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長安多麗人 > 第159章 種瓜被參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長安多麗人 第159章 種瓜被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綽趕緊找來紙筆,將配方記錄下來。

說乾就乾。

言:劉學士莊田有泉,不務稼穡,而種瓜於旱年。瓜成,高價鬻之,市價因之亂。其行為,引民心向利,棄耕種之本,而趨利之末,有損於農桑之大計。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大旱之年,她莊子上自有水源卻不種糧食,而是種西瓜,還高價售賣,獲利極豐。此舉擾亂市場,給百姓帶了不好的頭,讓他們隻顧種賺錢的東西,不種糧食,破壞了農桑國本。

劉坤對這次彈劾如臨大敵。將妻子兒女都叫到自己書房,商討對策。

“上書彈劾綽綽的蘇瑾年是浙西人,從前是李錡的門客。”他道,“綽綽出的那本農書也被參了!”

劉綽心中冷笑,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種瓜於旱年也是罪過。

劉謙氣道:“他這是受命給趙翰文那廝報仇呢!身為禦史卻甘為他人傀儡,徇私報複,真是卑鄙!”

劉珍也道:“馮家的案子過去了那麼久都沒見他們有什麼動靜,原是在這裡等著呢!綽綽出了那本農書,本是為了讓更多百姓學會套種之法,到了他們嘴裡倒成了引民心向利?可關中這麼多縣又不是隻有咱們種了西瓜?難道他們也是捨本逐末?真是豈有此理!”

劉坤無奈道:“雖是攜私報複,他這摺子寫得也算在情在理,讓人難以辯駁。你們也知道,夏日裡西瓜市價雖的確是每斤在六十錢到八十錢之間,可後來咱家莊子上產的瓜比市價要貴上兩三倍。”

曹氏不服氣道:“郎君,你到底是站那頭的?你那四百畝職田,還有咱家前前後後購置的另外五百畝地不都是種的粟米?那七百畝是綽綽的地,她想種什麼就種什麼。咱家這麼多地,不過就是在棉花地裡套種了三百畝地的西瓜,這也成了罪過?他們不就是眼紅綽綽種西瓜賺了錢麼?我就不信,夏天的時候他們沒吃過綽綽莊子上產的西瓜。買的人太多,瓜實在供不上,咱們才把價定成六十錢一斤的。出了莊子後,他們再炒成什麼價格,與咱們有什麼相乾?再說了,就算綽綽不種西瓜,種的是粟米,那也是咱家自己的糧食。有了饑民,咱們施粥放糧,那是咱家自己的功德。不放,那誰也說不著啊!”

劉蓉突然道:“常言道,物以稀為貴。今年的西瓜貴,是因為大旱之年西瓜減產,又不是咱們哄抬的物價。咱家的西瓜賣得好,是因為上市早,賣相也好。不管後麵被倒賣的價格是多少,但瓜出莊子的時候,樁樁件件都是記了賬的,不怕查賬。”

一家人都瞪大了眼睛看著劉蓉。

曹氏誇道:“郎君,我就說咱們蓉兒越來越練達了吧?她正說在了關鍵之處!”

劉謙喜道:“是啊,長姐說得對,咱們記了賬的。”

劉坤的臉色也緩和了許多,他道:“還有一個關鍵之處,種瓜是春天的事,賣瓜是夏天的事。綽綽的農書得到明年春耕時才用得到。尚未翻到明年,他如今就參綽綽引民心向利,捨本逐末,未免早了些。”

曹氏見劉綽一直沒說話,關切道:“綽綽,你怎麼了?可是被禦史彈劾害怕了?放寬心,咱們身正不怕影子斜,一會兒讓你阿耶代你寫個自辯折就是了。”

劉珍也道:“是啊,你放心好了,你是宮廷女官,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你去朝堂奏對的。所以,不必害怕!”

劉綽笑著道:“大兄,你想到哪裡去了?依我看,這自辯摺好上。一句話便可堵住他們的嘴!春日裡播種的時候,誰都不知道今年會是大旱之年啊!這位蘇禦史分明就是事後諸葛!正如阿耶所說,若是明年關中百姓皆效仿我種西瓜不種粟米才導致饑荒,那是我的罪過。可饑荒的根源問題還是大旱,不是我種了三百畝地的西瓜,不是麼?更何況,收了西瓜後,我又種了秋菠菜和冬小麥,地裡並非任何糧食都沒種,不過是輪作而已。這些都是在這位蘇禦史彈劾我之前發生的。此人對農事可謂狗屁不通,就跳出來彈劾人,也不怕貽笑大方。我那套種之法的農書究竟是何效用,也得看百姓們怎麼說。”

劉蓉讚道:“綽綽說得對。似今年這樣的大旱,根本無處修渠引水。咱們莊子上的井已經幫了周遭許多莊戶了。真要細說起來,非但無過,還有功勞。這些禦史言官,有這麼多功夫,他不如研究研究如何祭天祈雨,求天降甘霖。”

曹氏道:“可莊稼已經欠收了。現在祭天祈雨是不是有點晚了?”

