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潮聲與錨點 > 第一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潮聲與錨點 第一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第一章:逆光斷麵

(2019.9.15暴雨夜)

時間彷彿被雨水浸泡得沉重而粘稠。黑色的沃爾沃像一頭沉默的困獸,停在沿海公路的邊緣,引擎低吼著,尾燈在傾盆大雨中暈開兩團模糊的紅。車前燈淩厲的光柱刺破墨色的雨幕,筆直地打在濕漉漉的路麵上,將那被暴雨沖刷得格外刺目的銀色反光砂礫(可能是貝殼碎片或石英砂)映照得如同碎裂的星辰。就在這刺眼的光束中心,一份被揉皺的、沾滿雨水的設計圖紙,啪的一聲狠狠砸在擋風玻璃上。

圖紙在與冰冷的玻璃接觸的瞬間,像被無形的力量撕裂。墨跡在雨水的沖刷下迅速暈染、變形,線條扭曲、交融。濕透的紙張邊緣捲翹、綻開,形成不規則的、尖銳的裂痕。在車燈逆光的強烈照射下,這些撕裂的紋理、暈開的墨團以及紙纖維的脈絡,竟鬼使神差地在佈滿雨痕的擋風玻璃上,投射、組合成一個巨大而抽象的、支離破碎的珊瑚礁形態——如同一個在風暴中哀鳴、瀕臨瓦解的海底幻影。每一道裂痕都像珊瑚蟲死亡後裸露的骨骼,每一片暈染的墨跡都如同被汙染侵蝕的共生藻。雨點繼續狂暴地敲打著玻璃,試圖沖刷掉這突兀的印記,卻隻讓這珊瑚的陰影在水中愈發扭曲、擴散,牢牢吸附在視線中央,帶著一種絕望的、被定格的美。

(閃回:學生時代實驗室-時間模糊,約2017年)

畫麵驟然切換。

刺眼的車燈被柔和、溫暖的實驗室頂燈取代。雨聲喧囂褪去,隻剩下鉛筆劃過紙張的沙沙聲,以及窗外隱約傳來的、屬於校園傍晚的寧靜聲響。這是幾年前,大學土木工程係的實驗室。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模型膠水、新鮮列印圖紙的油墨味,還有一絲若有若無的咖啡香氣。

年輕的顧沉正俯身在一張巨大的、鋪開的防波堤結構設計圖前。他眉頭微蹙,專注地用比例尺和繪圖筆修改著某個關鍵節點的細節。他的側臉在燈光下顯得輪廓分明,帶著青年學子特有的銳氣和投入。陽光透過高窗,在地板上拉出長長的光帶。

就在這時,一隻握著白色馬克杯的手進入了畫麵邊緣。林夏(那時的她還帶著幾分青澀)輕輕地將一個冒著熱氣的咖啡杯放到了圖紙旁邊的桌角。她冇有說話,彷彿隻是路過,或者是不想打擾他的專注。然而,就在杯子落下的那一刻——

杯子在圖紙上投下了一個清晰的、溫暖的圓形陰影。這個小小的、深色的圓環,恰好籠罩在顧沉正在修改的、代表防波堤核心墩柱的位置上。陰影的邊緣很柔和,與圖紙上那些冷硬的工程線條形成了奇異的對比。一瞬間,這溫暖的影子彷彿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現象,而像一個溫柔的印記,一個無聲的參與,悄悄地覆蓋在了他構建的、抵禦風浪的冰冷基石之上。顧沉似乎並未立刻察覺,筆尖依然在精確地移動,但他的動作似乎有那麼一刻的、難以察覺的停頓。

(現實:2025.8.29跨海隧道貫通儀式)

畫麵再次撕裂,帶著強烈的抽離感,被拉扯回現在。

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掌聲、交響樂聲浪般湧來。巨大的射燈將夜空照得亮如白晝。這裡是港珠澳跨海隧道的貫通儀式現場,人聲鼎沸,彩旗飄揚。作為特邀出席的海洋生態顧問,如今的林夏穿著剪裁利落的套裝,站在熙攘的人群邊緣,參與著這個人類工程奇蹟的慶典。巨大的沉管隧道口像一個未來之門,在燈光下泛著冷冽的金屬與混凝土光澤。

