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神阿三纏成記 第168章 初見5號黑飛輪1
-
初見5號黑飛輪(1)
阿三給小黃棕獅王號飛輪安排了去一趟x星的任務、要求是去補足用於飛輪防禦的氫液珠的儲備--
小黃棕獅王也欣然接受了任務、並表示是能完成任務的。隻是最好要等它的大太子、二太子、還有幾位大力獅的到來、等飛輪中的各個觀察螢幕前的崗位都有守崗的獅子後--再去實施任務的執行--
對此,阿三也予以了認可,並告訴小黃棕獅王--隻要等一會兒,大太子二太子還有大力獅就會趕過來了,是自己安排的。
然後,阿三就覺得要抓緊時間、開始著手做好自己的事了--
阿三明白--眼下有兩個明顯顯的大任務、必須要抓緊完成,這就是:
1、取出在腳下這個小山包頂地麵下68米深處的一個直徑約2米的小山洞裡麵的--滿滿一山洞的小圓餅…
那是一些盤成一圈圈的、像盤著一根根、一圈圈彈簧似的--小圓餅、其實都是些能源池片…
2、取出在西麵的那個小山包頂處的地麵以下80米深的一個小石洞裡的、一個直徑為30公分、厚度為12公分的小黑墨石圓盒子。
這個小黑墨石圓盒子裡還收藏著一個由黑墨石鏈子連成一串的三個圓柱座…
這一串的圓柱座--就像是自已從紅石溝取出小黑圓盒子時、在小黑盒子裡收藏著的那一串--也是由黑墨石鏈子連成一串的那三個圓柱座--
而那三個連成一串的圓柱座--後來--被阿三用來當作解開在死愛死皮島上的那個山洞裡的封印的密鑰了--
好像是--把那三個圓柱座、塞進石洞頂上的封印帶中的三個小孔洞後--
先是圓柱座開始脹大、脹大到與在洞頂上的小圓孔緊貼在一起的程度--
接著是圓柱座的底麵裂開、裂出了6瓣--像尖刺狀似的花瓣…這些像尖刺狀的花瓣--突入到了洞頂圓孔的底麵--
就像是撕開了洞頂圓孔底麵的一層封膜、打開了自來水籠頭似的--從封印孔裡放出了一大堆的黑色和灰黑色的2~3公分直徑的小圓珠子來--
這些小珠子--都是可以作為能量珠…來為微微、小小、老二、還有自己--補充能量庫存值的…
嗯--所以,這第二個任務--取出那個小黑墨石圓盒子--這個任務完成後,就會引出第三個任務--用小黑墨石圓盒子裡好藏著的那串圓柱座--
用以物纏物的辦法--去找到相對應的封印所在位置、找出一個有能量值小圓球的收藏庫來…
完全可能又會找到一大堆的可以補充能量的小圓球珠子來…想想都有點興奮啊--
可是:這兩個任務--該怎麼去完成纔好呢?
是一個一個的從上到下的去挖--直接把它們挖出來?
似乎--直接挖洞、工程量有點大--繕後工作也多了點麻煩…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兩個小山包的中間--也就是山腳下--挖一個洞--
記得--在收藏著能源池片小圓餅的小山洞、與收藏著小黑墨石圓盒子的小山洞之間--是有一條隧道似的小山洞連通的--
隻是在連接到藏著小黑墨石圓盒子的小山洞的那一頭的洞口,被一塊1米左右厚度的石頭堵死了--
哎--這種地下工程是怎麼做成的?地下除了那條連通著兩個小山洞的隧道似的小山洞,就冇有其他的通道--通向另外的地方了?
為此,阿三又把儲存在自己記憶資訊庫裡的那張定點掃描這裡的場景圖調了出來,仔細的又翻看了一遍,這才發現--
其實--在那塊堵著--藏著小黑墨石圓盒子的小山洞與小隧道洞之間的出口的--那一塊1米左右厚度的石塊、在這個石塊的上方--隱隱約約的有一個垂直向上的小圓洞--
隻是這個小圓洞也是被填塞封死了的。填塞的是坭土碎石,不是像阿三和微微在石陣中回填取出小管子後的小孔洞那樣--用的是分解回移法…
所以,這個小圓洞--輪廓還在!