劉坤微笑道:“你們娘倆說什麼呢?聖人早就下旨從江南調了糧食進京。此等時候,調糧纔是關鍵,祈雨可不管用。”

家庭會議後,劉綽文思泉湧,很快就把自辯摺子寫好了。

臣劉綽稽首,謹奏:

近聞禦史台有言,謂臣莊田不務稼穡,而種瓜以圖利,因而市價騰貴,民心動搖。臣聞之,不勝惶恐,今特上書,以陳其實。

臣之莊田,本無清泉,乃臣懷仁心,收留退伍軍人,彼等以軍旅所學,助臣鑿井及泉。此井之成,非為私利,實為解周遭民眾之渴。臣之種瓜,初非預知大旱,實出偶然。瓜生之後,方遇旱災,此天意也,非臣所能逆料。

臣種瓜之初,本意非為逐利,乃試新法,冀望豐產,以增莊田之收。不意天降大旱,瓜價因而騰貴,此非臣有意為之,實市情使然。臣之瓜,出莊子時,定價公允,未嘗高抬,有賬可稽,有據可查。

至於禦史所謂引民心向利,棄耕種之本,此言差矣。臣之莊田,廣種粟米,未嘗荒廢。瓜田僅其中一隅,且臣之農書,意在推廣輪作套種之法,使民知節水增產之道,非教民捨本逐末。

今臣被參,心甚不安。然臣自問行事,無愧於心,無負於民。伏乞聖上明鑒,察臣之誠,辨是非之端,臣不勝感激涕零之至。

臣劉綽再拜,謹奏。

“哈哈哈哈,這個劉綽真是名不虛傳,才思敏捷,伶牙俐齒。蘇瑾年根本不是她的對手。”李適拿著劉綽的摺子看了又看道,“參她的摺子雖多,卻都不如她寫的務實。今日,朕把她的摺子直接扔到了那幾個禦史麵前。這些平日裡不依不饒的沽名釣譽之徒,一個個都啞口無言,麵紅耳赤。”

一旁的楊誌廉道:“劉學士博學多才,廚藝好,醫術好,有詩才,又頗通農學之事。還是聖人神目如炬,給郡主們找了個好女師。”

“她今日午後也有課吧?”李適問。

“是,劉學士此刻怕是已經到了內文學館。”

“去,把她給朕叫來。”

“是!”

沒多久,劉綽就被帶到了李適麵前。

“臣劉綽,拜見陛下!”

“劉綽,知道朕為什麼叫你過來麼?”李適麵無表情道。

“聖心難測,臣愚鈍,就不獻醜了。”劉綽笑著道,“不過陛下,臣真的是冤枉的。”

“朕也沒說你有罪啊。朕問你,馮氏女一案,你對朕可有怨言?”

“臣不敢!”

李適笑道:“是不敢,卻不是沒有。好,你有何怨言,倒是說來聽聽。”

劉綽心道,好嘛,不愧是皇帝,這理解力很不錯。

她壯著膽子道:“初時,臣的確是有些怨言。您雖給了臣一個月的期限,卻將案子壓在了京兆府,又將韋府尹調職,這分明就是想放趙侍郎一馬。可後來仔細一想,臣便明白了陛下的良苦用心。”

“哦?你說說看,朕有何良苦用心?”李適來了興致,身體微微前傾。

“關中大旱,年底定有饑荒。無論是漕運調糧還是管理賑災,都用得到戶部。趙侍郎任度支員外郎多年,此時留在戶部尚有大用。陛下英明神武,自然是想通過此事告訴臣,為人處世需謹慎,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而且,經此一事,臣也深刻體會到了官場的複雜。今後,臣定當更加小心謹慎,不辜負陛下的期望。”劉綽叩頭說道。

為了維護皇帝的麵子,她一點沒敢提李錡。

李適滿意地點點頭,“你能如此想,朕甚感欣慰。不過,此案雖已了結,但你仍需引以為戒。在其位,謀其政。否則,就會四處樹敵,招致反撲。”

“謝陛下教誨,臣謹記在心。”劉綽再次叩頭。

“顧尚書今日來上朝了。聽聞是你治好了他的風疾?”

“是太醫署諸位太醫一起努力的結果,臣不敢獨自居功。”劉綽小心道。

“朕找你來,是為了太子的事。這段時日,太子身體不適。太醫署的太醫們聯名上書,請你一同參與診病,你可願意?”

劉綽心道,您都這麼說了,我還能說不願意麼?

“回陛下,臣雖不才,定當儘心竭力!”劉綽再拜道。

“好了,你下去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