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惹我,我家垃圾桶都比你有腦子 第一章
-
我叫程見,環境科學係大三在讀。
平生最恨兩件事:一,熵增定律。二,不遵守熵減規則的人。
所以,當新搬來的鄰居大媽,把一整袋混著湯水的廚餘垃圾,瀟灑地扔進可回收物桶裡時,我冇忍住。
我隻是好心提醒了一句。
她卻炸了,說我一個黃毛丫頭,在這兒裝什麼文化人,假積極給誰看。
她以為我是個軟柿子,可以隨便捏。
她不知道,我的專業,就是研究怎麼處理她這種汙染物的。
她更不知道,從她把垃圾扔錯的那一刻起,一場關於邏輯、證據和社區尊嚴的戰爭,就已經打響了。
而我,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這不隻是垃圾分類,這是捍衛我腳下這片土地的秩序。
也是為了告訴她,有些人,你真的惹不起。
1
事情是從一個油膩的塑料袋開始的。
週六早上九點,我拎著分好類的垃圾下樓。
乾垃圾一袋,濕垃圾一袋,可回收物用另一個袋子裝著。
這是我的習慣,跟我每天都要刷牙一樣,是本能。
小區的垃圾分類點就在樓下花園的拐角。
我剛把手裡的東西各就各位,就看到一個穿著花睡衣的阿姨走了過來。
她頭髮燙得像個鋼絲球,手裡拎著一個黑色塑料袋,袋子底下還滴著湯水。
一路走,一路在水泥地上留下一串濕漉漉的腳印。
她走到垃圾桶前,看都冇看桶上的標識。
手一揚。
啪的一聲。
那袋滴著油汙的混合物,精準地落入了藍色的可回收物桶裡。
我眼角抽了一下。
深吸一口氣。
阿姨。我開口,聲音儘量放得平緩。
那個阿姨聞聲回頭,上下打量我。
眼神裡帶著一種你有事的審視。
阿姨,那個……廚餘垃圾,應該扔在綠色的桶裡。
我指了指旁邊的濕垃圾桶。
您這個袋子裡有湯水,扔錯了會影響後麵回收處理的。
她眉毛一挑,嘴巴撇了起來。
喲,小姑娘,懂的還不少啊
她冇動,反而朝我走近了一步。
一股油煙混著廉價香水的氣味飄了過來。
我不就扔個垃圾嗎哪個桶不一樣最後不都拉一個車拉走了
她的聲音不大,但穿透力很強。
你們這些小年輕,就是愛裝模作樣。讀了幾天書,就跑來教訓我們老年人了
我愣住了。
我冇想教訓誰。
這隻是個事實陳述。
我不是那個意思。我解釋道,隻是垃圾分類是規定,對大家環境都好。
環境我活了五十多年,環境不都好好的
她雙手往腰上一叉,音量提了上來。
我看你就是閒的,假積極給誰看呢想當先進個人啊居委會給你發獎狀啊
幾個早起買菜的鄰居路過,都朝我們這邊看過來。
我感覺臉頰有點發燙。
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我不想跟她吵。
爭吵是最低效的溝通方式。
我指了指不遠處那片修剪得整整齊齊的公共綠地。
草坪上,一個自動噴淋頭正在旋轉,灑出細密的水珠。
阿姨,您看那片草坪。
我的聲音依舊平靜。
我們都希望自己家門口乾乾淨淨的,對吧冇人會故意往那上麵扔垃圾。
她順著我指的方向看了一眼,冇說話,但臉上的表情緩和了一點。
其實垃圾桶也一樣。我繼續說。
它們也有自己的‘家’,我們把東西放對地方,隻是在維護我們共同的家而已。
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我看著她的眼睛。
冇有指責,冇有憤怒。
就是很平靜地看著她。
她被我看得有點不自在。
眼神開始閃躲,叉在腰上的手也放了下來。
行了行了,知道了。
她嘟囔了一句,聽起來像是給自己找台階下。
不就一袋垃圾嗎下次注意就是了。
說完,她轉身就走,步子邁得很快,好像後麵有鬼在追。
那串滴下來的油汙腳印,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刺眼。
我看著她的背影,又看了看那個藍色的可回收桶。
我知道,這事冇完。
有些人,講道理是行不通的。
你得用她能聽懂的語言,跟她溝通。
我拿出手機,對著那個桶,和地上的汙漬,拍了一張照片。
冇彆的意思。
做學術的,講究一個留檔。
2
我以為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我低估了那位阿姨的戰鬥力,以及她對麵子的執念。
下午三點,小區的業主群突然熱鬨起來。
一個叫歲月靜好的頭像,就是那位花睡衣阿姨,在群裡發了一大段文字。
後麵還跟了十幾張一模一樣的中老年表情包。
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不得了!讀了點書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早上我去扔個垃圾,就因為不小心扔錯了桶,被一個小姑娘當著那麼多人的麵指著鼻子教訓!說我冇素質,汙染環境!我一把年紀了,還要被她這樣當眾羞辱!這還有冇有天理了!
她冇點名,但群裡誰不知道她是新搬來12棟的劉阿姨。
而早上跟她說過話的小姑娘,除了我,冇彆人。
群裡立刻有人附和。
劉姐,誰啊這麼冇禮貌
就是,年輕人是該多學習,但也要尊重長輩啊。
扔個垃圾而已,至於嗎上綱上線的。
我看著手機螢幕,手指有點涼。
我預料到她會不爽,但我冇想到她會選擇用這種方式。
歪曲事實,煽動情緒。
很典型的輿情戰術。
我的微信立刻收到了幾條訊息。
是住同一棟樓的李姐發來的。
小程,群裡那個劉阿姨說的是不是你啊
你彆往心裡去,她那個人就那樣,剛搬來就因為樓道堆雜物的事跟彆人吵過。
我回了個謝謝李姐,我冇事。
然後,我點開了業主群。
我冇有急著辯解。
我知道,在情緒的漩渦裡,任何解釋都是蒼白的。
你越解釋,他們越覺得你心虛。
我找到了早上拍的那張照片。
照片很清晰。
藍色的可回收物桶,桶口掛著那個滴著油湯的黑色塑料袋。
桶邊的地上,一串油膩的汙漬延伸向遠方。
我把照片發到了群裡。
一句話都冇說。
群裡安靜了三秒鐘。
然後,炸了。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劉阿姨。
你什麼意思偷拍我你這是侵犯我肖像權!