儀式進行到參觀環節。林夏隨著人流走進已貫通的隧道內部。巨大的管狀空間內部整潔、空曠,迴盪著腳步和議論聲。空氣中混合著新混凝土、油漆以及海洋特有的微鹹潮濕氣息。強烈的照明燈將沉管接縫處的細節照得一清二楚——那是精密工程與大自然偉力最終交彙、妥協的證明。

就在她走過某一段管壁時,眼角的餘光似乎捕捉到了一抹異樣的痕跡。她停下腳步,靠近冰冷的混凝土內壁,在巨大沉管接縫處的專用防水密封膠條旁邊——那裡,有一小塊非常微小、幾乎不易察覺的深褐色汙漬。

她下意識地伸出手指,並未真正觸碰,隻是隔著幾毫米的距離,懸停在汙漬上方。那汙漬的形狀……非常不規則,邊緣有細微的暈染,顏色是深沉的棕褐。

咖啡漬。

這個詞毫無征兆地撞入她的腦海。一種極其荒謬卻又無比強烈的熟悉感瞬間攫住了她。這微不足道的汙點,與多年前實驗室裡那個溫暖馬克杯留在圖紙上的杯底印痕,跨越了漫長的時光和無垠的海峽,在這人類工程最宏大的造物內部,在這冰冷的、隔絕了萬噸海水的沉管接縫處,以一種近乎殘酷的巧合,再次出現在她眼前。隧道儘頭慶典的喧囂彷彿瞬間被拉遠,隔絕在外,隻剩下眼前這點小小的、頑固的汙漬,和她胸腔裡驟然收緊的、無聲的迴響。逆光中,那點汙漬彷彿幻化成了記憶中擋風玻璃上碎裂的珊瑚影,又重疊了圖紙上那杯咖啡溫暖的陰影。

第二章:液態記憶

(A線:2025.8.30深夜-地質局放映室)

時間滑向手術前的最後一個深夜。城市的大部分角落都已沉入睡眠,唯獨地質局深處一間塵封的放映室還亮著微弱的、帶著歲月昏黃的光。顧沉獨自一人坐在冰冷的金屬摺疊椅上,麵前是一台老式膠片放映機。機器發出低沉、規律的哢噠…哢噠…聲,像一顆疲憊卻不肯停歇的心臟在黑暗中搏動。這聲音,在空曠寂靜的房間裡被無限放大,甚至蓋過了他自己略顯急促的呼吸。

他的指尖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謹慎,捏著一小段邊緣焦黑、嚴重捲曲的16毫米膠片。那是幾年前一次意外火災中倖存下來的殘骸的一部分,記錄著某些早已模糊褪色的過往。空氣中瀰漫著舊膠片的醋酸氣味、灰塵的味道,還有一絲若有若無的…絕望或是執著他麵前的桌上攤開著專用的修複工具:細小的鑷子、柔軟的毛刷、特製的透明粘合劑。他將膠片小心地穿過導向輪,固定在燈箱檢視台上。

昏暗的燈光下,焦黑的膠片邊緣呈現出不規則、脆弱易碎的碳化痕跡。未被完全燒燬的畫麵部分,人物麵容模糊不清,背景更是支離破碎。顧沉用鑷子尖端極其輕柔地試圖撫平一道頑固的捲曲。每一次細微的動作,都伴著膠片與金屬摩擦的、幾不可聞的沙沙聲。他全神貫注,彷彿整個世界隻剩下眼前這方寸之地被灼傷的記憶。

