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襲 第105章 舊敵新招
「絲路基金」的穩定運營,為「新生科技」構築了一道金融護城河。然而,沉寂一時的「克羅諾斯」聯合幾家歐洲化工企業,推出了名為「雅典娜計劃」的產業聯盟,高調宣佈研發新一代「智慧生物合成材料」。該材料宣稱能根據環境變化自我調節效能,且完全可生物降解,堪稱革命性突破。
更讓林楓警惕的是,「雅典娜計劃」獲得了歐盟「地平線歐洲」計劃的巨額資金支援,並快速與空客、多家頂級汽車製造商簽訂了排他性預采購協議。這已非單純商業競爭,而是國家力量加持下的產業戰略推進。
「他們跳過了我們深耕的物理回收和改性領域,直接開辟了生物合成的新賽道。」研發總監語氣沉重。
林楓調動所有資源分析「雅典娜計劃」披露的有限資訊,發現其技術路徑高度依賴一種名為「定向進化酶」的核心催化劑,而該酶的專利完全被「克羅諾斯」壟斷。更棘手的是,對方公佈的初期效能資料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遠超當前學術界公開成果。
「要麼是技術爆炸,要麼就是……」張浩欲言又止。
「要麼就是有我們未知的技術來源,或者,資料有水分。」林楓接話,眼神銳利,「我們不能跟風,必須找到自己的路。」
就在林楓苦苦思索對策時,「新生科技」生物材料實驗室的負責人,華裔科學家艾琳博士,在赴美參加一場國際學術會議後,未能如期回國。其家人接到匿名電話,稱艾琳博士「自願」接受某研究機構的高薪職位,短期內不會返回。
林楓立刻意識到,這是針對核心人才的精準獵殺。艾琳博士是「新生科技」在生物合成領域的關鍵人物,她的「被失蹤」,直接重創了公司的研發程序。
通過特殊渠道瞭解到的資訊更讓人心驚:勸說艾琳博士留下的,不僅有難以拒絕的待遇,還有涉及她海外家人安全的隱性威脅。
核心人才被奪,技術路線被封,「新生科技」在生物合成賽道陷入絕境。林楓召開緊急戰略會議,做出了一個反直覺的決策:暫停盲目追趕「雅典娜」的生物合成路線,轉而將研發重心投向一個更基礎、也更未被重視的領域——材料基因工程。
「他們用酶做剪刀,裁剪分子鏈。我們不如直接理解材料形成的『基因密碼』,從源頭設計我們想要的效能。」林楓解釋其構想,「這條路更難,更基礎,但一旦突破,將更具顛覆性和自主性。」
材料基因工程投入巨大,週期極長,且短期內看不到商業回報。此決策在公司內部引發了巨大爭議。股價應聲下跌。連張浩也私下表示擔憂:「楓哥,這賭注是不是太大了?萬一……」
「沒有萬一。」林楓態度堅決,「我們不能總在彆人畫好的賽道裡奔跑。這一次,我們要自己定義賽道。」
他頂住壓力,大幅削減其他部門預算,將資源孤注一擲地投向材料基因工程的基礎資料庫建設和演演算法開發,並聯合國內多家頂尖高校和研究所,組建了「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預研團隊。
漫長的基礎研究看似枯燥,卻在兩年後帶來了意外轉機。團隊在分析海量材料資料時,偶然發現了一類天然礦物中存在的一種特殊晶格結構,其自我組裝特性遠超「雅典娜計劃」所依賴的酶催化效率。
基於這一發現,「新生科技」繞開了酶催化的專利壁壘,開發出了全新的「仿生自組裝」材料合成路徑。首批實驗室樣品顯示出不遜於甚至部分指標超越「雅典娜」材料的效能,且成本更具潛力。
當「新生科技」發布其「啟明」係列仿生自組裝材料時,全球業界為之震動。這不僅是一款新產品,更代表了一種全新的材料研發方式。
「雅典娜計劃」因其技術路徑依賴性強、成本高昂,推進速度遠低於預期,在「啟明」材料的對比下,顯得黯然失色。「克羅諾斯」試圖揮舞專利大棒,卻發現「新生科技」的技術根基完全不同,無從下手。
站在發布會的舞台上,林楓看著台下閃爍的鎂光燈,心中平靜。
「我們一度被封鎖、被誤導、甚至被奪走核心人才。」他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傳遍會場,「但我們選擇了最笨、也是最根本的路——回歸基礎科學。『啟明』材料的誕生告訴我們,真正的創新無法被封鎖,它源於對未知的探索和對規律的尊重。」
發布會後,林楓對張浩說:「我們贏了這一仗,但材料基因工程的深海,我們隻窺見一斑。通知團隊,啟動『深藍計劃』,目標是探索極端環境下的材料設計原理。」
逆襲的征程,從追逐到引領,從應用創新到基礎突破。林楓知道,他已將「新生科技」帶入了無人區,前方的每一步,都將是創造曆史。而他,無比期待這份孤獨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