再仔細的看了看這個小圓洞--垂直向下80米--就是那塊大石頭,大石頭的西側就是收藏著小黑墨石盒子的小山洞--
大石頭的東側就是小“隧道”--這個小“隧道”是傾斜著向上的走勢、向東的走向、約有120米左右的長度--斜著上升了近20米--儘頭就是收藏著一洞的能源池小圓片的那個小山洞。
這個垂直向下的小圓洞--直徑也就1米2左右,上洞口就在西邊那個小山包頂的東側--且明顯可以看出--這個小圓洞的上出口--剛好是在一個10來米深的山坑底麵上--
或許--這個山坑就是填在小圓洞裡的坭石--受雨水澆淋--產生了收緊沉陷--而形成的?
不用管這個坑是怎麼形成的了啦--也不用懷疑--把這個小圓洞挖出來,就是最簡潔的辦法--是最佳的取出收藏物的著手點…
現在、這個垂直的小圓洞的上出口、被黃綠色的短草--遮蓋著…看起來--隻要使用整體纏移法--就可以了…
到此,阿三有決定了--就開始念想:微微、老二--你們倆都從1號黑飛輪裡出來、去西麵的小山包、到山頂的東側--
那個位置有一個小山坑--在這個小山坑的底地麵--有個垂直向下的小圓洞,洞口直徑1米2左右,深度80米左右的底下有塊大石頭--現在、這個小圓洞是被坭石填堵著--封死了的--
在80米左右深度的那塊大石頭的西則--就是藏著又一個小黑圓盒子的那個小山洞,而在大石頭的東側,是一條120米左右長度的、向上傾斜、向東走勢的小隧道洞--這隧道洞的儘頭,就是收藏著一滿洞的小能量池圓片餅的小山洞…
我要你倆--把填堵在這個小圓洞裡的坭土碎石都移出來--用整體纏移法--一層一層的移、移出來的坭石先就放在旁邊、就可以了--
移到那塊大石頭時,用分解移離法--把大石頭分解成粉末、移出來--也先放在一邊--
最後--就是先把小黑圓盒子--整體纏移出來--放在我們的1號黑飛輪的南邊、大約20米的地方…那個地方剛好有個小平地…
嗯--就先做好這件事…你們明白了嗎?
6秒鐘後,微微的聲音在阿三的腦子裡響起來了:老公,我們這就去西麵的小山包的山頂,去移掉那個小圓洞裡的坭石…還有那塊大石頭--
阿三還冇給迴音,就見1號黑飛輪的一個門洞打開了,微微和老二從門洞裡飛出來了--直飛西麵那個小山包的山頂--
10秒鐘後,就見小山包頂的東側--有一股草啊、土啊、亂石啊--組成的混合物--飛起來了--拋在了小山包頂的南邊…
阿三見此情景,也就暫時不管那裡的情況了。阿三著眼於腳下,見自己挖的一個小洞--取出了那枚“大釘子”後,還黑幽幽的在小山頂上顯露呢--
現在,那枚“大釘子”已變成1米16長度、1公分粗的圓柱杆和2公分直徑圓頭的這麼個小東西了、還在被蘇青拿在手裡--當柺杖用呢--
阿三還是不能確定該不該把這個小東西再變大成“大釘子”還回到那個小洞裡去--
忽然又記起--好像在取出“大釘子”時--忘了把3個小黑圓球和1個水晶球給取出來了--
阿三連忙又啟用了規則使用管家、開啟了定點掃描…
再一次的對這個小洞口下的30米深度範圍內的物體分佈狀況進行檢視,果然發現--在小洞口下27米多一點深的位置、就疊放著2個小黑圓球、再疊1個水晶球、再疊一個小黑圓球…有意思的是:最上麵的一個小黑圓球、還保持著點亮的狀態…
怎麼會成這個樣子啦--阿三覺得不可思議--
但現在、也不是追究的時候,應該決定…還要不要這個錨標點了?
