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無聲 第241章 城中村的“10平米辦公室”
2013年4月的深圳,白石洲城中村的巷子還沒被晚高峰的人流填滿,陽光從握手樓的縫隙裡擠進來,在青石板路上投下細碎的光斑。
建軍和老王扛著一個半舊的紙箱,在巷子裡拐了三個彎,終於停在一棟小樓前——三樓最靠邊的那間,就是他們租下的辦公室,10平米,月租800塊,房東說“之前是做裁縫的,你們搞技術,也算沾點‘手工’的邊”。
推開門,一股淡淡的布料味撲麵而來。房間不大,剛好容得下兩張舊辦公桌(從二手市場花300塊淘的),靠窗的位置留了個小角落,放著他們最“貴重”的裝置——一台二手示波器,是老王托華強北的朋友找的,9成新,花了2800塊,比全新的便宜一半。牆麵泛黃,卻被兩人貼滿了商戶需求表:福田區王姐的“會員備注功能”、羅湖區張老闆的“臨期預警提前3天”、南山區李阿姨的“優惠券列印適配”,紅色馬克筆圈出的“緊急需求”像一個個跳動的目標,讓空蕩蕩的房間突然有了生機。
“彆看地方小,咱們這可是‘深圳最小智慧終端研發中心’!”老王放下紙箱,拍了拍滿牆的需求表,語氣裡滿是乾勁。他從紙箱裡掏出一卷膠帶,把一張手繪的“團隊分工圖”貼在桌子上方:左邊是“李工-硬體總負責”,下麵列著“主機板設計、零件測試、樣機組裝”;右邊是“老王-軟體
運營”,寫著“係統開發、商戶對接、需求收集”;中間留了兩塊空白,等著新員工的名字。
建軍蹲在地上,開啟示波器的電源——螢幕亮起來的瞬間,淡藍色的波形跳出來,他心裡莫名一暖。這台機器雖然是二手的,卻比在樂居時用的那台“創新業務專用示波器”更讓他踏實,因為這是屬於他們自己的裝置,是為了幫商戶做事的工具,不是用來裝點門麵的擺設。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門口站著個穿淺藍色襯衫的姑娘,手裡抱著一個資料夾,緊張得手指攥著衣角——是來麵試硬體助理的小陸,剛從深職院畢業,學的是電子資訊工程,簡曆裡寫著“會畫pcb板,能熟練使用烙鐵”,還附了兩張自己畫的主機板設計圖。
“李工、王工,我是陸曉婷,來麵試的。”小陸把資料夾遞過來,裡麵除了簡曆,還有一遝厚厚的筆記,記滿了電子元件的引數和測試方法,“我知道我沒經驗,但我能學,工資少點沒關係,我想攢錢給我媽治病,她在老家種果樹,腰不好……”
建軍翻開她的pcb設計圖,線條畫得工整,關鍵介麵處還標注了“防短路處理”,比有些工作一兩年的工程師畫得還細心。他指著圖上的一個優化點:“這裡用貼片電阻代替直插的,是為了省空間吧?”
小陸眼睛一亮,趕緊點頭:“對!我查資料說,貼片電阻體積小,還能減少主機板發熱,適合咱們這種小終端……”她越說越放鬆,從筆記裡翻出自己做的“零件成本對比表”,“我還問了華強北的幾家供應商,同款晶片,批量拿能比零售便宜15%,我把聯係方式都記下來了。”
老王在旁邊笑著遞過一杯水:“小陸,你這準備得比我們還充分!就衝你這股勁,我們要你了,工資4000,要是做得好,三個月後漲500,怎麼樣?”
