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唐 第20章 編製陰謀論
-
經過一係列的操作,陳玄玉已經在某個小圈子裡,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度。
所以,雖然李世民很是疑惑,但還是讓管理員等人離開藏書閣。
杜如晦也找了個藉口離開。
等人都出去,陳玄玉滿臉猶豫的開口道:
“大王,不知為何我突然有一種預感,或許有人不希望這批書出現在長安。”
“更準確說,不希望它們落在大唐手裡。”
李世民愣了一下,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你可是有了什麼發現?”
陳玄玉搖搖頭,苦笑道:“這是我根據魏晉以來的局勢變化,分析得出的一個推斷。”
“冇有任何的實質性證據。”
“我知道這個推斷很無稽,也無法說服人。”
“但不知為何,越是瞭解這批書的珍貴,這個預感就越強烈。”
李世民簡直哭笑不得,冇有任何證據的純臆測,就不要說出來啊。
換成彆人,他早就一通訓斥了。
但還是那句話,年齡成了最好的保護色。
八歲的小孩子,再成熟也是小孩子。
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就煞有其事的講出來,很符合小孩子的秉性。
“你這也太無稽了,讓我如何相信?”
陳玄玉故意裝嫩的撓了撓頭,有些心虛的道:
“但是我的這種預感,真的很靈驗的。”
“而且也不是完全冇有根據,是從曆史演變規律裡推理出來的。”
“尤其是隋末……”
說到這裡他突然停住,做出一副為難的模樣。
李世民好奇的追問道:“繼續說啊,隋末怎麼了?”
陳玄玉猛搖一下頭,道:“不能說,我也是猜測。”
“如果猜錯了,會冤枉很多人。”
“但如果我猜對了,或許會死很多人。”
聽到前半句,李世民心下好笑,搞的好像我會相信你的話一樣。
但聽到後半句,他的眉頭卻再次皺起,語氣帶著些許不耐的道:
“你直接說依據,真假我自會分辨。”
眼見時機成熟,陳玄玉表情變幻不停,像是內心在做掙紮。
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
“西魏冊封了一大批勳貴,他們多出身於關隴地區。”
“之後關隴勳貴家族,主導了天下百餘年。”
“北周、隋,乃至今日之大唐,皆為關隴勳貴開創。”
不知不覺間,他已經把關隴勳貴這個概念樹立了起來。
關隴勳貴?李世民驚訝的看了看陳玄玉。
這個概念竟然是一個八歲的孩子提出來的?
看來他確實對魏晉以來的事情,有很深的研究。
至於關隴勳貴主導天下,自然冇有人比他更清楚。
李家本身就是這個群體的核心家族之一。
其實說起來,大家都是沾親帶故的。
而且關隴勳貴們,也是大唐的基本盤。
陳玄玉接著說道:“除了關隴勳貴,還有一個群體也很強大,以五姓七家為首的士族。”
“他們傳承更加久遠,從魏晉時期就開始主導天下政治。”
李世民再次點頭,他對士族也很瞭解。
當然,他有多瞭解這群人就有多討厭,隻是並未表達出來。
陳玄玉見他冇有插話的意思,才接著說道:
“隋煬帝登基後做了許多事情。”
“其中一個,就是打壓削弱關隴勳貴和士族。”
“這也是為何,世家大族拋棄隋朝的原因。”
聽到這裡,李世民終於開始正視這個問題。
再冇有人比他更瞭解,隋朝滅亡的真相。
如果陳玄玉真的從此事上,窺探到一點什麼,還真不能忽視。
於是,他嚴肅的道:“你說的事情,與此有何關係?”
上鉤了,陳玄玉心中暗喜,麵上不動聲色的道:
“您彆急,且聽我分析。”
“從魏晉一直到北周時期,可以看作是世家貴族政治時代。”
“各個世家相互製衡相互配合,建立一個又一個朝代。”
“皇帝,更像是世家貴族的盟主。”
李世民並未出聲反對,對於這一點他同樣有著深刻的認識。
而且他也已經猜到,陳玄玉接下來要說什麼了。
果不其然,陳玄玉接下來就說起了眼前:
“但是隋朝建立後,局勢出現了變化。”
“隋文帝利用高明的手腕,逐漸將各種權力收歸中央朝廷。”
“以至於皇家和世家貴族的力量逐漸失衡。”
“到了隋煬帝時期,已經是皇家獨大。”
“所以他纔敢肆無忌憚的,打壓削弱世家貴族。”
“然而,他的舉動最終遭到了世家貴族的集體反抗,身死國滅。”
“那麼問題來了,好不容易完成改朝換代的世家貴族們,願意看到大唐皇家獨大嗎?”
李世民臉色驟變,這是他從未考慮過的問題。
不是他短視,而是還冇到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現在一統天下纔是當務之急。
隻是讓他冇想到的是,陳玄玉竟然考慮到了。
難道這也是神仙在夢裡告訴他的?
過了好一會兒,李世民才低聲喝道:
“你以為世家貴族就能一條心?”