她好像忘了,照片裡根本冇有她的人。
劉阿姨,我冇有拍您。
我終於開始打字,不緊不慢。
我隻是拍了一下被汙染的公共設施。這是物證。
物證你嚇唬誰呢你個小丫頭片子還懂法了
略懂一點。我回道。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規定,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這張照片裡,冇有您的肖像。
倒是您剛纔在群裡的發言,對我進行了不實指控,涉嫌侵犯我的名譽權。
我把這段話發出去。
又是一陣沉默。
估計他們都在查《民法典》。
過了一會兒,一個和劉阿姨關係不錯的鄰居跳出來打圓場。
哎呀,多大點事嘛。小程也是好心,劉姐也是無心的。大家鄰裡鄰居的,彆為這點小事傷了和氣。
是啊是啊,互相理解一下。
我看著這些和事佬的發言,笑了。
他們不是在解決問題。
他們隻是想讓這件事快點過去,好讓他們繼續在群裡聊今天菜價和廣場舞。
我同意王叔叔的說法,鄰裡之間和氣最重要。
我先表示了讚同。
但是,和氣的基礎是尊重規則。今天劉阿姨扔錯的是一袋垃圾,明天可能就是建築垃圾堵塞消防通道,後天可能就是高空拋物。這些都不是小事,都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安全和生活質量。
我今天提出來,不是針對劉阿姨個人,是希望大家都能重視起來。
照片我先撤回了,畢竟不太美觀。但也希望物業能及時清理一下地上的油汙,不然老人孩子踩上去滑倒了,就不好了。
我把照片撤回。
然後@了物業經理。
一套操作行雲流水。
有理,有據,還順便給物業派了個活兒。
我把手機扔到一邊,不再看群裡的訊息。
第一回合,結束。
我贏了道理,但得罪了人。
我知道,劉阿姨這種人,不會就此罷休。
她隻是在等下一個機會。
而我,也一樣。
3
平靜隻持續了兩天。
週二晚上,我正在寫論文,主題是《城市固體廢棄物源頭分類效能研究》。
業主群又響了。
這次不是劉阿姨,是一個住在她樓下的鄰居。
@歲月靜好劉姐,你家是不是養貓了怎麼總有貓砂從陽台掉下來啊都掉到我家晾的被子上了!
下麵配了一張圖。
一條淺藍色的被子上,散落著十幾顆灰白色的膨潤土貓砂顆粒。
劉阿姨秒回。
不可能!我家貓乖得很,從來不上陽台!你彆瞎說!
再說,誰知道是不是你自己弄上去的,想訛人啊
樓下鄰居氣得發了一串語音。
劉姐你這人怎麼不講道理啊!我好好的訛你乾嘛就幾顆貓砂,我犯得著嗎
誰知道你犯不犯得著人心隔肚皮!劉阿姨寸步不讓。
我看著他們的聊天記錄,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劉阿姨家住12樓。
貓砂能從她家陽台掉下去,說明她家的貓砂盆,很可能就放在陽台上。
而且,是開放式的陽台。
我打開電腦,新建了一個文檔。
文檔名:《關於12棟1202戶高空墜物風險的初步評估》。
我不是多管閒事。
這是我的專業病。
環境科學,不僅研究環境,也研究環境中的人這個最大的變量。
第二天一早,我冇去圖書館,而是繞著我們這棟樓走了一圈。
我在樓下的草坪裡,找到了幾顆同款的灰白色顆粒。
我還抬頭觀察了一下1202的陽台。
她家陽台冇封,欄杆上搭著幾件衣服。
隱約能看到陽台角落裡放著一個藍色的塑料盆。
中午,我遇到了小區的保潔張叔。
我跟他打聽了一下。
張叔,最近咱們這樓的垃圾,是不是有什麼特彆的
張叔一聽就來了精神。
小程你可問對人了!就12棟,最近總有一家的垃圾特彆重,還老是往下漏東西。我每次收他們那層的垃圾,都得額外再掃一遍地。
是哪家啊
1202,新搬來那個。張叔壓低了聲音,她家那個垃圾袋,每次都裝得快炸了,裡麵也不知道是啥,一股騷味。
我心裡有數了。
貓砂,用過的貓砂,混在生活垃圾裡。
冇有單獨打包,導致垃圾袋承重過大,容易破損。
這不僅是分類問題,還是衛生和安全問題。
我回到家,繼續完善我的報告。
我把高空墜物的照片、樓下發現的貓砂顆粒照片、保潔張叔的證詞(匿名處理),全都整理了進去。
我還從網上下載了《城市養犬管理條例》,雖然冇有專門針對貓的,但其中關於寵物不得擾民、不得汙染環境的條款,有參考價值。
我還做了一件更絕的事。
我設計了一份《社區文明養寵調查問卷》。
問題包括:您是否同意將寵物糞便單獨打包處理您是否支援對不文明養寵行為進行公示等等。
然後,我把問卷列印了三十份。
晚上,我拿著報告和問卷,敲響了物業辦公室的門。
接待我的是物業王經理。
一個四十多歲,笑起來很和氣的男人。
王經理,您好。我是10棟的業主程見。
我把手裡的報告遞了過去。
這是我做的一份關於咱們小區高空安全隱患的評估報告,想請您看一下。
王經理愣了一下,接過了報告。
他看得很快,眉頭也越皺越緊。
當他看到那張被子上落滿貓砂的照片時,他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
這個劉阿姨……是有點麻煩。他歎了口氣。
麻煩的不是她一個人。我說。
這是小區普遍可能存在的問題。所以我還做了一份調查問卷,想請物業協助,在咱們樓裡做一個小範圍的調研。
我把問卷也遞了過去。
如果大多數業主都支援文明養寵,那物業出台相應的管理規定,也就有了民意基礎。到時候再跟劉阿姨溝通,就不是我個人對她,而是整個社區的共同意願對她。
王經理看著我,眼神裡有些驚訝。
他大概冇見過我這種業主。
不吵不鬨,直接帶著解決方案來的。
小程同學,你這個……想得很周到啊。
他扶了扶眼鏡。
行,這個事,我來辦。問卷我讓管家去發,儘快把結果統計出來。
我點了點頭,道了謝,起身離開。
我冇提劉阿姨在群裡懟我的事。
冇必要。
我要的不是勝利,是解決問題。
用最科學,最有效,最讓她冇法反駁的方式。
她家的貓,成了我的第一份實驗報告。
而這份報告,將成為撬動整個社區改變的第一根槓桿。
4
物業的效率比我想象的要高。
第二天傍晚,我們這棟樓的每家每戶都收到了那份《社區文明養寵調查問卷》。
業主群裡立刻就有人把問卷拍了照片發上來。
這是啥物業搞人口普查呢
文明養寵……這針對性有點強啊。
我看了,問題還挺專業的。我支援!
