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香事:調香師的盛唐浮沉 第201章 敦煌尋香:壁畫中的盛唐香韻密碼
-
從巴黎返回的飛機降落在首都機場時,秋日的陽光正透過雲層,灑在停機坪上,溫暖而明亮。蘇合香手中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證書還帶著油墨的清香,與她衣襟間淡淡的沉香氣息交織在一起,那是跨越千年、又走向世界的香氣。蕭策走在她身側,始終保持著半步距離,目光沉穩地護佑著她;蘇念唐則捧著一疊剛收到的郵件,臉上滿是掩飾不住的興奮。
“媽,您看!敦煌研究院發來的邀請函!”剛走出機場通道,蘇念唐就迫不及待地將一封印著莫高窟標誌性飛天圖案的郵件遞到蘇合香麵前,“他們說,最近在整理壁畫時,發現了多幅與唐代香文化相關的畫麵,想邀請您帶領團隊一起研究,尤其是希望能結合‘長安十二香’,解開壁畫中隱藏的香文化密碼。”
蘇合香接過邀請函,指尖撫過那細膩的紙張和靈動的飛天圖案,心中瞬間湧起一股強烈的悸動。敦煌莫高窟,那是絲綢之路上的文化瑰寶,是盛唐文明與西域文明交融的見證。她曾在盛唐的典籍中讀到過關於敦煌的記載,知道那裡不僅有精美的壁畫和雕塑,更藏著無數關於貿易、文化、信仰的秘密。而香文化,作為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必然也在那些千年壁畫中留下了印記。
“敦煌……”蘇合香輕聲念著這個名字,眼中閃爍著嚮往的光芒,“那裡的壁畫,一定藏著‘長安十二香’在絲綢之路上傳播的痕跡。我們必須去。”
蕭策看著她眼中的光彩,笑著點頭:“也好,就當是去散心。經曆了巴黎的忙碌,敦煌的大漠風光,或許能讓你好好休整一下。而且,我也想看看,那些壁畫中記載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不是與我當年在西域修建的一樣。”
半個月後,蘇合香帶領著由博物館研究人員、傳習基地骨乾組成的團隊,與蕭策、蘇念唐一同踏上了前往敦煌的旅程。當火車緩緩駛入河西走廊,窗外的景色漸漸從綠意盎然變得蒼涼壯闊,戈壁灘上的芨芨草在風中搖曳,遠處的祁連山雪峰皚皚,彷彿一幅流動的盛唐邊塞畫卷。
“媽,你看那片戈壁,是不是和《香經》中記載的‘西域香路’很像?”蘇念唐指著窗外,興奮地說道,“當年,西域的**、冇藥、安息香,就是通過這樣的道路,源源不斷地運往長安,成為‘長安十二香’的重要原料。”
蘇合香點點頭,目光悠遠:“是啊,這條路上,不僅有香料,還有文化、信仰和友誼。千年前,胡商們帶著香料,穿越沙漠戈壁,曆經千辛萬苦來到長安;千年後,我們帶著‘長安十二香’的傳承,沿著同樣的路線,去尋找香文化交流的印記。這或許就是傳承的意義吧。”
抵達敦煌後,敦煌研究院的副院長李博早已在門口等候。李博是一位資深的敦煌學研究者,對莫高窟的壁畫有著深入的研究。見到蘇合香一行,他熱情地走上前:“蘇老師,歡迎來到敦煌!久仰您複原‘長安十二香’的壯舉,這次能邀請到您,真是我們的榮幸。”
“李院長客氣了。”蘇合香笑著迴應,“能有機會研究莫高窟壁畫中的香文化,是我們的幸運。希望通過這次合作,能讓更多人瞭解中華香文化在絲綢之路上的傳播與融合。”
稍作休整後,李博便帶著蘇合香團隊走進了莫高窟。當厚重的木門被推開,一股混合著泥土、顏料和歲月氣息的味道撲麵而來。昏暗的洞窟中,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壁畫在燈光的照射下緩緩展開,飛天反彈琵琶,力士威武雄壯,商旅絡繹不絕,佛國莊嚴神聖……每一幅壁畫,都彷彿在訴說著千年之前的故事。
“蘇老師,您看這邊。”李博帶著眾人來到一個唐代開鑿的洞窟前,指著西壁上的一幅壁畫說道,“這幅《胡商獻寶圖》,描繪的是西域胡商向大唐皇室獻寶的場景。您仔細看,胡商手中捧著的器物,還有駱駝背上馱著的包裹,我們推測,裡麵裝的很可能就是香料。”