就在這時,一聲清晰的、冰冷的嘀——聲毫無征兆地穿透了放映機的機械運轉聲。

那是他放在旁邊外套口袋裡、連著便攜式心電監測儀發出的提示音。螢幕上代表他心率的綠色線條,在剛纔試圖剝離一小塊粘連膠片時,不受控製地向上陡峭地跳動了一下,隨即又緩緩回落。放映機哢噠…哢噠…的節奏,與心電圖上規律起伏的嘀…嘀…聲,在這密閉的空間裡詭異地交織、纏繞、對抗。一個代表著對過去的執著修複,一個則清晰地昭示著身體內部正在發生的、不可逆轉的損耗。兩種截然不同的機械聲響,構成了他手術前夜最私密也最沉重的背景音。他停頓了一下,冇有看那監測儀,隻是深深吸了一口氣,胸腔裡傳來細微的雜音,然後繼續將目光聚焦在那片焦灼的記憶碎片上。



(B線:2025.8.30深夜-東人工島珊瑚保育站)

與此同時,在遠離城市燈火、被深沉夜色和潮汐聲包圍的東人工島珊瑚保育站,林夏正經曆著一個同樣不平靜的夜晚。巨大的落地窗外,月光在湧動的海麵上鋪出一條碎銀般的光帶。保育站內部則充滿儀器運行的嗡鳴和指示燈幽微的閃爍。她穿著工作服,站在一排複雜的監測設備前,螢幕上跳動著關於水溫、鹽度、酸堿度以及珊瑚共生藻健康指數的實時數據流。

她今晚的任務是調試一套新部署的深海電磁波信號接收陣列。這套設備旨在捕捉海洋深處自然產生的電磁波動,用於研究海底地質活動和珊瑚礁生態係統的微妙聯絡。螢幕上的信號波形圖大部分時間呈現規律的、代表海洋背景噪音的起伏。然而,就在幾分鐘前,一個極其微弱、頻率異常穩定卻完全陌生的脈衝信號,如同幽靈般闖入了數據流。

林夏眉頭緊鎖,手指飛快地在鍵盤上操作,試圖追蹤和放大這個異常信號源。接收器編號顯示信號來自靠近跨海隧道南段沉管附近的海床深水區。更令人費解的是,當她嘗試對信號進行解碼和模式識彆時,設備後台的初步分析模塊給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提示:該脈衝序列的調製方式,與三年前某個時段該海域記錄到的、一段來源不明的、短暫存在過的調試信號頻譜特征存在驚人的相似性——幾乎就是孿生兄弟。三年前……那個時間點像一根冰冷的針,猝不及防地刺穿了她的神經末梢。接收器忠實地捕捉著這來自深淵的、跨越三年時光的微弱心跳,波形的每一次起伏,都像是在叩問著某個塵封的懸案。海浪拍打著人工島的基座,發出沉悶的巨響,卻蓋不住耳機裡傳來的、那陌生又熟悉的噗…噗…噗…脈衝聲。

畫麵驟然變得冰冷而銳利。

-----------

(手術室)

無影燈刺眼的白光如同審判之光,聚焦在一個即將被打開的領域。戴著無菌手套的手穩定而精準地握住了手術刀。鋒利的刀尖貼近皮膚,在強光下反射出一點致命的寒芒。冇有猶豫,刀鋒向下,精確地、幾乎無聲地劃開表皮與皮下組織。一道細長的、鮮紅的痕跡瞬間出現,更深層的血肉在燈光下呈現出一種濕潤、複雜而脆弱的質感。血流被迅速吸走,露出需要被處理的內部結構。空氣彷彿凝結,隻剩下精密器械運作的細微嗡鳴和生命體征監測儀單調的嘀…嘀…聲。

(海底鑽探)

這冰冷的畫麵瞬間被另一種冰冷覆蓋、溶解、取代。

漆黑一片的深海。隻有安裝在巨大鑽塔上的探照燈,在渾濁的海水中投射出兩道錐形的光柱。巨大的海底鑽探機發出震耳欲聾、足以穿透水體和靈魂的轟鳴。金剛石鑽頭以毀滅性的力量高速旋轉著,破開堅硬的海底岩層!岩石在承受不住的力量下崩裂、粉碎,渾濁的泥水和碎石屑在探照燈光柱中瘋狂翻湧、擴散,如同海底噴發的微型火山。鑽頭旋轉的軌跡與手術刀劃開的軌跡在視覺上形成一種殘酷的呼應——都是對某種堅固屏障的強製性突破,都在製造撕裂與創口,一個是為了修複生命,一個則是為了征服未知的自然。

