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揚帆 第五百二十四章 能有多大的作用
“經費完全由我們公司提供,直到刊物可以自負盈虧。”
高凡直接打消了袁小豔的疑慮。
袁小豔笑道:“那我就感謝高總的慷慨相助了。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好端端地要提供經費讓我去辦一份刊物,目的是什麼呢?”
“你還記得當初我讓你組織的那一組關於稀土的稿子嗎?”
“當然記得,那可是我淘到的第一桶金呢。”
“我不是說給你的經費,而是說你寫的那些文章。”
“記得啊。那些文章不都是高總編出來的故事嗎?也就是從那件事裡,我才真切地理解了啥叫儒以文亂法。幾個小故事,愣是影響到了國家的政策,聽說還直接打擊了日本的稀土產業,實在是驚人的手筆啊。”
“想不想一直乾這樣的事情?”
“高總,我是一個有良知的記者呀。”
“不影響你的良知啊。”高凡道,隨後收起了調笑的表情,說道,“我是認真的。你剛才說過,我們的社會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影響將不僅僅限於國內社會,而是會波及到全球。未來幾十年,中國的崛起將會重塑世界版圖,我們將麵臨一次百年未遇的大變局。
“在這個過程中,會誕生出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輿論場上會出現形形色色的聲音。我們要想不受乾擾地做事,就必須擁有自己的喉舌,即便不說主導社會輿論,至少也要起到對衝各種陰風濁浪的作用。”
“你不會是又在忽悠我吧?”袁小豔半信半疑地問道,“我可不再像當年在學校裡那麼天真了,你這些聳人聽聞的話,對我是不起作用的。”
“可是你還是信了,對嗎?”高凡自信滿滿地說道。
“信了一半吧。”
袁小豔不得不承認,作為北大人,這種宏大敘事還是很有殺傷力的。剛才高凡那一通慷慨陳詞,真的讓她有些熱血澎湃的感覺。
“你說的刊物,就是你想要的喉舌?”袁小豔問道。
高凡道:“至少是喉舌的一部分吧,取決於你能夠把這份刊物做成什麼樣。”
袁小豔問道:“國家有這麼多大媒體,都是喉舌,影響力也絕對比民間的刊物要大得多。你自己辦一份刊物,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高凡搖搖頭:“國家媒體侷限性太大了。有些話,民間刊物可以說,但國家媒體不能說,否則就會引發各種非議。你看現在各家媒體的副刊,普遍都比正刊更敢說話,有一些影響力甚至比正刊還強。”
袁小豔在心裡盤點了一下國內的媒體,輕輕點了一下頭,以示同意高凡的說法。
許多大媒體不知是因為宣傳紀律的限製,還是總編的思想不夠開放,在報道新聞或者發表評論的時候,中規中矩,帶著一股濃烈的宣傳腔,老百姓一般是不願意看的。
而那些從大媒體中分離出來的副刊,則要活躍得多,標題一個賽一個的勁爆,內文更是集嘻笑怒罵於一身,文字鮮活,很受讀者青睞。
尤其是幾份南方的報紙副刊,高舉輿論監督的大旗,以敢於揭黑曝光而著稱,屢屢能夠直擊社會熱點,響應百姓關注,儼然成了輿論場上的意見領袖,很多人都是寧可相信他們所報道的內容,而不相信傳統大報的內容。
想到此,袁小豔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既然已經有了這麼多具有影響力的副刊,那我們再辦一個刊物,意義又何在呢?”
“意義就在於和這些副刊唱對台戲啊。”高凡微笑著說道。
“唱對台戲?”袁小豔有些不解。
高凡道:“你還記得那組關於稀土的稿子嗎?”
“……這個問題,剛纔不是問過了嗎?”
“問過了,你也可以再回答一次啊。你想想看,你寫的稿子,和那幾份雞湯刊物上的稿子,有什麼區彆?”
“區彆還是很大的。他們的稿子,是真心實意地吹捧日本。而我寫的稿子,確切地說,是你提供的創意,是明褒暗貶。表麵上是誇獎日本企業有遠見,實際上卻是在提醒國家要防備日本人的險惡用心。二者的出發點是完全不同的。”
說到這裡的時候,袁小豔開始有些明白高凡的用意了,也終於意識到高凡的建議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有著長遠意圖的。
高凡道:“我們國家正在走向全麵的市場經濟,一旦複關談判取得進展,國際化程度會大幅度提高,將會麵臨一個全麵對外開放的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障國家的根本利益不受損壞,避免國家像前蘇聯那樣被帶入歧途,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目前國內的許多大媒體,即便不說是政治敏感淡泊,至少在引導正確輿論方麵的能力是非常欠缺的。而新興的副刊類媒體,大多數都是偏向於自由主義思潮,鼓吹全盤西化。
“還有那些雞湯期刊,無底線地吹捧外國,貶低中國,看上三五本,讓人覺得不去當漢奸都對不起自己受過的高等教育。”
袁小豔噗地一聲就笑噴了,笑過之後卻不得不承認高凡所言不虛。
她想起自己辦公室裡的那些同事,平時聊天也總是愛說“人家外國”如何如何,說起中國必然是一無是處。
有時候,明明是國外發生的負麵事件,大家卻還是當成積極的內容去解讀,最不濟,也要冒出一句“看看人家外國的新聞多自由,這樣的事情,咱們敢報嗎”,然後便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對體製的批判。
她甚至想到,有一些同事寫的反映主旋律的稿件,之所以枯燥乏味,讓人退避三舍,根本原因正在於這些同事自己對於國家都是充滿不屑的。寫稿子於他們而言隻是為了完成任務。
內心根本就不愛,寫出來的東西怎麼可能有熱情呢?
這種情況是怎麼產生的呢?
袁小豔想不明白。似乎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她讀過的文章,聽過的課,都在潛移默化地教育她要鄙視這個國家,要崇拜另一個半球上的所謂“文明世界”。
知識越多就越不愛國。那麼,到底是國家出了問題,還是自己接觸的知識出了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