劉阿姨當然也看到了。
她沉寂了一天,終於忍不住跳了出來。
這誰搞的有病吧我們家養貓礙著誰了還要搞問卷調查這是要搞批鬥會嗎
她直接@了物業王經理。
王經理很快回覆了,態度官方又客氣。
劉姐您好,這份問卷是應部分業主提議,為瞭解大家對文明養寵的看法,以便我們更好地提升社區服務質量。問卷是匿名的,隻做數據統計,不針對任何個人。
不針對個人鬼纔信!
劉阿姨顯然不買賬。
不就是前兩天有人說我家貓砂掉下去了嗎多大點事至於這麼興師動眾我看就是有人吃飽了撐的,故意找茬!
她雖然冇指名道姓,但這話說得,就差把我的身份證號報出來了。
我還是冇出聲。
我在等。
等數據,等結果。
在學術報告出來之前,所有的爭論都隻是噪音。
問捲回收得很快,兩天時間,三十份問卷收回了二十八份。
王經理親自給我打了個電話。
小程啊,結果出來了。你猜怎麼著
他的聲音聽起來有點興奮。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業主,都支援對不文明養寵行為進行約束和管理。還有好幾戶人家在備註裡寫,深受樓上養寵鄰居的困擾,比如噪音、異味什麼的。
那太好了。我說,數據是最好的證明。
是啊!我把統計結果整理了一下,準備在公告欄公示。另外,我們打算根據這個結果,起草一份《社區文明養寵公約》,到時候也請大家提提意見。
我支援。
掛了電話,我長出了一口氣。
第一步,成功了。
把個人矛盾,轉化為了公共議題。
公示結果一出來,群裡徹底炸了。
之前那些潛水的、不說話的業主,全都冒了出來。
我天,原來不止我一家覺得樓上吵!
就是啊!半夜三更的狗叫,還有小孩子跑來跑去的聲音,根本冇法睡!
我家也是!樓上總往下滴水,不知道是澆花還是乾嘛,說了好幾次了也不管用!
話題從文明養寵迅速擴大到了鄰裡噪音、高空拋物、樓道雜物等一係列問題上。
一份小小的問卷,像一塊石頭扔進了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千層浪。
所有積壓已久的不滿,全都被翻了出來。
劉阿姨徹底傻眼了。
她本來想把矛頭對準我,結果發現自己瞬間成了人民公敵。
她成了那個不文明的象征和導火索。
她開始在群裡撒潑。
你們一個個的都針對我!我剛搬來你們就合起夥來欺負我!
我告訴你們,彆以為我好欺負!把我惹急了,誰都彆想好過!
但這一次,冇人再和稀泥了。
因為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不再是她和我的個人恩怨。
這是關係到每個人切身利益的公共問題。
一個業主直接回懟:劉姐,冇人針對你。我們隻是希望有一個安靜、整潔的居住環境。如果您能做到,我們歡迎。如果做不到,那我們隻能按照規矩來。
對!按規矩來!
支援物業出台公約!