蘇合香湊近壁畫,藉著燈光仔細觀察。壁畫中的胡商高鼻深目,身著異域服飾,手中捧著一個精緻的鎏金銅盒,盒子上雕刻著精美的纏枝蓮紋,與她在盛唐宮中見過的香料盒極為相似。駱駝背上的包裹上,也畫著一些不規則的圓形圖案,似乎是香料的象征。
“冇錯,這應該就是香料。”蘇合香肯定地說道,“這種鎏金銅盒,在盛唐時期,是用來盛放珍貴香料的。而駱駝背上的包裹,從圖案來看,很可能裝的是**和冇藥——這兩種香料,是‘長安十二香’中‘安息香’的重要成分,主要產自西域。這幅壁畫,生動地再現了當年西域香料傳入長安的場景。”
團隊中的研究人員立刻拿出相機和筆記本,仔細拍攝、記錄著壁畫中的細節。蘇念唐則用畫筆,小心翼翼地勾勒著胡商手中的香料盒和駱駝背上的包裹,她想把這些圖案帶回博物館,融入到“長安十二香”的數字化展陳中。
隨後,李博又帶著眾人來到另一個洞窟。這個洞窟的壁畫,描繪的是唐代宮廷生活的場景。畫麵中,宮女們正手持香具,在宮殿中焚香,香菸嫋嫋,瀰漫在整個宮殿中,營造出一種溫馨而雅緻的氛圍。
“蘇老師,您看這幅《宮廷焚香圖》,宮女們使用的香具,還有焚香的方式,是不是與您在盛唐宮中的經曆相似?”李博問道。
蘇合香的目光落在壁畫中的香具上,眼中泛起了淚光。壁畫中的青銅香爐,造型古樸典雅,與她當年在興慶宮中使用的香爐幾乎一模一樣;宮女手中的香篆,也是她當年經常使用的樣式。焚香的方式,更是與盛唐宮廷的禮儀完全一致——先將香灰平整地鋪在香爐中,用香篆印出花紋,再將香粉填入花紋中,點燃後,香氣便順著花紋緩緩散發出來。
“太像了……”蘇合香聲音有些哽咽,“這就是盛唐宮廷的焚香場景。冇想到,千年之後,我們還能在敦煌的壁畫中,看到如此真實的畫麵。”
蕭策輕輕拍了拍她的後背,安慰道:“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它能跨越千年,將曾經的場景完整地保留下來,讓我們得以重溫曆史。”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蘇合香團隊沉浸在莫高窟的壁畫世界中,逐一排查著與香文化相關的畫麵。他們發現,莫高窟的唐代壁畫中,與香文化相關的內容遠比想象中豐富——有描繪僧侶焚香禮佛的《佛前焚香圖》,有展現民間百姓用香驅邪避疫的《市井用香圖》,還有記錄絲綢之路商旅用香提神醒腦、驅趕蚊蟲的《商旅焚香圖》……每一幅壁畫,都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唐代香文化的繁榮與普及。
更讓他們驚喜的是,在一幅《盛唐香宴圖》的壁畫中,他們發現了多幅與“長安十二香”相關的畫麵。壁畫中,一位身著官服的男子正手持香具,向眾人展示著十二種不同的香料,每種香料都盛放在一個精緻的琉璃瓶中,琉璃瓶上的花紋與蘇合香複原的“長安十二香”琉璃瓶極為相似。畫麵下方,還畫著一些文字註解,雖然大部分已經模糊不清,但依稀能辨認出“沉香”“鬱金香”“龍涎香”等字樣。
“李院長,您看這些琉璃瓶和香料,是不是與‘長安十二香’一一對應?”蘇合香指著壁畫,激動地說道,“還有這些文字註解,雖然模糊,但能看出是對每種香料的產地、功效和使用方法的介紹。這幅壁畫,很可能就是‘長安十二香’在絲綢之路上傳播的直接證據。”
李博也十分興奮:“蘇老師,您這麼一說,我也覺得很像。之前我們隻覺得這幅壁畫描繪的是唐代的香宴場景,冇想到竟然與‘長安十二香’有關。如果能證實這一點,不僅能豐富我們對敦煌壁畫的理解,還能為‘長安十二香’的曆史傳承提供重要的實物證據。”
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推測,蘇合香讓團隊將壁畫中的琉璃瓶、香料樣式與自己複原的“長安十二香”進行對比,同時查閱《香經》等相關典籍,尋找文字註解的線索。蕭策則利用自己對唐代曆史的瞭解,結合壁畫中的人物服飾、建築風格,推斷出這幅壁畫的創作年代大約在唐玄宗開元年間,與“長安十二香”在盛唐宮廷盛行的時期完全吻合。
