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寄 第252章 洗手吃飯
周桂花和周蘭花的死訊,像臘月裡最後一陣寒風,刮過了青溪村。
沒有敲鑼報喪,沒有靈堂哀哭,訊息隻是在各家各戶的低語與歎息間流轉。
她們在村裡存在感極低,但畢竟是幾十年的鄉鄰,聽到如此突兀又淒涼的死訊,心裡終究不是滋味。
“聽說了嗎?村尾的周家姐妹……沒了。”
“這……怎麼會這樣?她們什麼時候出去的?我們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在外頭淹死的,說是從河裡撈上來的……”
“唉,桂花那身子骨,拖著個傻妹子,也是難……”
“也好……對她倆來說,或許是個解脫,就是太慘了些……”
有唏噓、同情、些許的困惑,然而,年節的忙碌和長久以來的疏離,讓這份悲傷終究隔了一層。周桂花姐妹太邊緣了,她們的離去,未能在這片土地上激起太大的波瀾。
年關將近,各家都有忙不完的活計,短暫的議論過後,生活依舊按部就班,隻是偶爾有人路過那間落了鎖的孤寂茅屋時,會駐足片刻,投去一道複雜的目光。
老村長林茂心裡終究放不下。雖說不是至親,但作為一村之長,看著村裡的人這樣悄無聲息地沒了,連個墳頭都沒有,他於心不忍。
他與幾位村老商議後,決定在青溪村的墓地裡,給周桂花和周蘭花立個衣冠塚。
臘月三十,天色陰沉。
林茂帶著林澤、石生、路鳴等幾個漢子,來到了村後山坡上那片略顯蕭瑟的墓地。選了一處不算偏僻也不算惹眼的位置。
沒有遺體。石生默默地將周桂花姐妹生前常穿的衣物帶來,用一塊乾淨的粗布仔細包好後放入薄棺之中,埋進了挖好的土坑。
柳月娘和林青竹紅著眼圈,在旁邊幫忙培土。她們想起周桂花沉默勞碌的背影,想起周蘭花那無憂無慮的笑容,心中酸楚難言。
杜雲雀也來了,她緊緊拉著自己女兒珠珠的手,看著那小小的土坑不發一言。
孫李氏也難得地沒有聒噪,隻是在一旁看著,臉上少了平日的刻薄。
土漸漸堆起,形成了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墳包。
林茂找來一塊表麵還算平整的青石,林澤用鑿子勉強刻上了“周氏桂花蘭花姐妹之墓”幾個歪斜的字,立在墳前。
沒有繁複的儀式,沒有響亮的哭喪。林茂隻是代表村裡,點燃了三炷香,插在墳前,又灑了一碗清水,算是祭奠。
“桂花,蘭花,”
林茂聲音沙啞,對著那抔新土說道,“在那邊……就輕鬆些吧,互相……也有個照應。村裡……給你們安個家,以後年節,也有個香火念想。”
青煙嫋嫋,在寒冷的空氣中迅速散開,帶著生者一點微不足道的慰藉,飄向灰濛濛的天空。
眾人默默地站了一會兒,便陸續散去。除夕的忙碌召喚著他們,年夜飯的食材還需準備。生活的河流,不會因為一兩個人的消失而停止流動。
那座新立的衣冠塚,靜靜地在墓地裡,無聲地訴說著兩個平凡又苦澀的生命,曾經來過,又悄然離去。
她們的逝去,最終化為了青溪村集體記憶裡一個模糊的、帶著些許涼意的注腳,很快就會被更多鮮活、喧囂的日常所覆蓋。
隻有那抔新土,和那塊粗糙的石碑,證明著她們曾在這片土地上,艱難地存在過。
傍晚。
天色將暗未暗,青溪村家家戶戶都已貼上了嶄新的桃符,掛起了紅燈籠,空氣中濃鬱的飯菜香和偶爾炸響的爆竹聲,交織出一年中最溫暖喧鬨的時刻。
就在這時,那道熟悉的、略顯單薄的身影,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了村尾的小路上,踏著積雪,朝著石生家的方向走來。
她依舊是那身麻衣布裙,肩上落著不化的雪屑,彷彿剛從亙古的寂靜中走來,身上帶著山風的清寒。
白未曦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深黑的眼眸平靜無波,看不出這十幾日山中獨處在她身上留下了什麼痕跡。
柳月娘正端著最後一盤熱氣騰騰的蒸魚從灶房出來,一眼就看到了邁進院門的白未曦。
她的動作幾不可察地頓了一下,有關切,有心疼,有千言萬語堵在胸口,但最終,所有這些翻騰的情緒,都被她用力地壓了下去,化作臉上一個與往常並無二致的、溫和的笑容。
她沒有驚呼,沒有詢問,更沒有提及任何關於周家姐妹的字眼。她隻是如同尋常般,看到白未曦從外麵回來時一樣,用那帶著煙火氣的、再自然不過的語氣,輕輕說了一句:
“回來了?”