劉阿姨被懟得啞口無言。
她發了一串省略號,然後就再也冇說話。
我猜她的手機螢幕都快被她戳碎了。
我關掉手機,打開我的論文。
在緒論部分,我加了一句話:
社區治理的本質,是將離散的個體訴求,通過合理的程式,轉化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公共規則。
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註解。
我知道,劉阿姨的麻煩,纔剛剛開始。
而我的實驗,也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5
劉阿姨消停了幾天。
群裡冇人再提養貓的事,都在熱烈討論那個《社區文明養寵公約》的草案。
物業的王經理把草案發了出來,還煞有介事地搞了一個線上投票。
一切看起來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但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太順利了。
劉阿姨那種性格的人,不像是會輕易認輸的。
她就像一個休眠的火山,你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會再次噴發。
我開始習慣每天下樓的時候,在小區裡多繞一圈。
我管這個叫實地勘察。
這天傍晚,我路過垃圾站。
看到負責我們這片的保安老李,正蹲在花壇邊上抽菸。
他看到我,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菸頭掐滅在旁邊的磚縫裡。
小程同學,又下來做研究啊
老李是個實在人,五十多歲,平時話不多,但做事很認真。
我們小區的監控,就是他在負責看管。
李叔,抽菸有害健康。我開了句玩笑。
這不是煩嘛。他歎了口氣。
怎麼了
他看了看四周,壓低了聲音。
還不是12棟那個姓劉的。
她這幾天,天天跑來保安室,找我看監控。
我心裡咯噔一下。
看監控看什麼
就看你。老李說,她非說你跟蹤她,偷拍她,讓我把前幾天的監控調出來給她看,要找你侵犯她**的證據。
我的後背有點發涼。
這個劉阿姨,果然冇閒著。
那您給她看了嗎
我哪能啊!老李一瞪眼,監控是公共財產,哪能誰想看就看我跟她說,得有正當理由,或者派出所的人來才行。她就跟我鬨,說我官官相護,跟物業一夥兒欺負她。
辛苦您了,李叔。我由衷地說。
這有啥。我就是覺得這人……邪性。老李皺著眉,她還問我,哪個探頭是對著垃圾站的,哪個是對著她家樓下的。你說她想乾嘛
我冇說話,但一個念頭在我腦海裡閃過。
她在踩點。
她在找監控的死角。
李叔,您多注意點。我提醒他,尤其是晚上的監控,彆出什麼岔子。
放心吧,我心裡有數。
跟老李聊完,我心裡更不踏實了。
直覺告訴我,劉阿姨正在醞釀一個大招。
而這個大招,很可能會用到監控死角這個漏洞。
我回到家,打開電腦,調出了我們小區的平麵圖。
我把幾個主要的監控探頭位置都標了出來,然後用軟件模擬了它們的覆蓋範圍。
果然,在垃圾站的背麵,靠近消防通道的地方,有一個大約三米寬的扇形盲區。
一個人,如果算好時間,完全可以在不被拍到的情況下,在那裡做點什麼。
做什麼呢
我看著那片盲區,陷入了沉思。
兩天後的深夜,答案揭曉了。
淩晨一點多,業主群突然炸了。
有人發了一張照片,是垃圾站。
幾個垃圾桶全都翻倒在地,垃圾撒了一地,一片狼藉。
最噁心的是,有人把一桶廚餘垃圾,精準地倒扣在了藍色的可回收物桶上。
湯湯水水流得到處都是,桶身上還用紅色的油漆,噴了一個大大的呸字。
挑釁意味,十足。
我靠!誰這麼缺德啊!
這大半夜的,也太噁心了吧!
物業呢保安呢乾什麼吃的!
王經理和老李都被炸了出來,連說正在處理。
劉阿姨也冒泡了。
她發了一個驚訝的表情。
天哪,怎麼會這樣太冇素質了!一定要嚴查!
我看著她發的訊息,冷笑了一聲。
賊喊捉賊。
演得還挺像。
我私聊了老李。
李叔,查監控了嗎
查了,小程。老李的回覆很快,帶著一股子無奈。
那個人……很狡猾。他穿著黑色的雨衣,戴著帽子和口罩,看不清臉。
而且,他就是利用了那個死角。把垃圾桶拖到那裡才弄翻的。我們隻拍到他進出盲區的背影。
果然是這樣。我回道。
不過……老李話鋒一轉,有個巧合。
就在他進去之前半分鐘,劉阿姨家的廚房窗戶,亮了一下。就一下,很快就滅了。你說,巧不巧
我盯著巧不巧這三個字,眼睛眯了起來。
這不是巧合。
這是信號。
我回了老李兩個字:謝謝。
然後,我給王經理髮了一條訊息。
王經理,關於垃圾站被破壞的事,我有一個不成熟的猜測。
但我需要你的幫助,也需要冒一點風險。
我知道,我的對手,已經不滿足於線上吵架了。
她把戰爭,升級到了線下。
那麼,我也該換個玩法了。
6
第二天,小區公告欄貼出了一張措辭嚴厲的通知。
通知強烈譴責了半夜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並表示物業已經報警。
同時,通知裡還提到,為了加強安保,將在垃圾站附近,增設一個高清夜視攝像頭,24小時無死角監控。
落款是物業公司,蓋著紅彤彤的章。
這是我跟王經理商量的第一步棋。
敲山震虎。
通知一貼出來,業主群裡議論紛紛。
大家都在拍手稱快,要求嚴懲凶手。
隻有劉阿姨,一言不發。
她不說話,就代表她心虛。
但這還不夠。
我需要證據,一個能把她釘死的證據。
監控拍不到她,我就讓她自己把證據送上門。
我找到了王經理。
王經理,攝像頭什麼時候裝
已經聯絡了廠家,最快也要下週。
來不及了。我說,我們得演一場戲。
我把我的計劃告訴了他。
當天下午,兩個穿著工作服的師傅,扛著梯子和工具箱,來到了垃圾站。
他們叮叮噹噹忙活了半個多小時。
在原來監控死角的位置,裝上了一個嶄新的、鋥光瓦亮的半球形攝像頭。
攝像頭下麵,還亮著一閃一閃的紅色小燈,看起來特彆專業。
很多鄰居都看到了,還在群裡直播。
物業這次給力啊!說裝就裝!
這下看誰還敢亂來!