經過一週的深入研究,蘇合香團隊終於得出結論:莫高窟唐代壁畫中的多幅畫麵,都與“長安十二香”有著密切的關聯。《胡商獻寶圖》展現了“長安十二香”原料的來源,《宮廷焚香圖》再現了“長安十二香”的使用場景,《盛唐香宴圖》則詳細記錄了“長安十二香”的種類、特征和使用方法。這些壁畫,與《香經》中的記載相互印證,填補了“長安十二香”在絲綢之路上傳播的曆史空白,證明瞭“長安十二香”不僅是盛唐宮廷的禦用香,更是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研究成果公佈的那天,敦煌研究院舉行了一場隆重的新聞釋出會。蘇合香在釋出會上,詳細介紹了團隊的研究發現,展示了壁畫中的香文化元素與“長安十二香”的關聯證據。當一幅幅壁畫照片與“長安十二香”的複原樣品同時出現在大螢幕上時,現場的媒體記者和文化學者都驚歎不已。
“蘇老師,您的研究太有意義了!”一位來自中央電視台的記者說道,“這些壁畫,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瞭解‘長安十二香’在絲綢之路上傳播的大門。這不僅是對香文化研究的貢獻,更是對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補充。”
一位敦煌學學者也激動地表示:“蘇老師的研究,讓我們對莫高窟壁畫的理解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原來,這些壁畫中還藏著這麼多關於香文化的秘密。未來,我們希望能與蘇老師團隊開展更深入的合作,挖掘更多壁畫中的香文化元素。”
釋出會結束後,蘇合香站在莫高窟的崖壁前,望著遠處的大漠落日,心中感慨萬千。千年之前,“長安十二香”的香氣隨著絲綢之路的商旅,飄向西域,融入敦煌的壁畫之中;千年之後,她帶著“長安十二香”的傳承,來到敦煌,從壁畫中打撈起那些被遺忘的香氣記憶。這是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是文化傳承的力量,更是中華文明包容開放、交流互鑒的生動體現。
蕭策走到她身邊,遞過一杯溫水:“在想什麼?”
蘇合香接過水杯,笑著說:“我在想,千年前的調香師,或許從未想過,他們調製的香氣,會以這樣的方式,流傳千年。而我們,作為傳承人,不僅要複原這些香氣,更要讓這些香氣背後的文化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會的。”蕭策看著她,目光堅定,“有你在,有念唐在,有這麼多熱愛香文化的人在,‘長安十二香’的故事,一定會被永遠傳承下去。”
蘇念唐也走了過來,手中拿著一幅剛畫好的速寫——畫麵中,莫高窟的飛天正捧著“長安十二香”的琉璃瓶,在大漠的上空飛舞,香氣化作五彩的雲霞,瀰漫在整個河西走廊。
“媽,蕭叔叔,你們看!”蘇念唐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作品,“我想把這幅畫作為‘長安十二香’絲綢之路特展的海報,讓更多人知道,‘長安十二香’不僅屬於長安,更屬於整個絲綢之路,屬於整個世界。”
蘇合香看著畫中的飛天與香瓶,眼中滿是欣慰。她知道,這次敦煌之行,隻是一個開始。未來,她將帶著團隊,沿著絲綢之路,繼續尋找“長安十二香”的傳播痕跡,讓這份千年香韻,在新時代的絲綢之路上,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夕陽的餘暉灑在莫高窟的崖壁上,給壁畫中的飛天、商旅、僧侶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空氣中,彷彿還殘留著千年前的香料氣息,與“長安十二香”的醇厚香氣交織在一起,訴說著跨越千年的文化傳承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