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無聲 第106章 研討會的鋒芒
深圳灣大酒店的宴會廳裡,空調風裹著咖啡香在人群中流轉。行業研討會的橫幅在主席台上方繃得筆直,“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的字樣被投影儀打在白牆上,像塊沉甸甸的裡程碑。李建軍攥著入場證的手指微微發白,證上的
“彩電公司研發部工程師”
幾個字,在一眾
“外資技術總監”“海歸博士”
的頭銜裡,顯得格外樸素。
秀蘭早上幫他熨燙的襯衫領口挺括如新,口袋裡還揣著她塞的薄荷糖
——“緊張了就含一顆,你不比任何人差”。他摸了摸薄荷糖的塑料紙,聽見前排傳來輕笑聲,外資企業的工程師正晃著咖啡杯,銀勺碰撞杯壁的脆響裡,裹著句輕飄飄的嘲諷:“中國的彩電技術,還在抄我們的設計吧?”
台下的竊笑像細小的針,紮得人麵板發麻。建軍的指甲掐進掌心,包裡的樣機硌著肋骨,金屬外殼的溫度透過襯衫傳過來,像團憋著的火。主持人唸到他的名字時,他起身的動作有點猛,椅子腿在地毯上劃出淺痕,驚得旁邊的人側目。
“抱歉,我沒做
ppt。”
建軍站在主席台中央,聚光燈在他額角的汗珠上折射出亮斑。他解開帆布包的搭扣,把台彩電樣機放在演示台上,螺絲刀在手裡轉了個圈,“哢嚓”
一聲擰開後蓋,露出密密麻麻的電路板。台下的議論聲突然停了,幾百雙眼睛盯著那片布滿焊點的綠色底板。
“大家看這裡。”
建軍的手指落在主機板邊緣的介麵處,那裡有個小小的紅色標記,“進口機型的這個設計,訊號線和電源線並行排列,會導致三年後訊號衰減
30%。我們改成了模組化分離設計,成本降了
20%,壽命能延長五年。”
他舉起塊拆下來的模組,金屬觸點在燈光下閃著冷光,“這是我們自己畫的電路圖,每根線的走向都經過三次優化。”
外資工程師的咖啡杯頓在半空,棕色的液體晃出杯沿。他放下杯子鼓起掌,掌聲卻帶著點敷衍:“聽起來很不錯,但請問有專利嗎?彆是侵權的。”
後排立刻有人附和:“對,資料能公開嗎?空口說白話誰不會?”
建軍沒說話,從包裡掏出個牛皮紙信封,專利受理通知書的影印件被推到投影儀下。“專利申請號
zl932xxxxxx,”
他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宴會廳,帶著股不容置疑的硬氣,“國家專利局上週受理的。”
緊接著,檢測報告的圖表占滿了整個牆麵,橫軸是執行時間,縱軸是訊號強度,紅色的國產曲線始終穩穩地壓在進口曲線上方。
“這是連續執行
180
天的資料,每天三次檢測,有公證處的記錄。”
建軍翻到最後一頁,檢測員的簽名和公章清晰可見,“成本覈算表在這裡,原材料采購憑證附在後麵,歡迎任何單位覈查。”
他的目光掃過台下,落在那個外資工程師臉上,“我們的技術,經得起檢驗。”
宴會廳裡靜得能聽見空調的送風聲。外資工程師的臉漲成了豬肝色,剛要開口,後排突然有人站起來:“我是三星電子的技術總監,想請教李工,這個模組化設計能應用在冰箱電路上嗎?我們有個專案,想請你做技術顧問。”
掌聲像潮水般湧起來,比剛才的竊笑響亮百倍。建軍的手還握著螺絲刀,指腹因為用力而泛白,卻突然覺得心裡那塊憋著的火,化成了股暖流通向四肢。他點點頭:“會後可以詳談,技術無國界,但創新有底氣。”
這句話說得不高,卻讓不少人挺直了腰板。
散會時,同行們圍著他交換名片,遞過來的卡片上印著各種響亮的頭銜,卻都帶著真誠的笑意。“終於有本土工程師敢跟外資叫板了!”
