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襲 第86章 無聲的入侵
就在林楓將目光投向生物合成材料領域時,一場無聲的入侵已然開始。一家名為「綠源科技」的公司,憑借一款革命性的「生物基減碳粘合劑」異軍突起。該產品宣稱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碳足跡極低,且效能堪比傳統石油基產品,價格卻更具競爭力。
「綠源科技」背景神秘,技術來源成謎,但其市場推廣手段極其高效,迅速拿下了多個大型市政工程和標誌性綠色建築專案。其ceo楊振宇頻頻亮相媒體,暢談「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贏得了極大的公眾好感。
「新生科技」的同類研發專案尚在實驗室階段,市場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林總,『綠源』的產品來勢太猛,他們的技術似乎比我們領先一個身位。」
林楓仔細研究了「綠源」的產品樣本和宣傳資料,一種莫名的熟悉感湧上心頭。這配方思路,這效能引數的微妙平衡……像極了他前世記憶中,幾年後才會由一家國外實驗室公佈的失敗技術路線!那條路線因存在一個致命缺陷——生物基質在特定溫濕度下會發生緩慢黴變,釋放有毒氣體,並導致粘合劑提前失效——而被放棄。
林楓立刻通過私人渠道和行業會議,委婉地向相關使用單位和監管部門提示了生物基材料可能存在的長期風險,強調需要進行更全麵的耐久性和生物安全性評估。
然而,他的提醒非但沒有引起重視,反而被「綠源科技」和其盟友扭曲解讀。「新生科技」被描繪成「傳統石油基材料的既得利益者」、「害怕技術革新的保守派」,是在「惡意詆毀創新環保企業」。
媒體和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支援「綠源」,批評林楓缺乏包容創新的胸懷。就連一些原本關係不錯的合作夥伴,也認為林楓這次是判斷失誤,過於杞人憂天。「綠源」的產品有完整的短期檢測報告,看起來一切正常。
林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他的前瞻性警告,在既得利益和大眾對環保新技術的狂熱麵前,顯得蒼白無力。
就在林楓苦於沒有實證之時,他接到了蘇晚晴的電話。蘇晚晴的工作室參與了一個大型美術館的內部裝修專案,甲方指定要使用「綠源」的粘合劑,理由是「符合美術館的綠色定位」。
「林楓,我知道你的擔憂。我偷偷留下了一些樣品,也記錄了他們施工時的一些異常情況,比如在某些通風不好的角落,能聞到一種很淡的、說不出的怪味。」蘇晚晴的聲音帶著擔憂,「我不知道這有沒有用。」
林楓精神一振,這可能是突破口!他立刻安排絕對可靠的檢測團隊,對蘇晚晴提供的樣品進行超常規的長期加速老化模擬測試,重點檢測其生物穩定性和潛在有害物質釋放。
同時,他讓張浩動用一切合法手段,暗中調查「綠源科技」的技術來源、核心團隊背景,以及其原料供應鏈。
調查尚在進行中,危機卻搶先爆發了。那個使用「綠源」粘合劑的美術館,在舉辦一場重要展覽期間,多名參觀者和工作人員出現頭暈、惡心、呼吸道不適等症狀。經緊急環境檢測,發現室內空氣中多種黴菌孢子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嚴重超標,源頭直指那些新型生物基粘合劑!
事態迅速升級,媒體嘩然。之前力捧「綠源」的媒體紛紛調轉槍口。更多使用該產品的專案被爆出類似問題,隻是程度較輕未被重視。
就在這時,張浩的調查也有了結果:「綠源科技」的核心技術,果然來自境外那個早已判定此路不通的實驗室,其ceo楊振宇與該實驗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他們明知技術存在缺陷,卻利用資訊差和環保概念,進行包裝炒作,意圖快速搶占市場後套現離場。
林楓手中的加速老化測試報告也出來了,資料觸目驚心:樣品在模擬數年環境後,效能急劇衰減,並確認黴變產生毒素。
人證物證俱在,「綠源科技」的騙局被徹底揭穿。楊振宇試圖外逃,在機場被警方逮捕。公司瞬間崩塌,留下大量爛尾工程和安全隱患。
輿論再次經曆驚天反轉。林楓從「保守的詆毀者」變成了「有遠見的守護者」。「新生科技」雖然在此次事件中沒有直接獲益,但其堅持技術嚴謹、對市場和使用者負責的態度,贏得了更深層次的尊重和信任。
經曆此事,行業和監管部門對新型材料的審批和監管變得更加審慎。林楓趁機推動建立了更嚴格的材料長期效能評估和追溯體係。
站在辦公室的落地窗前,林楓看著城市中那些曾使用「綠源」產品、如今亟待修複的建築,心中沒有喜悅,隻有沉重。
「我們躲過了一劫,但也隻是延緩了問題。」他對張浩說,「真正的競賽,不是去揭露騙局,而是拿出真正安全、可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我們的生物基材料研發,必須加快步伐了。」
他安通內部電話,語氣堅定:「通知研發中心,集中所有優勢資源,全力攻關『長青』專案。我們要做的,不是炒作概念,而是真正攻克生物基質穩定性和長效性的世界級難題。」
窗外,夕陽映照著高樓大廈。林楓知道,在追逐利益與堅守底線的永恒拉鋸中,真正的逆襲,是永不停歇地對真理和價值的追尋。下一場戰鬥,已在實驗室裡悄然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