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曹操劉備,那些美人是我的 > 第191章 趙劍祭祖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曹操劉備,那些美人是我的 第191章 趙劍祭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漢靈帝中平三年(186年)六月末,雁門軍曆經三月多征戰,斬殺韓遂叛軍將領五人,軍兵四萬,俘虜兩萬,遣返羌兵兩萬,奪回了金城和隴西兩郡。

韓遂帶不足兩萬兵馬逃向了張掖郡。出兵幫助韓遂的隴西郡南部羌族留何部、西南宕昌羌和西部燒當羌在聽到韓遂被趙劍伏擊慘敗後,都帶兵退了回去。

七月初,趙劍帶著厚禮前往金城郡浩亹(亹字音為én)縣,去祭拜《三老趙寬碑》。

趙劍自稱是西漢麒麟閣功臣,陰平候趙充國的後人,自然對趙充國的家世是瞭如指掌的。

浩亹縣西漢時設縣,因「浩亹水」得名,屬金城郡管轄,位於湟水流域與浩亹水交彙地帶,東接金城郡令居縣,西連金城郡破羌縣,北臨武威郡,是漢王朝經營河湟地區的交通要衝。

趙充國十九歲時全家移居令居縣,其後,他率隴西官兵平定西羌,漢王朝在湟水流域設破羌縣,其家族及後人主要生活在這一帶。

東漢末年,羌人騷亂,趙充國五世後代趙孟元擔任護羌校尉假司馬,率四個兒子參戰,三個兒子戰死,四子趙寬僥倖存活。

趙寬卒於152年,後被聘為浩亹縣三老,主要負責聽理訴訟、審案,處理民間糾紛等事務。

「縣三老」雖非朝廷正式官職,但「三老」是地方基層的權威角色,負責「聽訟理怨、教誨後生」,參與司法與教化。

這體現了趙氏家族在地方治理中的話語權。

其孫趙璜在趙寬去世三十年後,於漢靈帝光和三年(180年)為他立《三老趙寬碑》。

韓遂占據金城郡後,浩亹、令居、破羌三縣縣令為保地方免遭刀兵塗炭,掛印獻城,然後辭官離去。

韓遂聽說趙劍要來征討他時,也聽說了趙劍是趙充國後人,害怕三縣趙氏對自己不利,本想對三縣趙氏族人動手,被閻忠勸阻了。

閻忠說:「三縣趙氏立足數百年,根底深厚,又有上萬私兵。

且陰平候在涼州名聲極甚,趙氏族人與諸多羌人友好,將軍此時若動趙氏,非明智之舉!

趙劍為趙氏旁支,流落雁門乃為庶民,雖然趙劍此時地位顯赫,三縣趙氏未必會與其勾連。

將軍若是擊敗了趙劍,對三縣趙氏以仁義禮儀相待,何懼隱患?」

韓遂豈能不知趙氏在金城郡,乃至整個涼州的影響力,趙氏的影響不僅在軍事和政治層麵,更深遠地塑造了涼州地區的社會結構與文化認同,可謂是一棵龐然大樹。

趙劍祭拜三老趙寬碑,無疑就是一個認祖歸宗的舉動,趙氏家主趙璜率上百族人,浩亹縣令蘭政率全縣大小官員在趙家墓地外列隊相迎,場麵極其隆重。

趙劍究竟是不是趙充國後人,趙璜不敢肯定。畢竟在趙孟元的上代,一部分族人就開始了外遷,的確有一支去了並州。

趙劍是不是趙氏族人,已經不重要了。以趙劍此時的身份,前來認祖歸宗,是趙氏家族的榮幸!

趙劍焚香點紙祭拜後,在趙充國墓地前立碑:

「祭趙氏先祖陰平候文:

維大漢中平三年七月,裔孫趙劍,謹以清酒庶饈,致祭於先祖營平侯趙充國之靈前。

八世孫趙劍飄零並州,今終歸故裡,伏惟先祖在上。遙想先祖當年,屯田湟中,以仁德撫羌眾,以智謀安邊陲,開漢羌和睦之先河,立涼州太平之根基。

先祖之遺訓,『以恩信招降,以屯田固邊』,字字珠璣,銘刻於心。

劍雖不才,然自幼聞先祖之名,慕先祖之誌。今涼州屢遭兵燹,漢羌紛爭不斷,黎民流離失所,夙夜難寐。

今趙劍歸宗,願承先祖遺誌,效先祖方略:與羌人開互市,通有無;設義學,傳教化;練鄉勇,守疆土。使漢羌同耕,共飲一水,化乾戈為玉帛,變沙場為桑田。

趙劍立誓於此:若違此誌,天地共鑒,不得善終!伏祈先祖庇佑,賜我智慧,佑我武威,保涼州歲歲安寧,漢羌世世和睦。尚饗!」

趙劍一番隆重的祭拜,得到了趙氏族人一致認可和好評。趙璜當眾宣佈,為趙劍送上趙氏三千精銳部曲,以及一千匹駿馬,五萬石糧,三千萬錢。

祭拜完趙氏先祖,與趙氏族人歡聚一堂後,趙劍與趙璜長談了一夜。

第二日,在趙璜陪同下,趙劍親自登門拜訪了隱居在浩亹縣的馮翊郡高陵人張既。

對於張既,趙劍是知道的,此人雖出身小吏家庭,但頗有才能,是曹魏的西北重臣,在平定河西走廊,招撫羌胡,治理涼州上政績顯著。

趙劍請張既出仕,上書朝廷,拜張既為金城郡太守。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