如果把“大釘子”還回去,埋得深了冇用,埋得淺一點--露出個“釘子圓頭麵”、則又可能會被人發現、被取走--
這裡肯定也很快會變成是非之地的,說不定現在就有衛星發現這裡的情形了呢--
乾脆--把這裡改設成一個隱藏在地下的、獅族的珠錨點好了,在小洞口下麵27米深處的小黑圓球和水晶球就不用取出來了--再放3個銀藍色的小圓球下去、組成一個7小球的珠錨點--
阿三知道:這種珠錨點就可能很容易被獅族的飛輪搜尋到並予以鎖定。
嗯--再放入3個銀藍色的小圓球、其中要有一個是有獅王專屬標記的--就更完美啦…
對了--微微和老二從小黃棕獅王號飛輪裡出來時,不是拿了兩個有小黃棕獅王掌爪印的小圓球嗎--
想到這裡,阿三就先對蘇青說了一句:小蘇啊--我先把你帶回1號黑飛輪裡麵去吧--我順便要去拿點東西--快--加連我--
蘇青立馬就聽從阿三的吩咐、又把手中的“大釘子”的釘子尖一頭遞給阿三--
阿三也立刻就握住了“大釘子”的尖頂一端的圓柱杆、隨即就啟動了手-物-手加連,啟動了整體纏移--
6秒鐘後,阿三就牽著蘇青--嗖的一下--直接的就飛進1號黑飛輪的門洞裡了--
進入1號黑飛輪後,阿三一眼就看到了堆在1號黑飛輪裡麵邊沿的固定圈塊裡的十幾顆的銀藍色的小圓球,其中還有單獨放在一旁的一顆銀藍色的小圓球--不用問--就是那顆有小黃棕獅王掌爪印的小圓球了…
阿三又連忙的先對蘇青說了一句:小蘇啊--你就待在1號黑飛輪裡麵、不用再出去了、這裡安全…
見蘇青點頭答應後--就又啟動了遠程加連--加連的目標物是三顆銀藍色的小圓球、其中一顆就是有小黃棕獅王掌爪印的--
緊急著,又啟動了帶著加連物的整體纏移--
又是6秒鐘後,阿三就帶著3顆銀藍色的小圓球--嗖的一下--飛出了1號黑飛輪、飛向了東麵的那個小山包的山頂--
一到山頂落停,阿三就又啟動了整體纏移--把銀藍色的小圓球一個個的往那個小圓洞裡投放--最先投放的就是有小黃棕獅王掌爪印的那顆小圓球--
三顆小圓球全部放入小圓洞後,阿三又有意的把7顆小圓球壓深了3米多--使最上麵的一顆小圓球的上頂麵處在30深的位置上…
阿三再次啟動定點掃描、再次檢視了小圓洞下麵7顆小圓球的疊放情況--發現:雖然不是疊成一條垂直向上的直線狀--小圓球是有大有小的、難免疊得有點歪…但還是保持著貼連狀態的…
且最上麵新投放進去的三顆銀藍色的小圓球之中,最先投放進去的有小黃棕獅王掌爪印的那顆小圓球與下麵貼連的是點亮狀態的小黑圓球,現在它也受“感染”--也被點亮了…
嗯--這個狀態就很不錯,就這樣了--
最後,阿三又啟動了分解回移--把從小圓洞裡“挖”出來拋在一邊的碎石細土都像5d列印似的回移到這個小圓洞裡、最後封死這個小圓洞--
阿三又再次開啟了定點掃描--檢視了一下泥土碎石的回移狀況,嗯…到底是分解回移、地麵下、回移物與小圓洞的洞壁--融合程度就是高、被髮現的概率很低很低了--除非探查到30米深度以下…
唉--這個珠錨點--能不能存活、能存活多久,就聽天由命吧…
阿三舒展了一下身腰,吐了一口長氣。然後往微微和老二所在位置--西邊的小山包山頂的東側、看了看--
隻見那小山包頂的東側,在飛揚出來的已是一股細石粉末了…這就意味著--已經在分解移離那塊大石頭了--
嗯--不錯…阿三對微微和老二的工作進度、滿意的點了點頭。又看了看自己腳下的這個小山包的山頂,地麵還是有點淩亂--
想了一想,然後伸直右手臂、心中默唸:距離20米、使用微力--放!
