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襲 > 第96章 理念破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襲 第96章 理念破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基石」係列在國內下沉市場的成功,讓「新生科技」積累了雄厚資本與實戰經驗。林楓將目光投向海外,首選目標是正處於快速城鎮化程序中的東南亞國家「南亞共和國」。該國正大力興建保障房和基礎設施,對價效比高的建材需求巨大。

然而,先期派出的考察團傳回的訊息卻不樂觀。南亞共和國的建材市場,早已被其本土家族企業「塔納集團」壟斷。塔納集團與政府高層關係盤根錯節,把控著行業標準製定、原材料進口和主要工程渠道,外來企業極難切入。

「塔納集團的產品質量一般,但價格不菲,完全是依靠壟斷地位獲利。」考察團負責人彙報,「我們接觸過的本地建築商,既對塔納不滿,又不敢輕易更換供應商。」

林楓明白,這是一個被權力和利益固化了的市場。

林楓親自飛往南亞共和國首都。塔納集團的掌門人,年近六十的頌恩,在一家奢華私人會所接待了他。頌恩舉止優雅,言辭客氣,但對合作表現得興趣缺缺。

會談結束後,一位自稱是頌恩助理的人找到林楓下榻的酒店,遞上了一份「合作建議書」。內容大致是:「新生科技」以技術入股方式,與塔納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但品牌需使用塔納,且核心技術團隊需由塔納方麵主導管理。對方開出的「技術補償金」高得驚人。

這分明是想吞並技術,讓「新生科技」淪為代工廠。林楓斷然拒絕。

助理離開時,意味深長地說:「林先生,在南亞共和國,沒有塔納集團的允許,任何建材都進不了主流市場。希望您再考慮考慮。」

林楓的拒絕,立刻招致了反擊。先是「新生科技」籌備中的辦事處,在各種手續審批上被無限期拖延。接著,幾家原本有意向接觸的本地建築商,紛紛致電表示「不便合作」。

更惡劣的是,當地幾家小報開始刊登抹黑文章,影射「新生科技」的產品「不符合本地氣候條件」、「在中國有不良記錄」,甚至無中生有地暗示林楓此行有「不正當商業目的」。

張浩通過特殊渠道瞭解到,這一切都是塔納集團在背後操縱。「他們在這裡根基太深了,我們正常的商業手段根本行不通。」

正麵強攻無望,林楓決定尋找新的支點。他避開首都的主流市場,帶著團隊深入南亞共和國的二線城市和鄉村。他發現,由於塔納集團的壟斷,這些地區的建築成本高昂,許多平民的住房條件極差,甚至大量使用不安全的簡易材料。

同時,他注意到該國正麵臨嚴重的固體廢棄物汙染問題,尤其是塑料和農業廢棄物。

一個計劃在林楓腦中逐漸成形。

林楓沒有再去拜訪政府高官或行業巨頭,而是聯係了南亞共和國一所知名的理工大學和一家有影響力的環保非政府組織(ngo)。他提出,由「新生科技」提供技術和部分資金,合作建立一個「低成本環保建材實驗室」,重點研究如何利用本地豐富的塑料和農業廢棄物,製造出適合當地平民使用的、安全、廉價且環保的建築材料。

這一提議,切中了該國的環保痛點和發展需求,立刻得到了大學和ngo的積極響應。實驗室的成立,成為了當地的一個小新聞。

實驗室很快取得了成果。利用廢棄塑料瓶和稻殼,「新生科技」的技術團隊成功試製出了效能達標的建築用磚和隔板。成本僅為塔納集團同類產品的一半不到。

林楓沒有急於推廣,而是選擇在一個貧困村莊,免費為幾戶貧困家庭建造了示範房。堅固、美觀、低成本的房子,與周圍破敗的民居形成鮮明對比,引起了巨大轟動。當地民眾和媒體紛紛前來參觀。

示範效應迅速擴散。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和社羣組織,開始主動接觸實驗室,詢問合作可能性。

塔納集團試圖施壓大學和ngo,但環保和扶貧是政治正確,加上媒體的關注,塔納的行動投鼠忌器。

林楓趁熱打鐵,聯合大學、ngo和多個地方政府,發起成立了「南亞可持續建築材料聯盟」,專注於推廣基於本地廢棄物的適用建材技術。聯盟得到了國際環保機構的關注和支援。

「新生科技」通過提供核心技術和關鍵裝置,以非營利的方式,悄然在塔納集團忽視的下沉市場,構建起一個新的、根植於本地需求和環保理唸的生態網路。

隨著聯盟影響力擴大,其製定的、基於本地廢棄物利用的建材技術規範,開始被一些地方政府採納為保障房和鄉村建設的推薦標準。這直接動搖了塔納集團在基層市場的壟斷根基。

更讓塔納集團恐慌的是,首都的一些有識之士和媒體,開始質疑其壟斷地位和高價產品,呼籲引入競爭,降低建築成本,惠及民生。

頌恩坐不住了,他再次邀請林楓會談。這一次,他的態度謙和了許多。

會談中,頌恩不再提吞並技術,而是希望「新生科技」能通過塔納的渠道進行銷售。

林楓微笑著拒絕了:「頌恩先生,我們更希望以技術供應商和標準製定者的身份,與南亞共和國各界合作。我們願意向任何符合標準的企業,包括塔納集團,提供技術授權和支援,共同推動本地建築材料的升級和成本的降低。」

他將選擇權握在了自己手裡。塔納集團要麼順應趨勢,接受新技術和競爭,要麼繼續固守壟斷,被市場和時代拋棄。

最終,塔納集團在權衡利弊後,選擇了合作。他們引進了「新生科技」的技術,升級了自己的生產線。「新生科技」則成功開啟了南亞市場,並憑借其在環保和技術上的領先地位,成為了該國建材行業事實上的標準引領者之一。

這場海外戰役的勝利,不是依靠資本或價格的硬碰硬,而是通過理念、技術和本地化策略的巧妙結合,實現了迂迴突破。

站在南亞共和國首都新落成的、使用了大量再生材料的保障房小區裡,林楓對張浩說:「你看,有時候,最堅固的堡壘,可以從它最忽視的角落被攻破。真正的全球化,不是簡單的產品輸出,而是價值理念和技術方案的本地化融合。」

張浩看著眼前充滿生機的社羣,深有感觸:「我們好像又找到了一條新路。」

「路還很長。」林楓望向遠方,「每個市場都有其獨特的壁壘和規則。逆襲,就是要在不同的遊戲規則中,始終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能夠創造共贏的玩法。」

新的號角已經吹響,林楓和他的「新生科技」,將繼續在這波瀾壯闊的全球舞台上,書寫屬於他們的逆襲傳奇。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