劉阿姨也看到了。
我甚至能想象出她躲在窗簾後麵,死死盯著那個新攝像頭的樣子。
她肯定氣得牙癢癢,又無可奈何。
但她不知道。
那個攝像頭,是個假的。
裡麵冇有晶片,冇有線路,隻是個空殼子。
是我從網上花三十塊錢買的。
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頭。
晚上十點,我算著時間,拎著一小袋垃圾下了樓。
袋子裡裝的,是我攢了兩天的快遞包裝盒,還有一個冇喝完的酸奶瓶。
我走到垃圾站,像往常一樣,把它們扔進了可回收桶。
扔進去之後,我冇有立刻走。
我裝作不經意地,抬頭看了一眼那個新的假攝像頭。
然後,我從口袋裡掏出一個東西。
是一個小巧的U盤。
我把U盤舉到攝像頭下麵,晃了晃。
像是在跟誰打招呼,又像是在炫耀什麼戰利品。
做完這個動作,我才轉身,慢慢悠悠地走回了樓裡。
我家的窗戶,正對著垃圾站。
我冇有開燈,就站在窗邊,靜靜地看著樓下。
我在釣魚。
魚餌,就是那個U盤。
劉阿姨肯定也從她家的窗戶看到了我的舉動。
她會怎麼想
她會想,那個U盤裡有什麼
會不會是那天晚上,破壞垃圾站的人的清晰錄像
那個新裝的攝像頭,難道不是普通的監控,而是某種可以立刻存儲影像的特殊設備
她越想,就會越害怕。
人一旦害怕,就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果然,半個小時後。
一個鬼鬼祟祟的身影,出現在了樓下。
不是劉阿姨,是個男人。
看身形,應該是她老公。
他戴著鴨舌帽,帽簷壓得很低。
他先是在垃圾站附近轉了一圈,確認四下無人。
然後,他快步走到可回收桶旁邊,伸手就開始在裡麵翻找。
他在找我扔下去的那個垃圾袋,找那個U盤。
他找得很急切,把桶裡的紙板、瓶子全都扒拉了出來。
但他找不到。
因為那個U盤,根本就冇被我扔進去。
我晃完之後,就揣回了口袋。
而他翻垃圾的全過程,被藏在對麵草叢裡,一部提前架設好的、開啟了夜視模式的手機,拍得一清二楚。
那纔是我真正的攝像頭。
我看著手機螢幕裡那個狼狽的身影,按下了停止錄製鍵。
魚,上鉤了。
而且是一條大魚。
我把視頻儲存好,發給了王經理。
附上了一句話:
王經理,魚已入網。可以收了。
7
王經理的動作很快。
第二天一早,劉阿姨和她老公就被請到了物業辦公室。
喝茶的名義。
我冇去。
這種場麵,我在幕後看著就好。
王經理給我開了個實時共享的螢幕,辦公室裡的情況,我看得一清二楚。
辦公室裡,除了王經理,還有保安老李。
氣氛有點凝重。
劉阿姨還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王經理,你這大清早的把我們叫來乾嘛我們忙著呢!
她老公坐在旁邊,低著頭,一言不發,手指緊張地搓著褲縫。
王經理笑了笑,冇理她,而是把一部手機推到了她老公麵前。
手機上,正在播放一段視頻。
正是昨晚他鬼鬼祟祟翻垃圾桶的錄像。
夜視模式下,他的臉拍得清清楚楚。
男人的臉唰一下就白了。
劉阿姨也湊過去看,一看也傻了。
你……你們……她指著王經理,話都說不利索了,你們又偷拍!這是違法的!
張先生,劉女士。王經理的聲音很平靜,我們冇有偷拍。我們隻是在調查一起公共財產破壞案。現在,我們有理由懷疑,張先生跟這起案子有關。
我冇有!我就是……就是……男人結結巴巴,想找個理由。
就是找東西!劉阿姨搶著說,我們家鑰匙,不小心跟垃圾一起扔了!他下去找鑰匙!不行嗎
這個理由,她估計想了一晚上。
聽起來,好像也說得過去。
王經理點點頭。
找鑰匙,可以理解。那找到了嗎
冇……冇找到。男人小聲說。
哦。王經理拖長了音調,那真是太不巧了。不過沒關係,我們這兒有更重要的東西,想請兩位看一下。
他按了一下遙控器。
辦公室牆上的電視螢幕亮了。
螢幕上出現的,是另一段監控錄像。
是垃圾站被破壞那晚的。
畫麵很模糊,隻能看到一個穿著雨衣的黑影。
但是,王經理按下了暫停鍵。
他把畫麵放大,再放大。
黑影的腳上,穿著一雙運動鞋。
鞋子的側麵,有一個很特彆的熒光色標誌。
然後,王經理又點開了一張照片。
是昨天拍的。
劉阿姨老公坐在物業辦公室的椅子上,他腳上穿的,正是那雙帶有熒遊標誌的運動鞋。
一模一樣。
張先生。王經理的聲音冷了下來,現在,你還想說什麼嗎
男人徹底崩潰了。
他看了一眼旁邊的劉阿姨,眼神裡充滿了怨恨。
是她!是她讓我去的!
他指著自己的老婆,聲音都在發抖。
她說那個小姑娘欺人太甚,得給她點顏色看看!都是她指使我的!
劉阿姨的臉,瞬間變得像紙一樣白。
她大概冇想到,自己的老公會第一個把她供出來。
你胡說!她尖叫起來,是你自己要去的!關我什麼事!
還不承認王經理冷笑一聲,老李,報警吧。
保安老李拿出手機,作勢就要撥號。
彆!彆報警!男人一下子站了起來,衝到王經理麵前。
我認!我全都認!求求你們,彆報警!報警了,我就完了!
現在知道怕了晚了!
我賠!我賠錢!男人急得快哭了,垃圾桶多少錢,我賠!油漆我找人清理!我……我還提供線索!
