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曹操劉備,那些美人是我的 > 第460章 恐名存實亡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曹操劉備,那些美人是我的 第460章 恐名存實亡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虞急忙起身回禮:“夫人一番言語,虞儘數明瞭,亦深為動容。

方今四海擾攘,生民苦兵戈久矣!

劉虞一生以守境安民為己任,護一方無烽火,百姓得安居。

征北將軍乃世間英豪,鎮守一方,外禦寇亂、內撫黎元,實乃保境安民之棟梁!

今之漢室頹廢,能如將軍這般忠君體國、鞠躬儘瘁者寥寥無幾。

征北將軍乃難得一見的忠臣良將!

劉虞豈能辜負夫人與將軍對太平的期許。”

劉虞這幾天在清靜之中,不知不覺竟然生出了一種憋悶,似有被拋棄的感覺。

自進入陰館當日後,趙劍就離開了。

劉虞這幾日時時想起當晚宴席結束時,趙劍對他說的話:“趙劍明日前往涼州,大人久居薊縣,雖與陰館都地處北地,然,薊縣地處幽州中心,為幽州治所。

又大人主政時,推行勸農墾殖之策,開漁陽鹽鐵資源,開上穀胡市,經濟得以發展,糧產增加,糧價低廉。

薊縣氣候中和,四季分序,無北地酷寒之苦,亦無南土溽熱之擾。

北倚燕山為屏,南接沃野千裡,?水、高梁河環其左右,水泉豐沛,可灌田疇、濟民生。

居此者,春可耕、秋可獲,衣食所資易得,誠宜居之地。

陰館原屬雁門小郡,今,雖為雲州治所,規模並未擴充。

陰館又近邊地,處陘嶺之側,氣候苦寒,冬長夏短,風烈霜早,草木凋敝較他處為甚。

雖有河流穿境,然水源不及薊地豐盈,且多山陵、少平疇,耕植之地有限,民多兼營畜牧。

居此者,常苦冬寒之侵、耕牧之艱,遠不比薊縣安適。

此番營救大人,實因大人心懷黎元、愛民如子之盛名遠播,乃我大漢朝臣之楷模,豈能為公孫瓚此宵小之人所害!

趙劍彆無他意。

大人身為漢室宗親,身份尊貴,若在此處住得有半分不適,不必遷就。

劍會備好車馬人手,隨時能護送大人一路安穩返回長安,或前往彆處。”

趙劍把他和家人的生活安排的妥妥當當,除了言明救他就是救命,再不說其他原因。

也許趙劍真的就是在救命,但劉虞覺得並非隻是救命這麼簡單。

為此,劉虞找來兒子劉和,說:“趙劍擁兵雄厚,據雲、涼、青三州之地,又勸降董卓舊部段煨、董越、楊定,占據關中要地。

此人起於微末,先帝在時數敗鮮卑,築京觀名動九州,以武力降伏數部鮮卑族。

依靠張讓之流,升太守、封雁門侯。

平定涼州後,分割並、冀三州郡國建雲州。

董卓禍亂朝廷,以趙劍之力足矣除此奸惡,卻迎娶了董卓孫女,令天下震驚。

他奪取青州,兩敗袁紹,一敗公孫瓚,襲擾兗州威懾曹操。

今猝然救我父子於困厄,隻因稱慕為父‘愛民’之名。

和兒,你說…趙劍果無他圖?”

劉和立在側畔,青衫染塵卻難掩銳氣,聞言躬身道:“父親所言極是。

兒觀此人,言語恭謹卻目光沉毅,排程部曲時條理分明。

此人武力天下無雙,據聞那並州飛將呂布也非其敵手。

其誌定不在一方,其心絕非常人。

今救我全家,絕非僅為‘慕名’之因。

依兒之見,定然是想招攬父親,為其所用,隻是父親身份非同尋常,他不便言出而已。

至於圍困長安,不救陛下?

依兒之見,趙劍是大有想法,不想招惹朝廷罷了。”

劉虞歎口氣:“那依和兒之見,為父該不該留在陰館?

留下,若為父無所事事,有何意義!不留,為父又不願回長安,能去哪裡?”

劉和反問:“那父親覺得趙劍為人如何?”

“不是善輩!定有野心!”

劉和望望長安方向,低聲道:“高祖立漢四百餘年,曆經王莽篡漢,光武中興才保全帝業!

自和帝繼位,雖開永元之隆,後期卻令外戚專權,埋下禍根。

殤帝後,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接連爆發。

桓帝時更爆發黨錮之禍。而靈帝在位期少理朝政,賣官鬻爵,放任十常侍專權,引發了黃巾起義,又讓地方豪強趁機擁兵自重。

董卓亂朝,關東諸侯名為結盟討董,實為擴充勢力,尤以袁紹、袁術為最。

父親不會忘記,袁紹欲擁立父親,其心何在?

無非是想借父親之名,效董卓之威。

再觀眼下我漢室宗親,劉表據荊襄,劉焉割據益州。

朝廷雖在,政令難傳天下!

父親,這…‘大漢’…恐名存實亡。”

“住口!”劉虞怒然而起,狠狠的瞪著劉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