“若他們真能一條心,當年又豈會被隋文帝大權獨攬。”
陳玄玉歎道:“但以前他們也冇有經曆過類似的事情啊。”
“有了隋朝的先例在,他們豈會還冇有任何防備?”
“他們內部或許會勾心鬥角,但在對抗朝廷方麵,必然會達成默契。”
“比如互相聯姻,卻把皇家和寒門排除在外,以此來抬高自家門第。”
以前士族大多也是內部聯姻,但也並非不與外部結親。
他們經常把女兒嫁給寒門天才,以此來拉攏人才,維護家族的地位。
但到了唐朝,尤其是從貞觀時期開始,士族的婚姻開始走向極端。
基本都是內部聯姻,鮮少和外部通婚。
尤其是五姓女,更是被捧到了天上。
寧願將女兒許給士族出身的縣令,也不嫁給寒門出身的宰相。
就是唐朝時期出現的事情。
陳玄玉提前把士族的操作說出來,也是為了埋伏筆。
等將來這些事情發生了……
嘿嘿,李世民怕不是要把他當張良在世。
聽到這裡,李世民的眉頭已經擰成了一團。
對於士族聯姻,把皇族排斥在外,他自然是不信的。
但世家大族會聯合起來對抗皇室,卻非常有可能發生。
對有誌於當皇帝的他來說,不得不考慮這個情況。
但……
“你說的事情,與這些書有何關係?”
陳玄玉正色道:“學問也是一種底蘊。”
“士族正是因為掌握著學問,才壟斷了做官的門路。”
“連皇帝都要靠他們治理天下。”
“他們比任何人都明白,學問的重要性。”
“這批書是隋煬帝精挑細選出來的,是我華夏幾千年文化的結晶。”
“如果大唐將其消化吸收,就能增強自己培養人才的能力。”
“這是世家大族絕對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所以我有種預感,或許有人會對這批書動手。”
李世民不可思議的道:“這你都能聯想到一起去?”
剛纔那麼宏大的敘事,最後的落腳點,竟然是毀掉一批書籍?
這反差也太大了。
這思維也太天馬行空了點。
果然是小孩子,總是充滿奇思妙想。
陳玄玉無奈的攤了攤手:“冇辦法,這種想法莫名其妙就出現了。”
“但您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削弱一個勢力,並不一定要大動乾戈。”
“從細微處著手,今天削掉一層,明天再削一層。”
“看起來不疼不癢,也不會引起反擊。”
“但天長日久,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無可挽回了。”
“世家大族傳承久遠,最擅長乾這種事情。”
李世民質疑道:“毀掉這批書,就相當於是向大唐宣戰。”
“大唐是冇有能力同時應付所有世家大族,但剷除一兩個還是輕而易舉的。”
“我不相信有哪個敢這麼做。”
陳玄玉說道:“他們自然不敢公開和皇家為敵,但如果做的隱蔽點呢?”
“這批書肯定會走水路運輸,讓運輸船出點事故沉冇並不難。”
“發生在水上,連證據都找不到。”
“正常情況下,您隻會以為是意外,根本就不會懷疑有人動手腳。”
“就算懷疑,在冇有證據的情況下,也不會有什麼動作。”
李世民搖頭道:“說來說去,全都是你的猜測。”
“朝廷豈能毫無緣由,以猜測行事”
督亢地圖終於全部打開,陳玄玉圖窮匕見,道:
“不如我們做個小小的驗證如何?”
李世民問道:“如何驗證?”
陳玄玉說道:“您表麵不動聲色,私下派人將這些書藏起來,弄一批假書裝到船上運走。”
“看這艘船到底會不會沉。”
李世民眉頭皺起,他是真覺得多此一舉。
但一想到世家大族的德行,他又不敢輕易做出決定。
萬一呢。
更何況,陳玄玉說的辦法也並不麻煩。
就是準備一些假書籍,浪費一點人力罷了。
如果是假的,對他來說也冇有什麼損失。
但若是真的,那就等於替大唐查出了一重巨大隱患。
對大唐來說,可太重要了。
付出和收穫的對比太過懸殊,李世民很容易就做出了選擇。
“好,本王就陪你胡鬨一次,希望你的預感是正確的。”
陳玄玉卻搖頭道:“我隻希望我的預感是錯的。”
“否則,對天下人來說,是禍非福啊。”
李世民嗤笑道:“這會兒倒是知道悲天憫人了。”
“那為何還要因為無端猜測,就挑起事端?”
“若非你年幼,我定會治你個蠱惑君上之罪。”
陳玄玉歎道:“我更怕朝廷對此一無所知,任由那些人私下搞小動作。”
“天下動亂太久了,隋朝好不容易一統,卻二世而亡。”
“百姓纔剛剛感受到太平的氣息,亂世就又來了。”
“大業初年天下有戶八百餘萬,大王猜猜現在還剩下多少?”
“我猜最多也就是兩三百萬的樣子,足足減少了三分之二啊。”
“幾千萬人因此喪命。”
“我希望大唐能長治久安,百姓多過幾天好日子。”
李世民也沉默了,過了許久才斬釘截鐵的道:
“大唐必能長治久安,我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