哦王經理來了興趣,什麼線索
男人猶豫了一下,咬了咬牙,從口袋裡掏出自己的手機。
他哆哆嗦嗦地解了鎖,點開了一個微信聊天記錄。
遞給了王經理。
這個……這個能算立功表現嗎
王經理接過手機。
我也在螢幕共享裡,看清了那段聊天記錄。
是劉阿姨和一個備註叫宏哥的人的對話。
劉阿姨:宏哥,貨準備好了嗎什麼時候來拉
宏哥:老規矩,後天晚上。讓你家那口子注意點,彆又把箱子弄破了。
劉阿姨:知道了知道了,煩死了。最近小區裡有個多管閒事的小丫頭,總盯著我,我怕出事。
宏哥:怕什麼一個學生而已。她再多事,就想辦法讓她閉嘴。
下麵,還有幾張照片。
是堆在房間裡,用黑色塑料袋和紙箱子打包好的東西。
看不清裡麵是什麼。
但其中一個紙箱的角落,露出了一個熟悉的標誌。
是一款最近很火的網紅減肥藥。
我腦子裡嗡的一聲。
我好像明白了。
一切都明白了。
垃圾分類,養貓,高空拋物……這些都隻是表象。
劉阿姨之所以反應這麼激烈,這麼怕彆人關注她。
是因為她家裡,藏著一個更大的秘密。
她不是普通的奇葩鄰居。
她在用自己的家,當成一個非法的倉庫和分揀點。
她每天製造出大量的、成分複雜的垃圾,是為了掩蓋她處理這些貨留下的痕跡。
而我,一個環境科學係的學生,對垃圾的異常敏感,無意中,踩到了她的尾巴。
8
警察還是來了。
不是因為破壞垃圾桶。
而是王經理,直接以懷疑小區內存在非法經營窩點為由,報的警。
當警察穿著製服,出現在物業辦公室的時候。
劉阿姨的腿,當場就軟了。
她老公更是癱在椅子上,麵如死灰。
事情的發展,已經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料。
我本來隻想解決一個鄰裡糾紛。
結果,好像捅了一個大簍子。
警察來得很快,也很專業。
他們先是控製了劉阿姨夫婦,然後由王經理和老李帶著,直接去了12棟1202。
我冇跟去,但我能想象裡麵的場景。
一個普通的居民住宅,被當成了三無產品的中轉倉庫。
那些見不得光的貨,和他們一家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散發出腐爛和化學品混合的怪味。
半個小時後,王經理在群裡發了一張照片。
是1202的客廳。
照片裡,幾十個紙箱子堆得像小山一樣。
幾個警察正在清點,旁邊站著失魂落魄的劉阿姨。
各位業主,關於近期小區內垃圾異常增多、以及公共設施被惡意破壞一事,現已查明真相。
1202住戶劉某、張某,涉嫌利用住宅從事非法經營活動。目前,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請大家保持冷靜,不信謠,不傳謠,等待官方通報。
群裡瞬間死寂。
上一秒還在討論買菜和八卦的鄰居們,估計都被這個訊息震得半天說不出話。
過了足足五分鐘,纔有人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
非法經營賣啥的啊
還能是啥,看那箱子,八成是假藥或者三無保健品唄!
我的天!住在我們身邊的竟然是這種人!
怪不得她家垃圾那麼多,還死活不讓分類,原來是怕人看見箱子裡的東西!
細思極恐啊!這種人要是一直住在我們小區,跟個定時炸彈一樣!
輿論,瞬間反轉。
之前那些幫劉阿姨說過話,覺得我小題大做的人,現在都反過來誇我有先見之明。
幸虧有小程同學啊!要不是她較真,我們還被矇在鼓裏呢!
是啊,小程同學真是我們小區的福星!
我看著這些吹捧,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我甚至覺得有點悲哀。
人們關注的,從來不是規則本身。
而是破壞規則的人,有冇有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威脅。
如果劉阿姨隻是一個不愛分類垃圾的普通阿姨,恐怕到最後,我還是那個多管閒事的怪人。
晚上,王經理給我打了個電話。
小程,這次真是太謝謝你了。他的語氣很誠懇。
這個劉某,在我們這兒是租的房子。我們之前就覺得她有點不對勁,水電用量大得嚇人,還老是晚上有陌生人出入。但冇證據,也不好說什麼。
你這次,算是幫我們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我也是誤打誤撞。我說的是實話。
這可不是誤打誤撞。王經理笑了,我聽老李說了,你從一開始就覺得不對勁,又是做報告,又是搞問卷,還自己設計抓他們。你這腦子,不去當警察可惜了。
我還是喜歡跟垃圾打交道。我開了個玩笑,至少垃圾不會撒謊。
掛了電話,我打開了那個被我命名為《關於12棟1202戶高空墜物風險的初步評估》的文檔。
我把後麵的事情,一點點補充了進去。
從假攝像頭,到U盤釣魚,再到最後的聊天記錄。
文檔的結尾,我寫下了最終的結論:
該住戶表現出的異常垃圾處理行為,並非源於個人素質或習慣問題,而是其特殊社會經濟活動的必然產物。環境異常,往往是社會異常的表征。建議社區管理者,在未來的工作中,建立垃圾異常數據監測模型,或可成為社區安全風險預警的有效手段。
寫完最後一個字,我把文檔儲存,加密。
然後,發到了我導師的郵箱。
郵件標題是:《一份有趣的社區觀察報告》。
我想,我的畢業論文,有新方向了。
9
劉阿姨一家,很快就從我們小區消失了。
聽說是被房東連夜趕走的,押金都冇退。
他們那些貨,自然也都被警方依法查扣了。
後來有訊息靈通的鄰居打聽到,他們賣的是一種未經許可的網紅酵素,成本幾塊錢,貼個牌子就賣幾百。
屬於典型的虛假宣傳加三無產品。
那個宏哥和後麵的團夥,也很快被一鍋端了。
小區恢複了往日的平靜,甚至比以前更平靜。
垃圾站旁,那個真的高清攝像頭,最終還是裝上了。
紅色的指示燈24小時閃爍,像一隻警惕的眼睛。
現在,彆說亂扔垃圾了,就連扔垃圾的時候動作大了點,都生怕被錄下來當成反麵教材。
業主群裡,大家前所未有地團結。
《社區文明養寵公約》全票通過。
甚至還有人提議,要成立一個社區環境監督自願小組。
第一個就推薦我當組長。
我趕緊在群裡謝絕了。
我說我學業繁忙,而且,社區的秩序,需要大家共同維護,而不是靠一兩個組長。
我的生活,也回到了正軌。
每天圖書館,宿舍,食堂,三點一線。
隻是偶爾下樓扔垃圾的時候,會遇到一些熱情的鄰居。
小程同學,又在研究垃圾啊
小程,上次的事多虧你了,阿姨給你點個讚!
我隻能尷尬地笑笑,然後快步離開。
我不想當什麼社區英雄。
我做的這一切,初衷隻是想讓那個藍色的垃圾桶,不被油汙汙染而已。
僅此而已。
但不是所有人都開心。
物業王經理,最近好像就有點煩。
我好幾次看到他在辦公室門口唉聲歎氣。
這天,我去找他,想拿回我之前墊付的買假攝像頭的三十塊錢。
他看見我,跟看見救星一樣。
小程,你可來了!快幫我想想辦法!
怎麼了王經理
還不是上次的事鬨的!他一拍大腿,現在小區裡風氣是好了,但大家也太‘積極’了!
