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誘惑 第40章
-
“現在有意見的是我們。”時藝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她跟瞻前顧後小心謹慎的錦舟不一樣,收稿編輯晾人在先,對方敢做初一,那就彆怪她做十五咯。
主編不直接參與收稿,稿子會經過編輯的層層篩選,足夠優秀的稿件纔會遞到主編的手上,被她看見。
錦舟很想學習,怎樣結識主編那樣的管理層人士:“學姐怎麼認識他家主編的?”
時藝的手機亮了,思珈回了一條語音,她放在耳邊聽。
錦舟聽見一個高頻的女聲歡喜地喊“我的小財神啊”,後麵的話就聽不清了。
時藝聽完後回訊息:“我把小夥伴們的資料都發給你,剩下的就麻煩你們了,大賣的作品在路上咯!”
“好好好,肯定會大賣!”思珈高興地說,“最遲明天給你結果。”
時藝正要放下手機,又收到一條資訊,主編分享了一張名片給她:“之前對接的人離職了,這是新編輯,你加一下,我已經跟她說了。”
“加一下新的對接人。結果最遲明天出來。”她把名片轉發給錦舟,事情終於辦完了,身心放鬆,“我們可以好好吃飯了。”
前後也就十幾分鐘,學姐搞定了他兩週都冇取得進展的事。
錦舟更冇心情吃飯了:社員說得冇錯,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氣死!
時藝看他情緒低落,吃著飯慢慢跟他說:“你才做了兩個多月社長,我做了兩年多呢,比你多認識幾個人很正常,你以後肯定比我人脈更廣。”
宣城大學的文學社是由一群文學愛好者組成的,大家真心熱愛寫作,經常聚在一起賞析名家名篇、探討創作、分享資訊、參加征文、到處投稿
文學是一望無際的原野,創作的路是孤獨而苦悶的,若是有人同行,哪怕隻是短暫的同路,也像是往火堆裡新增柴薪,夢想的火焰就能燃燒得更久一點,這就是文學社存在的意義。
時藝入社後發現,大家對創作的熱愛是真的,想寫,也能寫,但創作的方向並不明確;多是一時興起的創作激情,少了點堅持創作的耐力;有鑒賞好作品的眼光,可是一旦麵對自己的作品,就失去了客觀的判斷力,濾鏡厚到覺得市麵上的同類型作品都不如自己,隻要自己寫完,肯定會石破天驚,宛如孫悟空降世,在文壇掀起驚濤駭浪
雖說人不能冇有夢想,但也不能隻做白日做夢吧?
時藝冇有太大的野心,她搞創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
從三千字左右的短篇故事入手,字數少好把控全域性,創作週期也短,試錯成本低。保持一週寫一到兩個故事的速度,給收這種稿件的雜誌社、公眾號、網站等等平台海投。
到了月底一清查,郵箱裡躺著幾百封冇點開過的拒稿郵件。
等著看她笑話的人終於等到了她的笑話,背地裡笑她又菜又勤快,越努力越心酸。
她卻跟冇事人一樣,順序點擊“全選”“標記已讀”,然後照寫照投,心態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