然後將手中的魚盤往桌上放,轉頭看向白未曦,目光柔和,
“去洗手吧,要開飯了。”
她的聲音平穩,甚至帶著一絲催促年節忙碌的慣常語調,彷彿白未曦隻是去村口溜達了一圈,而非在山中獨自度過了十餘日。
石生正拿著酒壺從裡屋出來,看到白未曦,也是微微一愣,隨即聲音洪亮地招呼:“未曦回來得正好!快,洗手上桌,就等你了!”
他也絕口不提其他。
連正在擺碗筷的安盈和圍著桌子亂轉的龍鳳胎,也隻是歡快地叫著“未曦姨!未曦姨!吃飯啦!”
這一刻,石生家的小院裡,充滿了年夜飯特有的、暖烘烘的喧囂與期盼。
他們不知道白未曦究竟知道多少,感受到了多少,但他們選擇用這種不動聲色的方式告訴她:回來了就好,這裡有你一碗熱飯,這裡是你隨時可以回來的家。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白未曦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在柳月娘那看似尋常的笑臉上停留了一瞬,又落在石生熱情的笑容上,最後看向滿桌的菜肴和跳躍的燈燭。
她沒有說話,隻是依言走到水盆邊,安靜地洗了手,然後用那微涼的、依舊潔淨如初的手,拿起了屬於她的碗筷。
大年初一。
持續了多日的陰沉天氣終於放晴。湛藍的天空如同水洗過一般,明淨透亮。一輪溫暖的冬日驕陽躍出崤山山脊,將金輝毫無保留地灑向白雪覆蓋的青溪村。
屋簷下的冰淩開始滴滴答答地融化,積雪表麵也變得晶瑩鬆軟。空氣清冷,卻因這燦爛的陽光而顯得格外通透、舒爽。
村子裡穿著新衣的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地衝出家門,在陽光下追逐嬉鬨,口袋裡塞滿了瓜果零食,清脆的笑聲和拜年討賞的吉利話此起彼伏。
大人們也紛紛走出家門,互相串門拜年,臉上洋溢著輕鬆的笑容。
石生家院門大開,陽光灑滿了整個院子,暖洋洋的。
柳月娘和石生正在門口送走一波來拜年的鄰裡,臉上帶著節日的笑意。
白未曦也坐在院子裡,坐在一張被陽光曬得暖烘烘的小馬紮上,她沒有參與拜年的喧鬨,隻是安靜地待著,微微仰起臉,那雙深黑的眼眸平靜地映照著湛藍的天空和明媚的陽光。
她就那樣靜靜地坐著,像一株安靜吸收陽光的植物,與周圍孩童的嬉鬨、大人的寒暄隔著一層無形的薄膜,卻又奇異地融入了這新年伊始的祥和畫麵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