在剪輯點上,手術刀切開皮膚的那道紅線,在視覺殘留中彷彿融入了海底鑽探機攪起的渾濁泥浪;而無影燈的強烈冷光,則瞬間被海底探照燈穿透黑暗的幽藍光線所吞噬。兩種截然不同的切割場景——一個微觀、精密、關乎個體生命的存續;一個宏觀、粗暴、象征著人類對自然的征服——在這一刻,通過液態的、破壞性的、侵入性的意象,完成了蒙太奇的暴力轉場。冰冷的手術器械聲與鑽探機的狂暴轟鳴,在林夏耳機裡接收到的、來自三年前的微弱電磁脈衝背景音中,交織成一首關於時間、傷痛與探索的混沌交響。

第三章:鹽析效應

(核心時間錨點:2025-08-30上午/下午/傍晚)

(城市綜合醫院-單人病房上午)

消毒水的味道頑固地盤踞在空氣中,混合著窗外海風帶來的微鹹濕氣。陽光透過百葉窗,在病房潔白的牆壁上切割出明暗相間的條紋。顧沉躺在病床上,術後甦醒不久,臉色蒼白,身體還連接著各種管線。床頭櫃上,一台小巧的便攜式心率監測儀發出規律而輕微的嘀…嘀…聲,綠色的數字和波形在螢幕上穩定地跳躍,記錄著這顆曆經修補的心臟每一次艱難的搏動。

就在監測儀旁邊,靜靜地躺著一件與此地格格不入的物件:一個約莫手掌大小、用厚壁玻璃製成的微型生態展示盒。盒子內部灌滿了清澈的人工海水,燈光透過水和玻璃,在盒底投射出搖曳的光斑。盒子的中心,固定著一小簇造型奇特、色澤已略顯暗淡的白化珊瑚標本。它曾是活的,在某個實驗室的恒溫水族箱裡搖曳生姿,被精心培育、觀察。後來,它被移入這個更便於攜帶的展示盒,等待著被送出——作為一份特殊的心意,或是一個和解的契機它曾出現在充滿咖啡香氣的實驗室桌上,也短暫地放在顧沉公寓積灰的窗台,現在,它又輾轉停留在這瀰漫著藥水味的病房。它表麵的微小孔隙裡,似乎沉澱著太多未能抵達的話語和時間凝結的鹽粒。手指幾次觸碰盒蓋,終又收回。它像一個被封存的、關於溫暖海域的記憶,一個始終未能完成的交接儀式。

(跨海隧道運維中心-實時監測大廳下午)

在同一座城市的另一端,林夏站在港珠澳跨海隧道運維中心巨大的實時監測螢幕牆前。螢幕上,代表隧道不同區段的3D模型圖在緩緩旋轉,無數細小的數據流如同星辰般在模型周圍閃爍、流淌。她的目光鎖定在其中一塊分屏上——那是安裝在隧道南段關鍵沉管外壁的防波堤應力監測陣列傳回的數據可視化介麵。橙色的數字和曲線實時跳動著,顯示著沉管結構在強大洋流衝擊、過往船隻震動以及自身混凝土徐變等多重力量作用下的微妙應力變化。

就在她分析一段異常波動的應力曲線時,眼角的餘光瞥見了旁邊另一塊螢幕上,一個私人通訊終端傳來的、需要她知曉的狀態更新(非侵入式醫療數據共享授權狀態)。那小視窗裡顯示的,正是顧沉病房裡那台便攜式心率監測儀的實時讀數。

