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無聲 第180章 動蕩後的 “踏實與伏筆”
樂居生活的開發部裡飄著淡淡的咖啡香。建軍盯著螢幕上的定位模組資料,嘴角忍不住上揚
——
經過半個月的優化,商戶定位精度從
50
米壓縮到
40
米,使用者投訴率直降
30%,後台日誌裡
“定位失敗”
的紅色警告,終於變成了零星幾點。
“李哥,你這演算法也太神了!”
剛入職的程式設計師小吳湊過來,指著程式碼裡的
“訊號濾波”
函式,“之前我們試了好幾種辦法,都沒法解決高樓遮擋的問題,你加了這個函式,居然能自動識彆弱訊號,切換基站定位!”
建軍笑著調出程式碼注釋,裡麵寫著
“借鑒北鬥二代抗乾擾演算法:通過訊號強度閾值判斷,弱訊號時啟用備用定位源,類似模組的雙通道切換”。“做硬體時,最怕訊號不穩定,北鬥模組裡有套成熟的抗乾擾邏輯,改改就能用在軟體上。”
他頓了頓,又點開資料包表,“你看,現在深圳灣附近的商戶,定位偏差最大不超過
3
米,使用者導航到店的準確率,比之前高了
25%。”
小吳翻著報表,眼裡滿是佩服:“以前總覺得硬體和軟體是兩回事,現在才知道,好技術都是相通的!那你覺得,硬體和網際網路,哪個更有意思?”
“都好。”
建軍靠在椅背上,看著窗外的科技園,“硬體是‘根’,就像蓋房子的地基,沒它不行;網際網路是‘葉’,能讓技術長到使用者麵前,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咱們的定位模組,沒有硬體的
gps、基站做支撐,軟體再厲害也沒用;但沒有網際網路把定位和商戶、使用者連起來,硬體的價值也發揮不出來。”
這話不是隨口說的
——
這半年來,從
sp
公司的簡訊遊戲,到小商戶的後台係統,再到現在的本地生活平台,他越來越清楚:自己的優勢,從來不是
“懂硬體”
或
“懂軟體”,而是能把兩者捏合到一起,用硬體的
“穩”
補網際網路的
“快”,用網際網路的
“活”
擴硬體的
“用”。
正說著,老闆張總拿著個紅包走進來,塞在建軍手裡:“李工,這是年終獎,額外給你加了
2000,謝謝你把定位模組做這麼好!下週我們開年會,還要給你頒個‘穩定性貢獻獎’。”
他頓了頓,又說,“年後公司要擴招團隊,定位模組這塊,就交給你帶新人,你看怎麼樣?”
建軍握著紅包,心裡暖暖的
——
從南方電子破產時的迷茫,到
sp
公司的短暫停留,再到現在成為核心模組負責人,40
歲的他,終於在網際網路行業找到
“老兵”
的位置,不是被年輕人淘汰的
“老古董”,而是能帶著大家往前走的
“經驗派”。
下班回家時,剛走到小區門口,就看見秀蘭在樓下貼春聯。她穿著紅色的棉襖,手裡拿著膠帶,踮著腳往門上貼
“福”
字,陽光落在她臉上,笑得眼睛彎成了月牙。“回來啦?”
秀蘭看見他,趕緊招手,“快幫我扶著點,我總貼歪。”
建軍走過去,接過她手裡的
“福”
字,仔細對齊門框:“今年咱們不用愁過年的開銷,真好。”
“可不是嘛!”
秀蘭靠在他肩上,看著鄰居家的孩子在樓下放煙花,“我已經把年貨買好了,你愛吃的臘魚、夢夢愛喝的旺仔牛奶,都在冰箱裡。對了,下週我想回趟陝西老家,把爸媽接來深圳過年,讓他們也看看咱們現在的日子。”
建軍心裡一熱
——
之前失業時,他連給嶽父嶽母寄醫藥費都要精打細算,現在終於有底氣讓老人來深圳過年了。“好啊,我明天就訂火車票,咱們多帶點深圳的特產回去。”
晚飯時,李夢拿著張畫跑過來,上麵畫著個卡通小火車,車身上寫著
“樂居號”,旁邊還有個定點陣圖標。“爸爸,這是我給你畫的‘定位小火車’!它能帶著大家找到好吃的餐廳,還能找到遊樂園!”
建軍接過畫,小心地貼在冰箱上,正好在秀蘭買的臘魚旁邊。“以後爸爸教你做‘數字小火車’好不好?”
他捏了捏女兒的臉,“用電腦寫程式碼,讓小火車在螢幕上跑,還能定位到你想去的地方。”
“真的嗎?”
李夢眼睛一亮,扒拉了兩口飯,就拉著建軍的手往書房跑,“那現在就教我好不好?我想讓小火車去遊樂園!”
