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那些美人是我的 第366章 招降臧洪
關羽、張飛的突然出現,讓袁紹轉敗為勝,而且是大勝!這令袁紹一直惱火的心情大好。
對關張誇獎了一番後,隊伍退回平原,袁紹重新佈防了一番,回到了冀州鄴城。
高順伏擊慘敗,趙劍沒有責怪。
戰場瞬息萬變,他也沒有料到關羽、張飛會撤離益縣,殺到漯陰去。
把濟南做了重新佈防後,趙劍馬不停蹄來到了臨濟。
他摟抱著穀再麗十姐妹,安慰了一番,畢竟熱依和麥娜是她們至親姐妹,兩人的戰死讓她們心裡的悲痛,不會很快過去的。
臨濟縣衙裡,趙劍看著被押上來的臧洪,身著皺巴巴的鎧甲,發髻散亂,臉頰凹陷,唯有一雙眼睛,仍亮得像燃著的火。
“子源(臧洪字),”趙劍上前一步,聲音放得柔緩,“我趙劍知你無論是統兵,還是治理一方,都有一定才能。
袁本初雖有四世三公之名,卻心胸狹窄,非明主也。韓馥主持冀州時,袁本初為渤海太守,依附於韓馥,酸棗會盟,若無韓馥的糧草,袁本初何以得盟主之位?
可袁紹身為盟主,不思進取,卻是以詭計奪取了冀州,逼死韓馥。
此卑劣行徑!此人成不了大器。
龍湊一戰,袁本初雖擊敗公孫瓚,審正南、許子遠雖謀略過人,但佈局有誤,終究是敗退平原而去。
我趙劍是何人?不需我言,天下人自有評說。
子源也非袁本初起家之臣,若你肯歸降於我,隨我安穩青州,造福一方百姓!
子源意下如何?”
臧洪聞言,目光銳利如刃,直望向趙劍:“將軍,某有一事不明,還請賜教?
將軍占雲州,奪涼州,可雲、涼二州之間橫亙著並州,兩地相隔千裡,首尾難顧。
如今將軍又揮師東進,欲拿青州,可青州與雲州之間,又隔著冀州。”
他稍頓,語氣加重了幾分,帶著幾分質疑:“如此分兵三處,據點散落,彼此被敵州隔開,既難相互馳援,又易被人各個擊破。
將軍這般佈局謀劃,莫非是暗藏玄機?
久聞將軍智勇雙全,麾下沮授、田豐皆乃冀州名仕,據說謀略過人。
將軍如此佈局,實讓臧某不敢恭維!”
趙劍指尖輕叩案幾,語氣從容卻帶著破局的銳利:“臧兄隻觀‘隔’,卻未察‘連’。雲州控雁門之地,可禦北方異族;涼州握河西之利,能斷羌胡。
二者看似被並州分隔,實則如雙臂環伺中原,讓並州不敢為異族妄動。
無論是異族,還是其他諸侯,誰占並州,都是腹背受敵。
並州眼下是朝廷掌控,對雲州和涼州都沒有威脅,為雁門軍緩衝之地,非阻礙。
再說青州,瀕海通渠,糧秣豐足,雖與雲州隔冀州相望。
袁紹纔能有限,卻頗有野心。
我占青州,是青州地處黃河下遊,土壤肥沃,且瀕海有漁鹽之利,是少有的富庶之地。
黃巾之亂後,中原腹地人口銳減,但青州憑借農業與漁鹽,仍保有可觀的人口與糧秣儲備。
占據青州意義非常!”
最後他抬眸,語氣擲地有聲:“所謂謀略,從來不是逐城死守,墨守成規!而是讓每一處都成‘活子’。
今,雲、涼、青三地,看似分散,實則各扼要害、相互牽製,將並州、冀州困於中間。
待我根基再穩,隻需輕輕一牽,三地便能如鎖鏈般收緊,到那時,天下棋局便由我定奪。這‘分散’,恰恰是為了將來的‘聚合’,臧兄以為,這算不得智者之舉嗎?”
臧洪沉思了起來,細細品味著趙劍的話,片刻後,他撩衣跪拜:“臧洪願降!臧洪拜見主公,此生定以主公馬首是瞻!”
趙劍大喜!又得一人才。
據史料記載,臧洪的才能主要體現在政治、軍事和文學等方麵,具體如下
政治才能。臧洪施政有方,任青州刺史時,麵對青州因黃巾軍活躍而導致的蕭條景象,他在兩年內使“群盜奔走”,政績卓越,深得百姓擁護,後轉任東郡太守,也把東郡治理得很好。
此外,他還具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董卓之亂時,他預感到天下大亂,勸廣陵太守張超趁機起兵誅除國賊,為天下人做榜樣,張超聽從了他的建議,可見其政治眼光獨到。
軍事才能。臧洪軍事指揮能力出色,袁紹圍攻東武陽城時,他以兵弱敵強,堅守城池長達一年之久,讓袁紹的數萬大軍久攻不下,顯示出了卓越的軍事防禦能力和領導才能。
文學才能。臧洪的文章寫得很好,其作品《酸棗盟辭》《答陳琳書》被收錄在《全後漢文》中。《酸棗盟辭》言辭慷慨激昂,聲情並茂,在酸棗會盟時,他以此盟辭鼓舞了各路諸侯的士氣;《答陳琳書》則洋洋灑灑,情理兼具,展現了他的文學素養和堅定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