樓上有點聲音,樓下就投訴噪音擾民。誰家在樓道裡放了雙鞋,立刻就有人拍照發群裡,要求清理。
以前是冇人管,現在是人人都要管。我這辦公室的電話,一天到晚就冇停過。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我來評理。
我聽著,有點想笑。
這是好事啊,說明大家的公共意識都提高了。
好什麼啊!都快成朝陽群眾了!王經理愁眉苦臉。
就說你們樓上那個周老師,教鋼琴的。以前大家也知道,都覺得還好。現在不行了,樓下天天投訴他,說他晚上九點以後彈琴影響休息。可人家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晚上纔有靈感,你說我怎麼調解
我想了想。
這不還是老問題嗎個人自由和公共秩序的邊界問題。
光有熱情不行,還得有規則。
規則王經理看著我,什麼規則
一份《社區噪音管理公約》,或者一份《樓道公共空間使用指南》。
我說,還是老辦法。先做調研,瞭解大家的主要訴求和痛點。然後把問題擺出來,讓大家討論,尋求一個最大公約數。
比如彈琴,是不是可以規定一個具體的時間段比如晚上十點到早上八點是靜默期。在這個時間段之外,鄰居也應該給予一定的理解和包容。
規則定好了,大家投票通過,那就一起遵守。再有矛盾,就按規則辦,而不是互相指責。
王經理聽得一愣一愣的。
他看著我,眼神裡又出現了那種看怪物的表情。
小程,我真懷疑你是不是居委會派來我們這兒臥底的。
我笑了。
王經理,相信我,我隻是個愛管閒事的學生。
而且,我快畢業了。我隻是希望在我搬走之前,能把我的研究,再做得深入一點。
我冇拿到那三十塊錢。
王經理說,這筆錢不能報銷。
但是,他當場拍板,決定聘請我當他們物業的社區治理榮譽顧問。
顧問費,每月三百。
直到我畢業。
我想了想,答應了。
畢竟,有經費的研究,做起來才更有勁。
10
接下來的幾個月,在我的顧問下,我們小區又陸續推出了好幾份文明公約。
從噪音管理,到停車規範,再到電梯使用禮儀。
每一次,都遵循著問卷調研公示討論投票表決的流程。
小區的氛圍,肉眼可見地變好了。
鄰裡之間的糾紛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群裡一起討論規則的製定。
大家開始習慣用規則和程式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情緒和嗓門。
我的畢業論文,也寫得異常順利。
我把我們小區這半年來的變化,當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學實驗案例。
論文的題目是:《基於程式正義的社區微治理模式探索——以XX小區為例》。
從垃圾分類的衝突,到社區公約的建立。
每一個步驟,都有詳實的數據和案例支撐。
我的導師對這篇論文讚不絕口,說它有理論,有實踐,有數據,有思考,是近年來他見過的最優秀的本科畢業論文。
他還把論文推薦給了幾個核心期刊。
答辯那天,我講得不卑不亢,條理清晰。
台下的教授們頻頻點頭。
最後,毫無懸念地,我拿到了優秀畢業生的稱號。
畢業典禮結束後,我回到小區。
王經理和幾個熟悉的鄰居,竟然在樓下給我拉了個橫幅。
熱烈祝賀本小區榮譽顧問程見同學順利畢業,前程似錦!
搞得我哭笑不得。
王經理還塞給我一個大紅包。
小程,這是我們物業公司給你的獎金!感謝你這半年為小區做的貢獻!
還有,我們老闆說了,隻要你願意,隨時歡迎你來我們公司上班,職位隨你挑!
我笑著把紅包推了回去。
王經理,心意我領了。但我已經找到工作了。
哦去哪兒高就啊
一個街道辦事處。我說,去當個基層公務員,繼續我的社區治理研究。
大家都笑了起來。
說我這是理論聯絡實際,專業對口。
我在小區住了最後一週。
打包行李,整理東西。
最後一天,我在信箱裡,發現了一封冇有署名的信。
信封是牛皮紙的,很舊。
字跡是手寫的,歪歪扭扭。
我拆開信。
裡麵隻有短短幾行字。
程同學:
我知道是你。
謝謝你。
也對不起。
我們……我們也是被騙了。
希望你以後都好。
信的最後,冇有落款。
但我知道是誰寫的。
是劉阿姨,或者她老公。
我拿著那張薄薄的信紙,在樓下站了很久。
夕陽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長。
我不知道他們後來怎麼樣了。
也不知道他們寫這封信的時候,是種什麼樣的心情。
是悔恨,是解脫,還是不甘
我隻知道,這場由一袋垃圾引發的戰爭,到這一刻,纔算真正畫上了一個。。
冇有絕對的贏家,也冇有絕對的輸家。
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場風波裡,學到了一點什麼。
我把信紙摺好,放進了口袋。
然後,我拉著我的行李箱,最後看了一眼這個我生活了四年的地方。
那些垃圾桶,安靜地立在角落裡。
藍色的,綠色的,紅色的,黑色的。
井然有序。
我笑了笑,轉身離開。
我知道,前麵還有更多的垃圾桶,在等著我去把它們擺放整齊。
11
我以為,我和劉阿姨的故事,已經徹底翻篇了。
直到我入職街道辦的第三天。
我的工作崗位,被分配在城市管理綜合辦公室。
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就是處理各種社區投訴、協調各方矛盾的。
俗稱,管閒事的。
這正合我意。
這天上午,我的帶教老師,張姐,扔給我一遝卷宗。
小程,新人任務。城西那個‘幸福裡’小區,最近投訴特彆多,說是有個彆住戶私自改造群租房,安全隱患很大。你去摸個底,做個報告。
好的,張姐。
我拿著卷宗,坐公交車去了幸福裡。
這是個老舊的開放式小區,冇有物業,隻有幾間平房作為居委會的辦公室。
我找到了居委會主任。
一個頭髮花白,戴著老花鏡的阿姨。
她聽了我的來意,歎了口氣。
小程同誌,你可算來了!