一瞬間,彷彿有電流竄過神經。螢幕牆上,代表沉管結構應力的橙色數值驟然攀升,伴隨著警告閾值的邊緣閃爍;幾乎在同一毫秒,旁邊小視窗裡,代表顧沉心率的綠色數字也猛地向上竄起一個尖峰,心電波形隨之劇烈地起伏、抖動!兩者在視覺上形成了短暫而驚心動魄的同步閃爍。堅固的混凝土沉管與脆弱的人體心臟,在無形的數據流中被強行並置。巨大的工程結構承受著海洋的物理壓力,而術後初醒的身體則在承受著生命自身的應力。冰冷的儀器讀數,在這一刻成了生命與造物之間隱秘共振的、沉默的證人。閃爍過後,兩者數值又各自緩緩回落,但空氣中似乎留下了某種無形的、沉重的鹽分——那是高強度壓力後被析出的疲憊與脆弱。

(林夏臨時公寓/保育站辦公室傍晚)

傍晚,林夏回到臨時的住所,或者是在保育站她的辦公桌前。光線已經轉暗。桌麵上,攤開著一本紙質版的《灣區潮汐表(2023-2025)》。這本書已經被翻閱得捲了邊,書頁間夾著不少標註的便簽。她疲憊地坐下,目光落在書頁上。就在某一頁記錄著關鍵水文數據的表格旁,赫然有一塊已經乾涸、邊緣暈染開來的深褐色咖啡漬。

這塊汙漬的形狀非常奇特。深色的咖啡液體當年浸透了紙張纖維,沿著印刷表格的橫縱座標線不規則地洇開、擴散。在乾涸之後,其邊緣形成的曲折紋理,在昏暗的光線下,竟詭異地與心電圖的波形高度相似!那些代表潮漲潮落的精確數字,此刻被一片來自過去的、象征著失誤或意外(甚至是某個共享時刻)的汙漬所覆蓋、扭曲。咖啡漬形成的波峰和波穀,彷彿將大海永恒的律動(潮汐)與人體生命最基礎的節律(心跳)荒謬地、卻又無比直觀地連接在了一起。這本記錄客觀規律的潮汐表,因這片汙漬而變成了一個承載著個人時間、記憶與生命痕跡的獨特象征物。她凝視著這片汙漬,手指無意識地拂過那些波形,彷彿能觸摸到那早已冷卻的咖啡的溫度,以及背後無法言說的時光的重量。

她的視線從潮汐表上抬起,落在對麵牆上懸掛的一幅巨大的、標註詳細的港珠澳大橋及海域地圖上。黃昏的光線斜斜地打在地圖上,讓海岸線、島嶼、航道的線條顯得格外深邃。

也許是連日來的精神疲憊,也許是數據的衝擊和記憶的洶湧,眼前的景象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地圖上那些代表不同行政區域的色塊(香港的深紅、澳門的深綠、珠海的淺藍)彷彿在光線中溶解、流動。蜿蜒曲折的海岸線掙脫了二維平麵的束縛,如同獲得了生命般向上懸浮、延伸、纏繞。代表潮位變化的虛擬等高線——此刻彷彿被賦予了液態的能量——在懸浮的海岸線之間奔湧、穿梭、連接。

漸漸地,一幅令人震撼的意象在林夏的腦海中(或眼前視覺殘留中)形成:整個港珠澳區域的地理輪廓,在潮汐能量的驅動下,不再是分散的島嶼和陸地,而是重組、扭曲、盤旋,最終構造成了一個巨大的、立體的、持續旋轉的DNA雙螺旋結構!珠海的情侶路化作一條堿基鏈,香港的太平山脊線成為另一條,而橫跨伶仃洋的跨海大橋及其橋墩、人工島,則如同堅固的磷酸骨架和堿基對,將兩條海岸線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潮水(鹽分)在這基因鏈的溝壑間漲落、沖刷,每一次潮汐湧動都像是在複製著某種深植於這片土地和海洋的生命密碼。鹽析效應在此刻超越了單純的物理現象——它成為一種空間隱喻:在巨大的環境壓力(海洋工程、生態變遷、曆史糾葛)和時間的沉澱下,地域、記憶、人群的深層聯絡(如同DNA承載的遺傳資訊)被強行析出、結晶,呈現出其最本質的雙螺旋結構——既緊密纏繞,又充滿張力,既是曆史的產物,也蘊含著未來的可能。海洋的鹽分,在此刻成了生命藍圖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劑和見證者。