一邊念想、一邊就是揮動右手臂對著小頂有小圓洞的地麵--一個橫掃…
呼--的一下,猶如出現了一陣大風--向小山頂掃去--小山頂的地麵上就像經過了一個巨刑刮刀的一刮--變得平整順滑了--原來“挖”過洞的痕跡--被抹去了--
阿三這才滿意的噓了一聲,然後啟動了整體纏移--5秒鐘後、嗖的一下就飛回到1號黑飛輪的旁邊了。
阿三剛落停在1號黑飛輪的旁邊的地麵上,微微就把一個小黑墨石圓盒子--移到阿三的眼麵前--懸停了3秒鐘,也落停在地麵上了,
阿三一見小黑墨圓盒子被移動到自己的麵前了,也就又一次的被激靈了一下--
連忙蹲下身子,先仔細的看起這小黑圓盒子來--
冇錯,初粗的又看了一遍這個小黑圓盒子後,阿三就能確定:就是個藍幽幽的顏色、最大處的直徑36公分,厚度12公分--這麼個圓盒形的小東西--與1號黑飛輪剛從紅石溝地底下的出來時的樣子--是一個模樣的、就隻是最大處的直經明顯是大了一點。
阿三也不多想了,伸出左手食指--點住了小黑圓盒子的上平頂麵--先啟動了手-物加連--
5秒鐘後,有感覺了:一股發自自己右鎖骨下的熱流--流入小黑圓盒子後,最先的感覺就像是遇上了一個冰冷的深淵--過了22秒後纔有所迴轉--
雖然打了好幾個寒戰…但還是、在最後、加連成功了--與第一次加連1號黑飛輪時幾乎一樣…且好像…更有親近感…這個有點奇怪…
但這--還是使阿三又充滿了自信--
接下去的一步纔是關鍵的一步,就是要讓這個小黑圓盒子--先變小、變到最小--
然後是要讓小黑圓盒子--變大!變到最大--看看這個5號黑飛輪的外表到底是能有多大--
先試一下把飛輪變小吧--
阿三發出了指令:手點的加連物--小黑墨石圓盒子--變小!
8秒鐘後,小黑墨石圓盒子纔有反應:抖了一抖,靜止後、就變成直徑為18公分、厚度為6公分的一個小黑圓盒子了…
對摺變小!
第二變還會是這樣嗎?
阿三又發出了指令:手點的加連物--小黑墨石圓盒子--再變小!
5秒鐘後,又是一次抖動,小黑墨石盒子--變成9公分直徑、3公分厚度的小黑圓盒子了…
果然是對摺變化!
還能變小嗎?阿三心跳都有點加快了,又一次的發出了指令:手點的加連物--小黑墨石圓盒子--再變小!
又是5秒鐘後,又一次的抖動,小黑墨石圓盒子--冇有變化!
哦--9公分直徑、3公分厚度--就是它的最小狀態--
再接再厲--開始反向操作--
阿三又發出了指令:手點的加連物--小黑墨石圓盒子--變大!
5秒鐘後、小黑墨石子抖了一抖,變成直徑36公分、厚度12公分的大小了…
哦--直徑36公分、厚度12公分--就是它的原點狀態--
那麼,連續三變大,會是倍增式變大嗎?
阿三又發出了指令:手點的加連物--小黑墨石圓盒子--變大!變大!變大!
5秒鐘後,小黑黑石圓盒子--抖了一抖,變成72公直徑、24公分厚度了--
又3秒後,小黑墨石圓盒子又抖了一抖,變成144公分直徑、48公分的厚度了--
又3秒後,小黑墨石圓盒子又抖了一抖,變成288公分直徑、96公分的厚度了--
這時的小黑墨石圓盒子,已不能再算是個小圓盒子了--而應該叫做…就叫5號黑飛輪了--
這個黑飛輪--更像個扁圓形的車輪子,周邊也像1號黑飛輪一樣--是直上直下的側壁麵,與上頂麵和下底麵的連接處是圓角連接,在周邊的側邊麵上,均等的分佈著4個門洞…
嗨--這個5號黑飛輪--是有4個門洞的、正好可以針對東、西、南、北4個方向…
阿三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這5號黑飛輪--變得最大,是個什麼狀態--
阿三又發出了指令:手點的加連物--5號黑飛輪--變大!變大!變大!
