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天生犟骨,養娃皇權兩不誤 509
聰明反被聰明誤
這一回,她趁夜來訪,卻沒有避人耳目。
輕車簡從,跟車的太醫女官侍從,卻都是她常用的,明眼人一看便知。
這個時候宮門就要落鑰,謝皇後特意挑了這個時段,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一趟秘密行程。
對此,秦瑤光並不意外。
她還以為前兩日謝皇後就該出現了,沒想到她為了燕元安能沉得住氣。
先將她重病的訊息放出,見火候鋪墊得差不多了,才來尋她。
把事情做得自然而然,不招人懷疑。
謝皇後縱有千般不是,對兒子的好卻沒話可說。
既然她正式來訪,秦瑤光便帶著淳寧和孩子們正式接待。
卸了門檻,讓謝皇後的馬車直接駛入華沐堂。
匆忙中,秦瑤光換了一件見客的外裳,孩子們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
馬車簾子掀開,還沒見著人,一股濃鬱的藥味就從裡麵飄出,謝皇後扶著貼身侍女如芳的手走出來,臉色蒼白。
她這份蒼白,一半是裝的、一半是心病。
明知親生兒子就在京城,卻不能得相認,這種煎熬生生讓她瘦了好大一圈。
再加上她為了不讓人生疑,夜夜熬到後半宿才睡。
得益於她一向精心保養的好底子,才沒有把身子熬垮,籠罩著一種疲憊的憔悴,眼底有著濃重的青黑色。
卻在將目光投向燕元安的一刻,充滿神采。
彷彿整個人都重新活了過來。
“快快起來……”
謝皇後一句話沒說完,就轉過頭去掩口輕咳了幾聲,如芳忙奉上茶水。
她著急地揮揮手,意思是讓他們趕緊都起身,哪裡捨得讓兒子拜她呢?
秦瑤光會意,讓孩子們都起來。
她和謝皇後之間不用互相見禮,淳寧帶著孩子們起身後,便站在原地,掩不住內心好奇。
看來傳言皇後病重,所言非虛,這身子難道就弱成這樣,連一句話都說不全?
好奇之餘,淳寧還有些後怕。
想當初,她的身子骨也很弱,多虧跟著皇姐每日晨練,如今纔好了些。
燕元安維持著見禮的姿勢,緩緩放開交握的雙手,沒忍住悄悄看了謝皇後一眼,掩不住心底關切。
人心都是肉長的。
何況這位是他的生母,還竭儘全力對他這樣好。
想方設法替他尋來學義先生,又不惜自損也想將他接到身邊去。
反觀他自己,卻有所保留。
直到此時,他都沒想過要跟生母坦白一切。
他年紀雖小,卻已經對局勢看得分明,謝家和母親並不是一條路子,甚至和天下人走的都不是同一條路。
燕元安心裡升起愧疚,收回目光。
秦瑤光走上前,挽住謝皇後的胳膊說:“夜涼風大,皇後娘娘怎麼趁夜來了,快快請進。”
謝皇後輕輕喘了一口氣,衝她點點頭。
看見有淳寧在,也不影響她的目的,以她如今的身體狀況,也不擔心被人懷疑。
眾人都進了室內,秦瑤光讓人上了溫養的茶水,就問她為何來此。
謝皇後用胳膊肘支在椅子扶手上,以手支額,對如芳吩咐:“你來說。”
她氣息虛弱,令聽者不忍。
燕元安放在膝蓋上的手指微屈,抓皺了墨藍色的襴衫的布料。
隨身的太醫坐在下首處,隨時聽令。
如芳屈膝領命,將謝皇後的訴求對秦瑤光和淳寧一一稟來。
還是那個必須命中貴人才能解除厄運的由頭,但和那天晚上相比,如今拖著一副病軀的謝皇後,更讓人信服。
如果不是秦瑤光知道一切的來龍去脈,她就真信了。
所以淳寧聽得目瞪口呆,一個勁拿眼去瞧燕元安,忍不住驚訝:“沒想到,我們元安還是皇後娘娘命中的貴人。”
在她心裡,這幾個孩子都還隻是燕長青的外室子。
哪怕她打心眼裡喜歡,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淳寧哪裡知道,謝殊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要挑撥燕長青和秦瑤光的夫妻關係,才讓自己的嫡親孫子背上了外室子的不光彩名聲。
又因為當年的謀劃,對兩人有天然的不信任,不敢把事情真相對秦瑤光和盤托出。
這纔有了謝皇後如今的煎熬。
“是啊……”
謝皇後笑容虛弱,用絲帕擋在口邊:“本宮也很意外。”
她的容貌雖然隻是中等之姿,通身氣度不減,蒼白的病容反倒令她添了幾分病美人之態。
“還望皇姐看在血脈親情的份上,允了我的請求。”
這個“血脈親情”的詞,就用得很是巧妙。
不知道的,以為她指的是秦瑤光跟皇帝是嫡親姐弟這一層關係;知道的,自然就明白她說的是自己跟燕元安。
她望向燕元安,目光裡混著歉疚、疼愛等種種情緒。
為著她錯過的這些年,也為他所受的這麼多苦。
從謝殊口裡,她知道燕長青之所以能知道這件當年秘辛,是因為霜葉告訴了燕元安,他才根據這些線索去查證推測得來。
那燕元安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就是他的生母呢?
這個問題橫亙在謝皇後心裡,卻不敢問,甚至不敢觸碰。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很顯然燕元安是知道的。
可她寧願欺騙自己,方能忽略兒子待她的客氣疏離。
麻痹自我,總好過心疼。
究其因果,是她這個做母親的不是,沒有保護好繈褓中的兒子,才會令他顛沛流離,吃了這許多苦頭。
聽見謝皇後這句話,燕元安的眼眸閃了閃。
秦瑤光目露同情之色:“皇後,見你為怪病所苦,我自然不會袖手旁觀,隻是……”
她看了一眼燕元安:“此事畢竟跟元安有關,我想,不如聽聽他的想法。”
謝皇後沒有像那個晚上一樣,直接要將燕元安接回她身邊,把話說得很含糊,可進可退。
所以,至於要不要去、怎麼去、去多久,等等細節都值得仔細商榷。
她問過燕元安,他的回答是一個月不超過五日。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情況又不同了。
謝皇後的付出她都看在眼裡,不如問問孩子自己的意思。
置身事外的淳寧忍不住問:“元安,你要真去了宮裡,書院這邊的功課怎麼辦?好不容易纔拜了學義先生做老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