秀蘭看著父女倆的背影,笑著搖了搖頭,把剛燉好的雞湯端進書房:“彆光顧著玩,喝點雞湯暖暖身子。”
她放下碗,看見建軍正在教李夢用畫圖軟體畫小火車,螢幕上滿是彩色的線條,心裡滿是踏實
——
以前總擔心建軍轉型不順利,現在看來,不僅工作穩定了,還能有時間陪孩子,這樣的日子,比什麼都好。
夜裡,李夢睡熟後,建軍坐在書房裡,翻出個舊資料夾
——
裡麵裝著南方電子時期的
“輕量化晶片”
圖紙。紙張已經有點泛黃,上麵畫著他當年設計的晶片架構,標注著
“成本
85
元
\\/
片,定位精度
±20
米”。
他拿起筆,在圖紙旁邊寫了行字:“能否將輕量化晶片與網際網路定位結合?——
比如,為小商戶定製低成本定位終端,直接接入樂居平台,解決小型商鋪
gps
訊號弱的問題。”
這個想法在他心裡盤了很久
——
現在樂居平台上的小商戶,大多用手機或普通
gps
裝置定位,訊號不穩定,還容易受環境影響。如果能做一款低成本的定位晶片,整合到商戶的收銀裝置裡,既能提升定位精度,又能讓晶片找到新的應用場景,不用再困在傳統硬體的死衚衕裡。
正琢磨著,電視裡傳來新聞播報:“2004
年深圳網際網路產業規模突破
500
億,本地生活、電商成為核心增長點。業內人士預測,未來物聯網將成為新風口,硬體與網際網路的融合,將催生更多新業態……”
建軍心裡一動
——
物聯網!這不就是他想的
“硬體
網際網路”
嗎?他趕緊拿出筆記本,寫下
“物聯網方向:輕量化晶片
樂居商戶定位終端”,下麵列了幾個關鍵點:晶片成本控製在
100
元以內,支援
gps
基站雙模定位,能直接接入樂居後台,實時上傳位置資料。
第二天上班,建軍把這個想法跟張總說了。張總聽完,眼睛立刻亮了:“這個思路好!現在很多小商戶都有定位需求,但市麵上的裝置要麼太貴,要麼不好用。如果咱們能自己做晶片終端,既能提昇平台的競爭力,還能開辟新的收入來源!年後我跟投資部聊聊,看看能不能申請研發預算,你先做個初步的方案。”
走出張總的辦公室,建軍看著開發部裡忙碌的同事,心裡滿是期待
——
他的
“中國芯”
夢,沒有因為轉型網際網路而熄滅,反而找到了新的出口。以前做晶片,是為了
“技術突破”;現在做晶片,是為了
“解決商戶的定位難題”,為了讓網際網路平台的服務更紮實,這樣的夢想,更接地氣,也更有力量。
週末,一家人去深圳灣看海。李夢在沙灘上堆城堡,秀蘭坐在旁邊,幫建軍整理物聯網終端的初步方案,偶爾提些想法:“你說的商戶終端,能不能加個簡單的顯示屏?讓老闆能看到自己的定位資訊,心裡踏實。”
建軍點點頭,在方案上加上
“終端配備
1.5
英寸顯示屏,顯示實時定位與平台連線狀態”。“還是你考慮得周到。”
他握著秀蘭的手,看著遠處的海平麵
——
陽光灑在海麵上,波光粼粼,像鋪了一層金子。
李夢突然跑過來,手裡拿著個貝殼:“爸爸,你看!這個貝殼像不像小火車的輪子?等你做了‘定位小火車’,能不能用它當輪子呀?”
建軍接過貝殼,放在手心
——
貝殼很光滑,是大海打磨出來的。他突然想起自己這半年的轉型之路,就像這貝殼,從最初的粗糙、迷茫,到現在的圓潤、堅定,靠的不是運氣,而是不斷學習、不斷調整,把困難磨成了經驗,把劣勢變成了優勢。
“能。”
建軍抱起李夢,指著遠處的高樓,“以後爸爸的晶片,不僅能裝在小火車上,還能裝在那些高樓裡,裝在商店裡,裝在大家需要的地方。”
李夢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趴在建軍肩上,看著海浪一**湧上沙灘。秀蘭坐在旁邊,看著父女倆的背影,嘴角掛著笑
——
她知道,建軍的故事還沒結束,他的
“中國芯”
夢,還在繼續。而他們一家人,會陪著他,一起走下去,從動蕩走向踏實,從現在走向更遠的未來。
夕陽西下,把三個人的影子拉得很長。深圳灣的海風輕輕吹過,帶著海水的鹹味,也帶著希望的味道
——
中年危機不是終點,轉型不是妥協,隻要不停止學習,不放棄夢想,總能在新的賽道上,長出屬於自己的枝葉,開出屬於自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