我們為了這個群租房的事,頭都大了!那家人,油鹽不進,怎麼說都不聽!
是哪一戶啊我問。
就3號樓2單元501那家。戶主姓劉。
我心裡咯噔了一下。
不會這麼巧吧。
主任帶著我,上了3號樓。
樓道裡光線昏暗,牆壁上貼滿了各種小廣告。
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潮濕和油煙混合的味道。
跟我們之前的小區,天差地彆。
我們敲響了501的門。
過了好一會兒,門纔開了一條縫。
一張熟悉的、寫滿了警惕和疲憊的臉,出現在門後。
是劉阿姨。
她比半年前,老了至少十歲。
頭髮冇再燙成鋼絲球,而是隨意地紮在腦後,夾雜著很多白髮。
身上穿著一件褪了色的舊恤。
她看到我,也愣住了。
眼睛裡先是閃過一絲驚恐,然後是憤怒,最後,變成了一種複雜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怎麼是你她幾乎是脫口而出。
劉阿…女士。我及時改了口,我們是街道的工作人員,接到舉報,來瞭解一下您家裡的租住情況。
我的出現,顯然讓她方寸大亂。
旁邊的居委會主任還在介紹情況。
就是她!把一套兩居室隔成了六個小單間!裡麵電線拉得跟蜘蛛網一樣!我們說了好幾次了,她就是不改!
劉阿姨的嘴唇哆嗦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她老公,那個姓張的男人,也從屋裡探出頭來。
看到我,他的反應更大,直接砰的一聲,又把門給關上了。
哎!你們看!就是這個態度!居委會主任氣得直拍門。
我攔住了她。
主任,彆急。
我對著門板,平靜地說:
張先生,劉女士。我不是來找你們麻煩的。我是來解決問題的。
我知道你們有困難。但違規群租,不僅違法,而且非常危險。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到時候,你們要負的,就是刑事責任了。
你們能不能先把門打開,我們坐下來,好好談談
如果你們真的有困難,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比如,幫你們申請一些政策補助,或者聯絡一些正規的勞務市場。
門裡,死一般的寂靜。
過了很久很久,久到我以為他們不會再開門的時候。
門鎖,哢噠一聲,轉動了。
門,再次打開了。
這次,是張先生開的門。
他看著我,眼圈是紅的。
你……你真的能幫我們
我看著他,點了點頭。
我儘力。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那封信。
那句我們也是被騙了。
他們可能不僅僅是那個假藥鏈條的銷售終端。
他們很可能,也是受害者。
被上線宏哥用發財的夢想騙進來,投了錢,囤了貨,結果血本無歸,還背上了案底。
走投無路之下,纔想到用群租房這種方式,掙點快錢,還債餬口。
我看著眼前這個破敗的屋子,和兩個一臉絕望的中年人。
我知道,我的新課題,來了。
這次的課題,比垃圾分類,要複雜一百倍。
它關於貧窮,關於人性,也關於救贖。
12
那天的談話,持續了很久。
在那個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客廳裡,劉阿姨夫婦,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對我講了他們的故事。
和我猜的差不多。
他們原本是小縣城的普通工薪階層,聽信了親戚的吹噓,說那個網紅酵素能掙大錢。
他們掏空了半輩子的積蓄,還借了外債,從宏哥那裡拿了第一批貨。
為了顯得高大上,他們特意到省城,租了我們那個高檔小區,想把自己包裝成事業有成的樣子。
結果,貨賣不出去,錢也要不回來。
最後還因為我的多管閒事,被一鍋端了。
我們就是想掙點錢,讓我們兒子以後能過得好一點。劉阿姨說著,眼淚就掉了下來,我們冇想害人。那個宏哥說,那東西就是糖水兌的,吃不死人。
我靜靜地聽著。
冇有同情,也冇有指責。
作為一個執法者,我不能被情緒左右。
但作為一個研究者,我需要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邏輯。
愚昧,貪婪,還有一絲絲對美好生活的、扭曲的渴望。
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我說,現在要解決的,是眼前的問題。
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泡在了幸福裡小區。
我幫劉阿姨他們,製定了一個詳細的整改方案。
首先,必須拆除所有違規隔斷,恢複房屋原狀。
其次,聯絡所有租客,協商解約和退款事宜。
這兩項,都需要錢。
而他們,最缺的就是錢。
我動用了我能動用的所有資源。
我找到了我們街道的法律援助中心,給他們提供了免費的法律谘詢,教他們如何去起訴那個騙他們錢的上線。
我聯絡了社區的勞動保障所,給張先生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至少穩定。
我還利用我之前做社區研究時積攢的人脈,幫劉阿姨聯絡了一家家政公司,做鐘點工。
最難的,是拆除隔斷的錢。
我甚至自掏腰包,墊付了一部分。
王經理聽說了這事,二話不說,以他們物業公司的名義,給我讚助了一筆社區共建基金。
就當是給你這個榮譽顧問,補發的獎金了。他電話裡這麼說。
當最後一堵隔斷牆被推倒,屋子裡重新變得寬敞明亮時。
劉阿姨站在一片狼藉的客廳中央,哭得像個孩子。
她什麼也冇說,隻是對著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事情,並冇有就此結束。
幸福裡小區的群租房問題,不止劉阿姨一家。
以此為契機,我們街道辦聯合消防、公安等部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行動。
而我寫的那份關於劉阿姨家的案例報告,成了這次行動的重要參考資料。
半年後,我因為工作表現突出,被評為優秀新人。
張姐拍著我的肩膀說:小程,你天生就是乾這個的料。
我笑了笑,冇說話。
我隻是看著窗外。
窗外,是萬家燈火。
我知道,在這些燈火下麵,還有無數個像劉阿姨一樣的人,無數個像幸福裡一樣的小區。
有數不清的,需要被歸置整齊的垃圾桶。
我的工作,纔剛剛開始。
冇有完美的。。
有的,隻是一個又一個,不斷開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