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遞來名片,上麵寫著
“創維研發部”,“我們老闆讓我務必請你去廠裡看看,給我們的設計把把關。”
走到酒店門口,陽光突然變得很烈。建軍眯起眼睛,看見研討會外的海報被風吹得獵獵作響,“自主創新”
四個紅色大字在藍天下格外醒目,下麵還印著行小字:“致敬每一位本土工程師”。計程車司機探出頭問:“去科技園?”
“嗯。”
建軍坐進後座,薄荷糖在嘴裡化出清涼的甜。司機擰開收音機,《春天的故事》的旋律流淌出來,比任何時候都昂揚。“師傅也是搞技術的?”
司機從後視鏡裡打量他的帆布包,“剛纔看見好多工程師從酒店出來,是不是又搞出啥新發明瞭?”
“就是做點小改進。”
建軍看著窗外掠過的電子城,華強北的廣告牌上,“國產晶片”
的字樣越來越密集,像片正在生長的森林。司機卻擺擺手:“可彆謙虛,最近電視裡總說‘中國芯’,聽著就提氣!我兒子今年高考,非說要學電子工程,說要像你們一樣,給國家搞技術!”
回到公司,研發部的同事們早等在樓下,小林舉著張《深圳特區報》衝過來,頭版的照片正是建軍在研討會上拆樣機的樣子,標題用了加粗的黑體字:“本土工程師亮劍行業峰會,自主設計驚豔全場”。“張主管剛纔看報紙,臉都綠了。”
小林壓低聲音笑,“他讓我問你,下午的部門會議能不能晚點開,他想再研究研究你的模組化方案。”
建軍剛走進辦公室,王強就把他拉進總監室,桌上擺著份傳真,是德國客戶發來的:“希望引進模組化設計技術,願意支付專利使用費。”
王強拍著他的肩,煙盒遞過來的手有點抖:“晚上我做東,去湘菜館,把秀蘭也帶上,咱好好慶祝慶祝!”
傍晚的湘菜館飄著熟悉的剁椒香,秀蘭抱著本《孕婦食譜》坐在角落,看見建軍進來,眼睛亮得像星星。“我聽三娃媳婦說了,”
她往他碗裡夾了塊排骨,“你在會上給咱中國人長臉了!”
鄰桌的客人聽見這話,舉著酒杯走過來:“你就是那個在研討會上拆樣機的工程師吧?我是做家電銷售的,就盼著你們多搞出點好技術,讓咱賣貨也能挺直腰板!”
建軍的酒杯碰到一起,發出清脆的響聲。窗外的
bp
機聲此起彼伏,有人的機器響了,低頭看時笑著喊:“德國的訂單!對方說要用李工的技術!”
夜色漸濃,科技園的燈火連成一片,像片燃燒的星海。建軍握著秀蘭的手,她的掌心帶著點燙,小腹已經能看出淺淺的弧度,那裡正孕育著新的希望,就像這片土地上正在崛起的技術力量,踏實而堅定。
回到龍輝花園,建軍把專利受理通知書放進鐵盒,和結婚證、房產證(租房合同)擺在一起。秀蘭突然指著陽台:“你看,月亮多亮。”
月光落在他們的婚紗照上,照片裡的兩人笑得一臉傻氣,卻有著擋不住的朝氣。“等孩子生下來,我就把工作室開起來。”
秀蘭的聲音在晚風裡輕輕晃,“到時候,咱的環保麵料,也得搞出自己的專利!”
建軍從背後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發頂,聞到股淡淡的花椒香
——
王磊托人捎來的花椒放在廚房,香得很實在。遠處的研討會會場還亮著燈,據說有幾家外資企業連夜召開了會議,主題是
“如何應對中國技術崛起”。但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從今天起,本土工程師的名字,不再隻是進口技術的注腳,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用焊錫和智慧,焊出了屬於中國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