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陛下,KPI不是這麼算的 > 教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陛下,KPI不是這麼算的 教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教子

李弘滿百日那天,武媚娘在承香殿開辟了塊“育兒角”。

紫檀木案上左邊堆著奏章,右邊擺著撥浪鼓,堪稱大唐最早的“帶娃辦公示範區”。

(內心os:效率!這就是效率!)

這日她正邊批閱漕運改製方案邊哄孩子,李治下朝回來,就見太子殿下攥著份關於均田製的奏疏啃得津津有味。

“胡鬨!”李治急忙搶過濕噠噠的奏章,“弘兒怎可”

“陛下仔細看,”武媚娘笑吟吟指著牙印,“咬的都是世家要求多占永業田的條目。”

(內心os:兒砸有前途!知道幫娘啃硬骨頭!)

李治定睛一看,果然被口水暈開的墨跡旁,赫然留著幾個小牙印。

他頓時轉怒為喜,抱著兒子舉高高:“弘兒深知朕心!”

從此太子啃奏章成了保留節目。

某次大朝會,當某位禦史聲淚俱下彈劾“皇後乾政”時,李治淡定掀開繈褓:“諸卿可知,太子昨日剛批閱過此人的考課記錄。”

滿殿寂靜中,嬰兒響亮的嗝聲格外清晰。

(內心os:完美!兒砸這嗝打得比娘親懟人還管用!)

轉眼李弘周歲,抓週禮上擺滿玉璽、弓箭、算盤。

在百官注視下,小肉手毫不猶豫抓住他娘親的朱筆。

武媚娘當場宣佈:“即日起成立弘文館,聘寒門才子為太子師。”

長孫無忌等人臉色鐵青——誰不知道弘文館分明是皇後的人才儲備庫!

(內心os:沒想到吧?早教班也能搞成乾部培訓班!)

夜深人靜時,武媚娘對著呼呼大睡的兒子輕聲道:“貍奴啊,你可知娘把《貞觀政要》都編成童謠了”

窗外明月高懸,案頭新呈的奏疏寫著“請立皇後攝政之規”。

武媚娘執筆批紅,墨跡如展翼的鶴。

——

武媚娘在紫宸殿東側辟出間“青宮學堂”,牆上懸掛的並非聖賢畫像,而是她親手繪製的《大唐疆域圖》與《漕運脈絡圖》。

三歲的李弘踮著腳夠著圖上黃河的曲線,奶聲奶氣念道:“阿孃,水往低處流。”

(內心os:很好,物理啟蒙從治水開始!)

這日講《論語》的夫子正說到“君子不器”,武媚娘突然抱著李弘出現。

“張師傅,”她笑吟吟指著殿外運糧的牛車,“可否請弘兒算算,這車糧從洛陽運來要耗幾成?”

五歲的太子咬著手指頭,忽然眼睛一亮:“若走汴渠耗三成,走陸路要耗五成!”

(內心os:不愧是我兒!乘法口訣沒白背!)

正在旁聽的重臣們麵麵相覷,隻見武媚娘執起朱筆在《氏族誌》上劃了道線:“傳旨:今後五品以上官員子弟,需至青宮學堂旁聽三月。”

長孫無忌手中的笏板“啪嗒”落地:“娘娘!這”

“太尉,”武媚娘抱起正在玩西域貢品的李賢,“令孫昨日不是來討教龜茲樂譜?正好與弘兒作伴。”

(內心os:質子要從小培養!)

深秋柿熟時,武媚娘領著兩個兒子在禁苑采收。

李弘舉著竹竿夠不到高枝,急得拽母親衣袖:“阿孃!要紅的!”

武媚娘隨手翻開戶部賬冊墊腳,邊摘柿子邊考校:“若將這些柿子運往隴右,該走漕運還是驛道?”

“驛道!柿子會爛!”

她笑著往孩子嘴裡塞了瓣柿肉,轉頭對隨行的戶部侍郎道:“聽見了?生鮮轉運該設加急驛道。”

(內心os:育兒與理政兩不誤!)

待柿筐堆滿,武媚娘忽然命人擡來秤具。

“弘兒數數,這筐多重?”

當孩子嘰嘰喳喳報數時,她提筆在奏章上批註:“各地貢品皆需標注市價,虛報者罷官。”

夕陽西下,李治找來時,隻見妻兒坐在金柿堆裡,正舉著《均田製》修訂稿當積木搭。

(內心os:很好,政策檔案從小玩到大!)

臘月暴雪夜,武媚娘裹著狐裘在燈下修訂《永徽律疏》。

李弘忽然抱著枕頭跑來,鑽進她懷裡嘟囔:“阿孃,夢見大鳥咬我。”

她筆尖一頓,想起日間收到的密報——長孫氏正在串聯宗室。

“賢兒不怕,”她輕拍兒子後背,“明日娘親給你做紙鳶,比大鳥飛得高。”

(內心os:是時候剪斷某些人的線了!)

——

上元燈節,武媚娘帶著兩個皇子登長安城樓。

萬家燈火中,李弘忽然指著民間的走馬燈問:“阿孃,燈為什麼轉?”

她執起孩子的手在虛空畫圓:“就像漕船輪班,此消彼長方能不息。”

(內心os:物理課結合管理學!)

待李治處理完政務趕來,隻見妻子正領著孩子在城樓沙盤上推演漕運改革。

李弘攥著小旗插在汴州,口齒不清地宣佈:“這裡收稅!”

武媚娘笑著往他嘴裡塞了塊飴糖,轉頭對工部尚書道:“明日開始疏浚汴渠。”

望著沙盤上星羅棋佈的漕運網路,李治忽然輕聲道:“媚娘,這江山”

“是我們的江山。”她將李弘寫的第一個“準”字收入錦匣,唇角揚起明月般的弧度。

(內心os:終於把公司做成家族企業了!)

——————

【小劇場】

多年後某日,已成為監國太子的李弘,在戶部賬冊中發現頁泛黃的《柿林稅製初稿》。

武媚娘淡定飲茶:“哦,那是你三歲時吃著柿子定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