也不知道是不是叫它為5號黑飛輪後--變得更容易分辨或識彆了,這次,第一變、隻用了3秒就開始執行了,第二變、第三變也仍是保持著3秒執行一次--
變化後的5號黑飛輪的狀態是:
第一變:直徑是576米、厚度(高度):192米,
第二變:直徑--1152米、高度--384米--
第三變:直徑--23米、高度--77米…
哇哈--龐然大物一個!比獅族的120型飛輪--還要大!
5號黑飛輪--這就夠威武了!不用再變大了…
微微和老二不知什麼時候也來到阿三身邊了,情不自禁的也發出了感歎聲…
老二:哇--老公,這個飛輪、好大呀!
微微:老公--我想快點打開它的門,進去看看…
阿三:我也想啊--可是,你們猜想一下,打開門後,會有什麼東西來迎接我們呢?
微微:這--可能是更加濃烈的藍黑色的氣團吧--
老二:最好是--有自動識彆係統--不給我們噴藍黑色的氣團了…
阿三心裡一想--這當然是好了,可是--有可能嗎--
微微:可能--我們的1號黑飛輪、也是有自動識彆係統的,隻是我們冇想到、冇有去發現、冇有去啟用…
阿三:是啊--這是很有可能的…
按照打開1號黑飛輪門洞的經驗,打開這個5號黑飛輪--是不是也可以是先建立手-物加連--然後就直接下指令--請5號黑飛輪--開門?
要不要用黑捧錘來增加加連的強度呢--
阿三:微微、老二--你們兩個退後一點、遠程的加連我--我來試著加連它--指令它開門--試一試--
微微和老二都噢了一聲,向後退了20米左右,又都各自向阿三發出了遠程加連的請求--
阿三先應允了微微和老二的遠程加連的請求、再拿出了黑棒錘、點在了5號黑飛輪的一扇門洞的邊框位置、啟動了手-物-物的加連--
這次加連很快就成功了--隻用了6秒時間--
阿三又開啟了自己的小能量包的化字決程式、以防被更濃烈的藍黑氣團噴蓋…
隨後,阿三就發出了指令:5號黑飛輪--請開門吧--
5號黑飛輪的一扇門--高度5米、寬度2米、無聲無息的移開了--冇有藍黑色或藍白色、其實就是冇有氣團噴蓋阿三…
這是怎麼回事?這5號黑飛輪的門是不設防的?
阿三有點懵…但還是大著膽子朝5號飛輪的內部看了看--
裡麵空空如也--一片黑暗--
門檻下一有個半圓形的凹槽--引起了阿三的注意--巡著這個凹槽看去--這個凹槽竟整整的在繞著黑飛輪底平麵與側壁麵連接處、有一大周圈--
而在這一大周圈的凹槽裡、隻有在每個門框下有3個小圓片餅--
能量池片的小圓餅!阿三一拍腦門,記起來了--這一圈凹槽是裝配能量池小圓餅的…
整整一洞的小能量池小圓餅--還在東麵那個小山包地底下的68深的小石洞裡、還冇取出--移過來呢--
門能打開--就因為門框下的凹槽裡還留有3片能量池小圓餅--
飛輪內一片黑暗--不用說--就是冇有能量供應了--
微微和老二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微微:老公…我這就去把那一洞的能量池小圓餅片都給移過來--
阿三:你們這樣--
微微、你從垂直的小圓洞下去--下到80深處、負責把那一洞的小圓餅從東麵小山包底下的那個洞中、經120米的小隧道向下移動--移到垂直向下的小圓洞的底下--
老二則在垂直的小圓洞的上口--負責把小圓餅從小圓洞底下上移出洞口--再平移到5號黑飛輪裡麵來--
你們就這樣接力式的傳移--免得小圓餅片在移動時被碰壞了--
明白了嗎--
微微和老二異口同聲的答應一聲知道啦--就先後啟動了整體纏移--向西麵的小山包飛過去了…
20秒後,就見一個個能源池小圓餅、頭尾相接、連成一串--向5號黑飛輪飛過來了--
在5號黑飛輪門邊的阿三也就隨即啟動了整體纏移--用了撥字決--把移過來的小圓餅都一一的撥入了5號黑飛輪裡麵的那圈凹槽裡--
那小圓餅的數量--確實的是有不少--移了近170秒,才使移過來的小圓餅裝滿了5號黑飛輪裡麵的那一整週圈的半圓形凹槽--
還有小圓餅在飛過來…阿三隻好把這些小圓餅堆在一邊--
又移了近200秒,小圓餅纔算移完了…
遠在50多米外的老二、通過遠程加連的連接、在阿三的腦子裡響起聲音來了:老公,微微在問:可以出洞來了嗎--要不要把那兩個藏過5號黑飛輪的和小圓餅片的小山洞都堵死?
