人必要的生存空間,引得怨聲載道。需在規矩與人情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
她這番話,將治國理念與宮務管理巧妙類比,既展現了見識,又絲毫不越界,顯得無比自然真誠。
聽得目光連閃。他發現,林瀟瀟不僅有管理庶務的才能,更有著超越宮闈的眼界和智慧。她不像某些官員隻會歌功頌德或空談仁義,她的想法務實而深刻,直指問題核心。這種交流,讓他感到一種難得的、精神上的契合與放鬆。
“說得好!”讚許地點頭,“‘度’之一字,確是關鍵。想不到你於此道,竟有如此見解。”
林瀟瀟微微躬身:“臣妾胡言亂語,皇上不見怪就好。”
看著她謙遜的樣子,心中那份欣賞與親近感又加深了一層。在他看來,林瀟瀟不僅是可用的得力之人,更是一個可以理解他、在精神上給予他慰藉的“解語花”。這種感覺,是他在皇後乃至其他任何妃嬪身上都未曾感受到的。
兩人在月下又站了片刻,隨意聊了幾句,多是玄淩發問,林瀟瀟謹慎應答,氣氛難得的融洽。直到蘇培盛尋來,提醒皇帝夜深露重,該回宮了,玄淩這才意猶未儘地離開。
離開前,他深深看了林瀟瀟一眼,道:“聖壽之事,你多費心。若有難處,可來養心殿回朕。”
這一句話,無疑是給了林瀟瀟一道護身符。林瀟瀟心中感激,卻也更加警惕。帝王的信任與親近,是蜜糖,也是砒霜。今夜這番交談,恐怕瞞不過皇後的耳目。未來的路,註定更加艱險。她看著皇帝遠去的背影,心中並無多少歡喜,反而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