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兵王小說 第479章 神都宋家
吃過早飯後,淩川便開始琢磨,今日要去宋家賀壽,該準備什麼樣的壽禮才合適。
這著實是個難題,禮物若太貴重,難免顯得張揚招搖,且一時之間也難以購置到既顯心意又不落俗套的珍品;可若是太輕,又難免讓人覺得不懂禮數,輕視了長輩。
就在他沉吟之際,總管劉恩賜邁著他那標誌性的小碎步,無聲無息地走了進來。他手中恭謹地托著一道聖旨。
淩川見狀,下意識地就要起身跪拜接旨。
“將軍免禮,這道聖旨,不是給將軍您的!”劉恩賜連忙上前一步,臉上堆著恭敬的笑容。
淩川止住身形,心中疑惑更甚:“不是給我的?那這是?”
劉恩賜微微躬身,將聖旨雙手奉到淩川麵前,“今日是宋家老爺子宋鶴年的壽辰,陛下讓將軍您,代為前去宣旨!”
淩川伸手接過聖旨,內心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今日準備去宋家賀壽之事,除了他與蘇璃私下商議,絕無第三人知曉,陛下是如何得知的?
他選擇在這個時機送來聖旨,讓自己去宋家宣旨,究竟是早已料到自己會去,故而順水推舟?還是說,這僅僅是一個巧合?
無論是哪一種,都讓淩川感到一股無形的、無所不在的壓力。這位深居宮中的皇帝,其心思之縝密,耳目之靈通,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宋家,這個曾經顯赫無比的家族,雖已沒落,近幾代再未出過能夠躋身權力中樞的頂尖人物,朝堂之上,如今也隻有宋敬芝一人在勉力支撐。
但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個曾經能與青州葉家分庭抗禮的百年士族,在神都的士林清議乃至官場底層,依舊擁有著不可小覷的潛在影響力。
今日,是宋家老爺子宋鶴年的壽辰,宋府上下,早在幾日前便開始張燈結彩,籌備壽宴,力圖重現幾分往日的榮光。
宋老爺子宋鶴年,曾是文淵閣大學士,更擔任過多次科考主考官,門生故舊遍佈天下。
放眼朝堂、神都乃至各州郡縣,不知有多少官員曾是他的學生,受過他的提攜或指點,那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
那張龐大而綿密的關係網,纔是宋家真正的根基所在。
正是憑借著這深厚無比的底蘊和人脈,宋家才能在人才凋零的情況下,依舊在帝國占據一席之地。
然而,一年前的那場政治風暴,蘇家的轟然倒塌,作為姻親的宋家首當其衝,遭受了毀滅性的牽連。
宋家的地位一落千丈,朝堂之上的獨苗宋敬芝更是被一貶再貶,從權力邊緣被徹底踢出核心圈。
曾經許多依附於宋家、仰其鼻息的人,見風使舵,立刻與宋家劃清界限,更有甚者,為了向新的當權者表忠心,轉而開始不遺餘力地打壓宋家,可謂是牆倒眾人推。
老爺子宋鶴年膝下有三子一女,長子宋敬芝,如今是文淵閣校理,一個清貴卻無實權的閒職。
次女宋令儀,嫁與前任南係軍主帥蘇定方為妻,一年前夫妻二人一同赴死。
三子宋硯聲,原本在徐州任彆駕,前途尚可,卻因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導致半座徐州受災,儘管他已在第一時間全力救災,最終仍被問責,丟掉了烏紗帽,黯然回京。
小兒子宋雲舟,原為梧州長史,也因蘇大將軍一案的牽連,被一紙詔令召回神都,隨後便如石沉大海,再無人過問,就這麼不明不白地丟了官職。
儘管宋家底蘊深厚,但在黃千滸和齊清遠這兩大文官巨頭的有意無意打壓下,也隻能勉力維持,日漸艱難。
就連宋老爺子自己心裡也清楚,照此下去,多則三年,少則一年半載,曾經顯赫的宋家,恐怕真的要被這殘酷的政治傾軋吞噬殆儘,被吃得連骨頭都剩不下。
畢竟,有了蘇家滿門抄斬的前車之鑒,再倒下一個日漸式微的宋家,在這波譎雲詭的神都,又算得了什麼稀奇事呢?
可悲的是,宋家上下,如今隻能眼睜睜看著家族這艘大船不斷下沉,情況越來越糟,卻什麼也做不了,那種無力感,足以磨滅任何人的心氣。
巳時剛過,宋府門前便開始熱鬨起來,陸陸續續有賓客抵達。
其中不乏神都的豪門貴胄、以及一些品級不算太高卻手握實權的達官顯貴。
這些人,若是放在權力中樞的朝堂之上,或許隻能靠邊站,但若是放眼神都乃至整個帝國,卻也都是能呼風喚雨、舉足輕重的人物。
他們前來,或多或少還念著宋老爺子當年的香火情,或是看重宋家那尚未完全消散的潛在影響力。
原本在府門口負責迎接賓客的,是宋老爺子的大兒子宋敬芝以及府上的老管家。
宋敬芝雖被從文淵閣二把手貶至閒散職位,但舉止依舊保持著士大夫的儒雅,隻是眉宇間難掩落魄與憂色。
可就在賓客絡繹不絕之時,一名身著鵝黃色華貴衣裙、容貌明麗的年輕女子,卻腳步輕快地從中門內跑了出來,俏生生地站到了門口,一雙靈動的美眸不斷向街道兩端張望,似乎在急切地等待著什麼人。
“清歡,你怎麼出來了?”宋敬芝看到這位侄女,有些詫異地問道。
名為宋清歡的女子轉過頭,對著他展顏一笑:“大伯,父親讓我來接一位重要的客人!”
“哦?重要的客人?”宋敬芝看著她那神秘兮兮又的模樣,不禁心生好奇,“是誰呀?”
宋清歡朝著前方努了努嘴,說道:“諾,這不就來了嗎?”
宋敬芝抬眼望去,頓時神色一變,因為門口忽然出現兩輛馬車,前方那輛馬車的車簾之上繡著一個碩大的‘黃’字,顯然,那是首輔府的馬車。
而略微落後那輛同樣來曆不凡,乃是吏部左侍郎安清呈的座駕。
對於這兩輛馬車,宋敬芝都不陌生,但他們出現在宋府門口,卻讓他十分震驚,因為,這些年來,無論是黃千滸還是安清呈都沒少對宋家落井下石,他們今日前來,怕也不是誠心賀壽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