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那些美人是我的 第433章 呂布垂頭喪氣
田豐一席話讓趙劍不由得展開地圖,找到貝丘城後,死死盯著。
趙雲和張遼也盯了起來。
趙劍雖然不想現在與袁紹大戰,但這不是他個人意願能左右的,他占了青州,就不準彆人來搶嗎?
與袁紹開戰是難免的,他原本是準備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有做長久對峙的打算,他的觀念裡是想用實力把袁紹打痛、打怕,用實力劃紅線,以戰果定規矩。
他想通過幾場決定性的勝利,清晰傳遞青州“不可觸碰”的底線,讓袁紹在權衡利弊後,主動放棄任何冒犯的想法。
田豐的話讓他想起了“拒敵於國門之外”這一軍事理念,“主動防禦、前置攔截”這纔是防患於未然的最好選擇。
見趙劍表情凝重,田豐知道主公是很重視他的這個謀略,便接著說:
“得貝丘,其一,可斷袁紹的‘進兵之路’,袁紹若從貝丘來,我軍憑城固守,用強弓硬弩挫其銳氣,袁紹縱使兵馬再多,也會頓於城下,進退不得。
袁軍若繞路而行,必入崎嶇之地,糧草難運,士卒疲弊,我軍再設伏襲擾,可輕鬆破之。
其二,可保我青州的‘補給之脈’。貝丘在,我北海之糧能運至邊境,各郡之兵能聚於前線,縱使袁紹全力來攻,我等亦有持續作戰之資。
其三,可耗袁紹的‘相持之力’。他若非要取青州,我軍就以貝丘為基,與其長久對峙。
袁紹急,我軍就穩;袁紹攻,我軍就守。
守住貝丘,便是守住青州命脈,便是握住拖垮袁紹的主動權。
若不得貝丘,青州門戶洞開,袁紹長驅直入,我軍再無對峙之力。”
田豐的得貝丘之謀,讓趙劍對穩固青州後又有了另一種想法。
按田豐的計劃,由趙劍和趙雲在青州邊境明著列陣迎戰呂布,得貝丘城由張遼實施偷襲。
張遼率三千步騎突襲貝丘時,朱靈並沒有多少防備,很快城破被俘。
張遼追擊呂布敗軍勝利而歸時,趙劍正在縣衙府內看著被俘的朱靈。
當田豐彙報攻克貝丘城的戰果,說到守將朱靈被俘,趙劍腦子裡迅速搜尋了一下。
朱靈初為袁紹部將,袁紹派他攻打背叛的鄃城時,儘管公孫瓚將朱靈母親、弟弟綁在城上誘降,朱靈仍能力戰攻陷鄃城,可見其在袁紹陣營有一定的軍事地位和能力。
但事後袁紹並未對他進行明顯的嘉獎和重用,後來曹操征討陶謙,袁紹派朱靈率三營兵馬協助曹操,這看似是對朱靈的信任,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能是因為朱靈在袁紹陣營中並非核心將領,所以被派去執行這種支援任務。
而且戰事結束後,朱靈選擇留在曹操陣營,從側麵反映出朱靈在袁紹處可能未得到足夠重視和發展空間,未能讓他產生足夠的歸屬感。
曹丕稱帝後,封朱靈為鄃侯,雖然後來朱靈請求改封高唐侯,但這一舉措說明朱靈在鄃縣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曹丕可能考慮到朱靈與鄃縣的淵源才給予他這一封號。
對於這樣一位人物,趙劍自然不會錯過。
“朱將軍,袁本初外寬內忌,麾下謀士相軋、將官相疑,你隨他征戰數年,可有一次真心信你、予你全權?”趙劍親自給朱靈鬆綁後,聲音沉緩卻擲地有聲的說道。
朱靈雖戰袍染血、須發淩亂,眼底卻燃著不降的傲氣。
“我知將軍乃忠義之人,深明事理,袁紹是什麼樣的人主?我趙劍人品如何?朱將軍不會不知?
我趙劍誠心相邀,不是讓將軍降,而是棄暗投明!
將軍若不願,趙劍也絕不強留,將軍可帶麾下兵馬離去。”
朱靈看著趙劍,忽然閉了眼。
好一會兒後,他再睜開時,眼底的傲氣已化作決絕。
他對著趙劍撩衣跪拜:“朱靈拜見主公,此後鞍前馬後,絕無二話!”
趙劍大喜,急忙扶起朱靈。
當夜,貝丘城大擺夜宴,以慶祝占據貝丘和得朱靈之喜。
呂布一路逃跑,待到追兵撤退後,收攏清點兵馬,折損五百多騎。
氣得呂布是咬牙切齒,可畢竟是敗了!這一敗不僅是他的名聲、士氣,更是會成為袁紹及其手下人輕蔑的說辭,會讓他在袁紹處難有安身之地。
離開袁紹,他將去往何方?
呂布垂頭喪氣的往回走,沒走多遠,迎麵塵土飛揚,顯然是一支兵馬正在極速而來。
“列陣!”呂布一驚之下,立刻提起精神,勒住赤兔馬,緊握方天畫戟盯著塵土中的兵馬。
難道此處也有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