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兵王小說 第486章 清理門戶
淩川的每一個字都如同珠玉落地,回蕩在寂靜的庭院中。
聖旨宣讀完畢,宋鶴年伸出布滿皺紋、微微顫抖的雙手,如同承接千鈞重擔,無比鄭重地接過那道聖旨,緊緊抱在懷中,老淚縱橫,聲音哽咽卻堅定無比:
“老臣宋鶴年,領旨謝恩!陛下天恩浩蕩,老臣……老臣必當竭儘殘年,為帝國鞠躬儘瘁,肝腦塗地!”
“謝陛下隆恩!”身後的宋敬芝、宋雲舟以及其他宋家子弟齊聲高呼,許多人早已熱淚盈眶,激動得難以自持。
這一天,他們等了太久太久!陛下終究沒有忘記宋家,沒有忘記他們這些備受打壓的忠良之後!
這位退出朝堂多年的老臣,不僅被重新啟用,更是一步登天,直接被擢升為內閣次輔,官居從二品,成為帝國權力核心的一員。
長子宋敬芝一躍成為吏部左侍郎,從三品,手握官員銓選重權;四子宋雲舟雖僅為正五品吏部員外郎,但身在號稱‘天官’的吏部,其職權與前景,遠非其他閒散部門的同品級官員可比。
唯獨跪在角落的宋硯聲,麵如死灰,渾身冰涼。
聖旨之上,父親、大哥、四弟皆得重用,前程似錦,唯獨他這個曾經汲汲營營、試圖攀附黃家的人,不僅竹籃打水一場空,更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被父親親手逐出家門,名字從族譜上無情抹去。
巨大的落差與悔恨如同毒蛇啃噬著他的心,他隻能露出一抹比哭還難看的苦笑,喃喃自語:“造化弄人……真是造化弄人啊……”
現場其他與宋家交好或依附宋家的賓客,此刻也都是滿臉激動,甚至有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濕潤,宋家的重新崛起,如同在陰霾籠罩的朝堂中投下了一束光。
這意味著,他們從此有了堅實的依靠,再也不必終日提心吊膽,看黃黨、齊黨的臉色行事,不必再那般窩囊憋屈、如履薄冰!一種揚眉吐氣的暢快感在眾人心中激蕩。
而與這熱烈氣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黃英弘與安濟那難看到了極點的臉色。
他們萬萬沒想到,皇帝會在此刻丟擲這樣一道石破天驚的聖旨!
這分明是針對黃黨與齊黨近期的囂張氣焰,所發出的最強有力的製衡訊號。
再聯想到近日神都內暗流湧動的清洗行動,一股強烈的不安感迅速蔓延,必須立刻將此事稟報父親,早做應對。
“諸位,平身吧!”淩川收起威嚴,語氣平和地示意道。
眾人這才紛紛起身,宋家眾人簇擁著老爺子,個個眼眶通紅,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宋硯聲卻猛地撲到宋鶴年腳邊,抱住父親的腿,痛哭流涕地哀求:“父親!父親!兒子知道錯了!兒子是鬼迷了心竅,可……可兒子也是一心想著重振宋家啊!求求您,看在父子情分上,網開一麵,彆趕我走!彆趕我走啊!”
宋鶴年垂下目光,眼神複雜地掃過這個不爭氣的兒子,最終化為一片冰封的決絕。
他轉向身旁的老管家,沉聲問道:“族譜,取來了嗎?”
“在呢,老爺!”老管家連忙將一個紅木托盤奉上,托盤內,正是那本承載著宋氏數百年榮耀與傳承的厚重族譜,旁邊一方硯台墨跡未乾,一支狼毫筆靜靜擱置。
宋老爺子將聖旨鄭重交給長子宋敬芝保管,隨即毫不猶豫地拿起那支狼毫筆,飽蘸濃墨,在族譜找到宋硯聲及其子女名諱的那一頁,手腕穩定,毫不留情地劃下了數道濃黑的墨線。
筆墨從族譜上劃過,發出微不可察的聲響,卻如同利刃割裂綢緞,也徹底斬斷了宋硯聲最後的希望。
“管家,送客!”老爺子將筆擲回托盤,聲音冷硬如鐵,不再看地上癱軟如泥的宋硯聲一眼,轉身朝著淩川和蘇璃所在的那一桌走去。
老管家看著麵如死灰、失魂落魄的宋硯聲,無奈地輕歎一聲,低聲道:“三少爺,老爺正在氣頭上,您還是先出去避避風頭吧。說不定等過些時日,老爺氣就消了。”
宋硯聲彷彿什麼都沒聽見,隻是癡癡地看著族譜上那幾道刺目的墨痕,整個人如同被抽走了靈魂。
在來時的路上,淩川就看了聖旨的內容,當時心中就很疑惑,為何唯獨沒有對三方宋硯聲的封賞,現在他才明白,陛下顯然是早就知道宋硯聲與黃家走得近的訊息。
好在宋老爺子對老三宋硯聲絲毫沒有姑息,要不然,訊息傳到聖上耳朵裡,難免會引發變數。
宋老爺子與宋敬芝來到淩川桌旁,蘇璃連忙起身,乖巧地為外公拉開椅子。
老爺子緩緩坐下,目光平靜地看向仍留在原地、臉色變幻不定的黃英弘,語氣淡漠地問道:“兩位公子,是要留下來,嘗嘗老朽的壽宴呢?還是儘快回府,給家人報個‘平安’?”
黃英弘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他強忍著屈辱,起身對著宋鶴年草草拱手行了一禮,聲音乾澀:“宋老爺子,這壽宴,我們就不叨擾了!告辭!”說罷,便與安濟轉身欲走。
“慢著!”
淩川的聲音再次響起,不高,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黃英弘腳步一頓,緩緩轉過身,眼神陰鷙地盯著淩川,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淩將軍,還有何指教?”
淩川看都沒看他,隻隨手一揮衣袖,動作瀟灑飄逸。
隻見桌上那枚象征著極致羞辱的殘破玉琀,彷彿被無形之力牽引,‘嗖’的一聲疾射而出,不偏不倚,正中黃英弘的胸口,隨即滑入他的衣襟之中!
“砰!”
一聲悶響,黃英弘猝不及防,被那蘊含真氣的玉琀打得胸口劇痛,腳下踉蹌著連退兩步,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
他強忍著鑽心的疼痛和滔天的怒火,死死盯著淩川,幾乎是從喉嚨深處發出低吼:“淩川!今日之恥,我黃英弘記住了!”
淩川這才緩緩抬起眼眸,帶著毫不掩飾的輕蔑與嘲諷,冷冷地吐出幾個字:
“辱人者,人恒辱之!”
二人滿臉傲然前來,本想羞辱宋家,沒曾想非但未能如願,反倒是碰了一鼻子的灰,灰溜溜地離開。
而隨著淩川帶來的這道聖旨,宋家這棵即將枯死的古樹再次煥發生機,壽宴現場的氣氛也隨之變得歡快,一個個滿臉笑意,看向淩川二人的目光中,更是寫滿了感激與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