小陸愣了一下,然後用力點頭,眼眶都紅了:“謝謝王工!謝謝李工!我肯定好好乾,不偷懶!”她放下資料夾,就主動拿起抹布,開始擦桌子上的灰塵,動作麻利得像在自己家一樣。
下午,麵試運營的小陳也來了。他穿一件黑色t恤,上麵印著“社羣商戶服務聯盟”的字樣,是之前工作的公司logo。“我在之前的公司做了兩年運營,專門幫社羣超市做促銷活動,知道他們最缺什麼。”小陳遞過一份自己做的“商戶痛點報告”,裡麵記著20家商戶的反饋,“你們要做的智慧終端,我覺得特彆靠譜,現在市麵上的裝置要麼太貴,要麼不實用,咱們做的這個,剛好卡到商戶的需求點上。”
他聊起之前幫一家水果店做“臨期水果折扣”活動,因為沒有資料支援,隻能憑感覺打折,最後虧了不少:“要是當時有你們這種終端,能提前預警哪些水果快過期,就不會賠那麼多了。我來這裡,不是隻想找份工作,是真覺得這個事能幫到商戶,也能做成。”
建軍和老王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認可。“小陳,你明天就來上班,工資5000,主要負責跟商戶對接需求,還有後續的測試反饋收集,行嗎?”老王拍了拍他的肩。
“沒問題!”小陳立刻答應,還主動提出“今晚就能整理商戶名單,按區域分類,方便後續跑業務”。
傍晚,團隊四個人第一次聚餐,就在樓下的快餐店——點了一份可樂雞翅、一盤青椒肉絲、一份炒時蔬,還有一盆紫菜蛋花湯,總共花了86塊。老王舉起裝著可樂的杯子,聲音比平時高了幾分:“今天咱們‘深居智慧’的團隊算正式成立了!我跟李工的想法很簡單,不搞虛頭巴腦的gmv,不做騙投資的噱頭,就踏踏實實乾,做出讓商戶點頭說‘好用’的終端,讓咱們自己的技術,真真正正幫到他們!”
小陸也舉起杯子,眼睛亮晶晶的:“我會好好畫pcb板,幫李工把硬體成本再降點,讓商戶買得起!”
小陳笑著補充:“我負責跟商戶搞好關係,他們有什麼需求,我第一時間反饋,保證咱們的終端接地氣!”
建軍看著眼前的三個人——老王眼裡的堅定,小陸眼裡的期待,小陳眼裡的真誠,突然想起2009年剛做物聯網專案時的自己,也是這樣帶著一股“想做事的勁”,不怕條件差,不怕沒資源。他夾起自己碗裡的雞翅,悄悄放進小陸碗裡:“多吃點,以後畫圖要費腦子,得補補。”
小陸愣了一下,然後小聲說了句“謝謝李工”,低頭啃著雞翅,嘴角忍不住往上揚。
晚風吹過快餐店的窗戶,帶著城中村特有的煙火氣——樓下賣炒粉的攤販在吆喝,樓上的住戶在陽台晾衣服,隔壁桌的工人在聊明天的活計。建軍喝著可樂,看著身邊熱氣騰騰的團隊,心裡突然覺得無比踏實。
這10平米的辦公室很小,小到轉個身都要小心碰到桌子;他們的啟動資金很少,少到買台示波器都要精打細算;他們的團隊很年輕,年輕到小陸還帶著剛畢業的青澀。但他們有商戶的真實需求,有踏實做事的初心,有彼此信任的默契——這些東西,比在樂居時的“創新業務大樓”“高額預算”更讓他覺得有力量。
聚餐結束,四個人一起回辦公室。小陸主動留下來整理零件清單,小陳在電腦上建商戶檔案,老王在修改軟體原型圖,建軍則坐在示波器前,測試剛買回來的晶片樣品。房間裡沒有空調,隻有一台老舊的風扇在轉,吹起滿牆的需求表,發出輕微的“嘩啦”聲。
但沒有人覺得熱,也沒有人覺得累。燈光下,四個身影湊在一起,討論著主機板的設計、軟體的功能、商戶的需求,聲音不大,卻透著一股“萬事開頭難,卻有希望在”的熱血。
建軍看著示波器上跳動的波形,又看了看身邊忙碌的夥伴,嘴角忍不住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離開樂居後的迷茫、創業前的忐忑,在這一刻都煙消雲散了。他知道,這條路肯定不好走,但隻要他們一起,踏實做事,真心幫商戶,就一定能走下去。
這10平米的城中村辦公室,不是他們創業的“起點”,而是他們找回初心的“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