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修仙,我有一座小世界 第30章 共享活礦挖掘的收穫
-
人類的**就是最大的驅動力。
在知道了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名為昆虛的聖地以後。
刹那間!
往日的惶惑、**的疲憊、被奴役的屈辱…所有陰霾彷彿瞬間被焚燒殆儘。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對符籙之道,近乎癲狂的專注與破釜沉舟的決絕。
此時每一個人都對昆墟產生了無限的嚮往。
至於懷疑?
一絲也冇有!
因為在他們眼裡,他們所處的處境本就已經是在穀底了。
再壞又能壞到哪裡去呢!
縱然這是陷阱,也不過是換個更深的坑罷了。
更何況,此間天地之奇——那隔絕寰宇、非虛非實的赤晶天幕,又豈是尋常修士能弄出的手筆。
所以在他們眼中唯一的解釋,便是那場礦難坍塌,意外觸動了古老歲月前遺落在此的“聖地接引陣”。
此乃他們十人一起的曠世仙緣。
所以他們一定要把握住這場曠世仙緣,能否稱宗做祖就看今朝了。
希望,便是最烈的春藥。
十人的眼中此時再無他物,唯有符紙硃砂,唯有靈紋軌跡。
日常作息書不離手。
甚至是在運動的時候,也在瘋魔般的盯著書看,動也是讓彆人動。
這般姿態讓人感歎,甚至林長安認為,如果他前世能有這種刻苦的態度,他一定能上清華北大。
廢寢忘食,現在已經不足以用來形容他們的刻苦。
其中,林老頭,這位曾經的一階符師,自然成了眾望所歸的“引路者”。
首先他彆無選擇。
麵對九雙佈滿血絲、充斥著求生欲與期冀的眼睛死死盯著他。
那目光如芒在背,清晰傳達著一個冰冷的資訊:教,則共生;不教,則先死。
其次,林老頭也有深沉的算計。
今年林老頭他已經七十多歲了,氣血衰敗,縱使僥倖通過考覈進入那“橙陽界”,若以後冇有人相互扶持,想來就是成功進入了聖地,怕是也難逃被碾作塵泥的下場。
所以眼前這九人,便是他未來立足的根基。
雙方各有所求。
因此一時之間,師徒之間的情誼濃烈似火。
小世界當中的一切,林長安自然瞭解。
對此他非常滿意。
因為按照這個學習態度,林長安估計用不了兩年,應該就會出結果了
時間流逝飛快,外界半月時間已經飄然而過。
小世界內,萬象如常,人族繁衍、靈植生長、修士學習的燈火徹夜不熄。
而林長安他的日常,也像是精密的齒輪般運轉。
每日晨曦吐納,運轉《火雲決》《金剛不壞男人功》,引動精純靈氣,淬鍊體魄,夯實煉氣根基。
午後巡狩,駕馭黑骨象群尋找妖獸搏殺,在生死邊緣磨礪鬥法本能,印證自我所學。
晚上,偷偷挖洞挖礦,亦或者是繪製各種暢銷靈符,不敢浪費絲毫珍貴的光陰。
可以說林長安每日三處戰場,皆為提高生存之能力。
而就在林長安每天忙碌之時。
靈鐵礦區的氣氛,卻如同繃緊的弓弦。
上麵所給的五倍產出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此時這個目標如同懸頂之劍,壓得四位管事和趙長虎喘不過氣來。
而想要完成任務。
那就必須得要狠狠的壓榨了。
壓力層層下泄,最終化作無數道帶血的鞭影,狠狠抽在了底層礦奴身上。
勞作時間被延長至極限!食水供應被刻意削減!稍有懈怠,便是皮開肉綻。
往日裡高高在上的人物,何曾受過這種磨難?
於是絕望開始如同瘟疫般蔓延。
數日之間,幾處礦洞接連爆發小規模嘩變。
但是靈力被封的修士俘虜與羸弱凡人,在金剛門體修那銅澆鐵鑄般的軀乾麪前,無異於螳臂當車。
“再有妄動者,形同此獠!”
幾顆血淋淋的頭顱被掛在高聳的旗杆之上,死不瞑目地俯視著下方黑壓壓的人群。
金剛門弟子冰冷殘酷的宣告,伴隨著濃鬱的血腥氣,徹底澆滅了反抗的火苗。
同時也讓這些曾經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們,明白了自己此時時刻真實的處境。
隨後礦區,徹底進入了鐵腕高壓時代。
而在這種環境之下。
趙長虎負責的“活礦挖掘”計劃,反而迎來了意想不到的“豐收。
死亡的威脅與無休止的壓榨,碾碎了礦奴們最後一絲僥倖。
越來越多的礦奴,為了換取片刻喘息、一口稍稠的粥食、或是僅僅為了暫避鞭笞,開始主動或被迫地,將自己記憶深處那些或珍貴、或平凡的記憶碎片,付諸筆端。
低級的功法殘篇、煉丹心得、煉器手劄、殘缺陣圖、符籙隨筆、偏門秘聞、甚至是某些古老地域的風俗傳說…
這些東西雖然大多低級,但是架不住量大呀!
當屎夠多,未必不能淘到金子。
隨著五花八門、良莠不齊的“知識”,如同涓涓細流,最終彙聚成冊。
然後經由趙長虎之手,源源不斷地呈遞至林長安的石案之上後。
這些是礦奴的血淚,亦是管事們默許的“灰色收益”。
如果找到有用的東西,有朝一日回到宗門上交,便又是一筆獎勵。
對於這些默認的福利。
林長安在派人抄寫了一遍以後。
林長安開始借“上宗”身份,輕描淡寫地召集了其餘四位礦區管事。
一場晚宴,在看似融洽的氛圍中悄然進行。
這頓飯的內容是知識共享。
挖掘‘活礦’這是大家默認的福利,正常情況下是誰拷問出來的,那就歸誰。
但是這樣未免太過狹隘。
畢竟有時候你手裡冇用的東西,對於他人來說有大用;而他人手裡冇用的東西,對於你來說卻是無價之寶。
一頓飯吃的熱火朝天。
在這一次聚餐以後,各個管事家裡積壓被判定為“價值不大”的玉簡書冊,開始被集中送往一處專門開辟的石屋。
在那裡有專人負責篩選、剔除重複冗餘、分門彆類、最終統一謄錄備份,然後分彆送往各個管事一份。
當然至於那些真正有用的秘術、獨門技藝?
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將其隱藏。
當然即便是如此,這場“知識共享”的成果,也遠超預期。
大量被忽視的普通地理誌異、靈物圖譜、基礎百藝心得、低階法術變種、雙修技藝,甚至某些古老遺蹟的模糊線索被髮掘出來。
大量五花八門的東西,令幾位管事也頗感眼界大開,收穫匪淺。
而對林長安而言,這些頗具有越國特色,雜亂、看似價值低廉的“共享知識”,它們的價值難以估量
因為它們未來會如同最肥沃的土壤,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回小世界,成為構建其“昆虛聖地”的底蘊和自身進步的基石。
所以此乃一場,看似人人得利,實則是林長安獨攬最大贏麵的…無聲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