阿三:你們這樣--
兩人都先出來,然後在垂直向下80米的小圓洞裡--在離上出口15米左右的位置處、沿水平方向、南北走向--各分解移離出一節20米左右長度、直徑15米的小山洞來--移離出來的碎渣石末就直接填入垂直上下的小圓洞裡--
等填入的碎渣坭末齊平到小圓洞下16米的位置時,用石末把垂直向下的那個小圓洞的上口再給填入1米--用分解回移法--一直填到齊平至15米的深度時為止--要使填平的地麵融合得就像是原來就是地底麵似的--
明白了嗎--
微微:老公--你這是要我們做一個15米深、然後是南北走向的假洞--是吧--
阿三:是的--你們還可以在這個南北走向的假洞裡移進去一點東西、什麼動物骨頭啊、植物枝條啊…都可以,越古怪越好--
微微:老公--我們有數啦--要不--乾脆在南北向的假洞壁上,再刻點獅子的畫像--可以嗎?
阿三哈哈一笑:也可以,隨你們刻好了--隻是彆刻得太多了太好了,反而弄巧成拙--弄好了就趕快回來--我們來好好的研究一下這個5號黑飛輪--
微微噢了一聲,就不再發聲了。
阿三也就不管微微和老二是在怎麼弄的了,隻是走進了5號黑飛輪、以左手扶撫在5號黑飛輪的內壁上,又啟動了手-物加連--
這回隻用了3秒,就加連成功了。
接下來--該怎麼辦了呢?阿三不知所措了,隻是試探性的發了一個指令:現在--請全麵啟用5號黑飛輪的操控係統--
阿三知道--5號黑飛輪--應該是有一個操控係統的--
隻是不知道該怎麼去啟用、可不可以這麼說、這麼說了有冇有效果…
10秒鐘後,在黑飛輪裡--在底平麵與側壁麵連接處一圈半圓形凹槽裡的、由小圓餅片疊連在一起、像盤著一根彈簧似的能源池小圓片--集體的閃亮了一次--
接著就是上頂麵周邊亮起了一圈淡藍色的光圈--
接著是上頂麵中心約直徑1米的一個圓圈塊內亮起了淡藍色的光景--顯然是正上方的螢幕裡的畫麵--天空上淡藍的背景、一絲絲的白雲--
再接著:三扇冇打開的門麵上,也亮了起來--也是個門麵螢幕、展現的就是各個門洞正對著的飛輪外的場景畫麵--
並在三個門洞的上麵,亮起了一排藍色的字元--
一切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又似有所不同…
最顯眼的是:在5號飛輪裡--中心固定圈塊--直徑是1米左右--
邊圈固定圈塊--是一個10米寬的環圈帶--
10米寬的環圈與中心圈塊之間的、有個看上去隻有122米寬的一個環圈帶--
阿三知道--這個環圈帶肯定也是個變化空間區塊--
阿三隨即就走過10米寬的邊圈固定圈塊,邁入了這個變化空間區塊--
果然--人一進入這個區塊,立刻就感受到了--自已是站在366米寬度的一個環形的變化空間裡了--環形圈的中心直徑1米、外圈直徑是828米…
阿三由衷的感歎--5號黑飛輪--牛啊--太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