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天生犟骨,養娃皇權兩不誤 607
荒謬
他簡直不懂這些人腦子裡麵都在想些什麼。
都火燒眉毛了,還有閒情逸緻在大殿上吵吵嚷嚷,爭個你死我活。
皇帝指著謝殊:“來,謝愛卿你說句話,是將敵人拒之門外,還是用入城堅守?”
謝殊出列,慢吞吞道:“陛下容稟,勤王聖旨已發,河北河東、劍南嶺南、還有隴右道、關內道各大都督都護、各級將領皆率兵來援。”
他算是看透了,在這個節骨眼兒上,他說什麼都沒人聽。
何必做那個出頭鳥,來惹人嫌?
汝陽王想要篡位,作為對方曾經的盟友,他自問對汝陽王的瞭解,更甚他人。
當初,是自己翻臉在前,將汝陽王趕出京城。
被對方記恨,理所當然。
不過,謝殊並不認為一切都沒有談判的餘地,就看放上的籌碼是否足夠。
而百年謝家,就是他最大的倚仗。
他不急。
就算汝陽王當真攻進來,他也不急。
大不了就不當這大司徒了,全身而退隱入幕後,擇機再起便是。
世家起起落落,乃是常事。
他從來就沒有妄想過,要萬古長青。
在他執掌權柄的十餘年期間,謝家所獲得積累下的資源,遠勝於此前幾十年,夠本了。
至於女兒,她雖是皇家婦,四皇子卻是汝陽王的血脈,保全一條性命不難。
想通這一切,謝殊便不再著急上火。
既然最壞的結果他都能坦然接受,又何必跟這些愚蠢的家夥論長短。
謝殊擺明瞭不摻和,皇帝就有些傻眼。
一直以來,朝堂上大大小小的事,都有司徒大人做主,怎會到瞭如此緊要關頭,反而靠不住了?
他再怎麼不管事,畢竟是皇帝。
謝殊這個態度,讓他很生氣。
什麼各地勤王軍隊,難道他不知道嗎?!
讓他拿主意,他把這些事情重複一遍,跟廢話又有什麼區彆。
“既然司徒大人不知道,不如回家看孩子!”
皇帝發怒,大殿上為之一靜。
謝殊一臉木然,跟廟裡擺著的泥塑菩薩也沒什麼區彆,無論皇帝說什麼他都沒有反應。
回家就回家,最好把他給貶斥了。
若汝陽王當真攻進京城,他這個被貶斥的身份,更有利。
皇帝頭疼地捂著額頭。
這種情況,他總不能再問“諸位愛卿”,眼睜睜看著他們再七嘴八舌地吵起來吧?
滿朝文武百官,沒一個靠得住!
正在此時,範世明出列。
皇帝眼睛一亮,高聲道:“範愛卿,你來說說該如何禦敵?”
“陛下,安興之後已無天塹,微臣雖不通軍事,卻以為命大營將士在城外禦敵,勢必折損巨大,還會令將士心寒。”
他一直就覺得,提出這等建議的人,極其自私。
為了自身安全而讓大營將士在外麵送死,以血肉之軀抵擋敵人,因為他們沒有退路。
以此,來拖延京城被攻破的時間。
拖到各地勤王的軍隊抵達,拖到安樂郡王率軍歸來。
這個建議,就不應該存在,竟然還能獲得這麼多人支援。
荒謬!
難道他們忘記了,對大營的將士而言,想要保住性命的話,分明還有另一條路可走——投降。
其實,皇帝也是這麼想的。
他是皇帝,但首先他是個人,搞不懂這些人究竟是怎麼想的。
正想開口讚同,底下立刻有人出列:“皇上,臣反對!”
反對?
皇帝心裡轉過這個詞,怒氣上湧,脫口而出:“反對你個王八羔子!”
大殿徹底安靜下來。
皇帝他,罵臟話了?
一乾人等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彆說他們了,就連皇帝本人都愣在當場:剛剛,朕說了什麼?
過了片刻,他纔回過神來。
算了,罵都罵了,難道還要他收回去不成。
真彆說,罵人還挺爽的。
看看,這不一個個都安靜下來了嗎?
他一拂袖袍,回身坐回龍椅:“諸位若是沒有彆的意見,就按範世明所言,立刻去辦!”
眾臣默然。
還能有什麼不同意見?
上一個被罵,搞不好這一個就會被斬首。
彆忘了,他是皇帝。
沒發過脾氣不代表他不會,沒殺過人不代表未來不會。
聖上都拿了主意,難道嫌命太長,要去反對?
下了朝,皇帝神清氣爽。
原來,隻要他發脾氣,就能見效。
竟然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嗎?
他興衝衝地往鳳陽宮走去,想跟謝皇後埋怨她老爹如今隻會顧左右而言他,出工不出力。
走到一半,他才記起這個時辰,謝皇後應該和母後一起,在內校場裡訓練女兵。
母後提出這件事時,他就表達了支援。
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場,但既然是母後想做的事,就由得母後去好了。
半路上轉了個彎,他往內校場而去。
還未走到,就聽見傳來衝殺聲。
“這是在做什麼?”
皇帝大感稀奇,問隨身的大太監。
大太監恭恭敬敬回話:“這個時辰裡,應是正進行兩軍演武。”
“哦?”
皇帝自然是看過兩軍演武的,隻是沒想到有朝一日這個詞竟然會出現在他的後宮裡。
唔,太奇怪了。
“走,我們走快些!”
他興致勃勃往前走著,完全無視了大太監臉上很明顯的憂心忡忡。
唉,都這個時候了,皇帝他是真的不操心啊。
哪怕讓京畿大營將士入城,還要佈防紮營等等諸多事務,真不知道能不能趕得上。
讓叛軍打到京城,簡直是奇恥大辱!
先帝爺要是知道了,怕不是會氣得從棺材裡坐起來。
要不然,怎會讓太後娘娘在後宮練兵?
類似的事,千百年來也隻發生過一次而已,此為第二例。
將來的史書,還不知道會怎麼記載。
太後娘娘越是英明,越是襯托的聖上無能。
不過,如此種種,大太監也隻是在心裡想想罷了。
反過來想想,皇上他雖然平庸,卻是個極好的人,待母親孝順、待皇後尊重、待下人寬和,也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奢靡之好。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他該知足。
皇帝的視野內剛剛出現皇太後的身影,就有一名小黃門連滾帶爬來報:“皇上,皇上!”
他滿臉驚慌,喘著大氣:“皇上,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