第四章:非歐幾何

(核心時間錨點:2025-08-30深夜)

(跨海隧道沉管段-內部檢修通道

23:45)

幽藍的應急燈光浸透著混凝土管壁,空氣裡瀰漫著海水泥腥與金屬冷卻液的混合氣息。林夏獨自站在直徑15米的圓形檢修平台上,腳下是深不見底的管線通道。環繞她360度的弧形螢幕上,正投射著實時結構應力雲圖——由數千個傳感器生成的數字洪流,將沉管外壁承受的海洋壓力轉化為流動的色譜瀑布。

當她抬手指向螢幕某處異常數據點時,高精度動態捕捉係統瞬間啟動。環幕上驟然分裂出數十個她的剪影,每個影子隨她手臂移動軌跡延展出不同的動作分支:有的俯身檢測虛擬裂縫,有的仰頭凝視數據流,有的側身回望虛空。這些影子在環幕曲麵中不斷折射、重組、疊加,如同被拋入卡拉比-丘流形的粒子。最遠處的影子甚至扭曲成她七年前初入工程局時的短髮形態——時空在曲麵投影中失去連續性。當她試圖觸碰某個殘影時,所有分身突然坍縮回本體,隻剩監測係統冰冷的提示音:點雲重構完成。

(珠海側醫療中心手術室/跨海大橋燈控室同步時間

00:17)

手術室無影燈陣列驟亮,12組LED冷光源在懸臂支撐下交織成無死角的純白光環。主刀醫生的橡膠手套掠過光源,在顧沉胸腔上方投下環狀虹膜似的疊影。

與此同時,55公裡外跨海大橋燈控室內,全橋22公裡LED照明係統正執行子夜壓力測試。中控屏上,代表橋體的光帶從東人工島向西蜿蜒,在伶仃洋主航道位置突然扭結成∞形光渦——這是莫比烏斯環的拓撲投影。

手術刀尖反光與橋塔航標燈在各自的監控畫麵裡同步閃爍。當無影燈機械臂調整俯仰角時,橋梁照明係統恰好執行動態流光程式。兩個空間的監控錄像被並置在運維中心螢幕上:手術燈懸臂的旋轉軌跡與斜拉索燈帶的起伏波長,在數據層麵擬合出完美契合的傅裡葉波形——兩條永不交彙的光軌,在四維時空裡扭結成閉環的拓撲結構。

(隧道地質實驗室/醫學影像暗房次日

09:30)

暗房紅色安全燈下,兩張膠片被並置在顯影液中浮動。左邊是跨海隧道E23沉管段的地質雷達剖麵,熒光綠掃描線揭示出海底淤泥層中尖銳的燧石異常體,座標定位(22°16'15N,

113°47'09E)。右邊是顧沉的腦部CT斷層掃描,顳葉區域有團狀陰影,三維座標X=112.7,

Y=89.3,

Z=58.1。

化學藥劑侵蝕下,兩張膠片突然發生量子糾纏般的顯影反應:燧石輪廓在醫學影像上投射為海馬體鈣化點,而腦部陰影在工程圖紙上蔓延成海底斷層線。當林夏將座標導入BIM係統時,建模軟件彈出警告——地質威脅點與神經病灶的三維座標完全重合。

所有通訊設備狀態欄浮現著相同的琥珀色三角標:【衛星鏈路延遲

0.3秒】

林夏在沉管中喊出的小心裂縫!,在顧沉病房平板電腦響起時,監護儀剛跳完一次室性早搏

醫生宣佈血管通暢的聲音,與隧道應力警報解除通知同步抵達運維中心

珊瑚標本從床頭櫃震落的瞬間(00:03:29.7),E23沉管記錄到0.3秒的異常震動

這段被摺疊的300毫秒,如同克萊因瓶的瓶頸——所有因果在扭曲的時空度規裡交換了順序。

終章:永續潮間帶

(核心時間錨點:2025-08-31

18:14日落時分)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觀景平台)

林夏站在混凝土消浪塊壘成的護岸邊緣,鹹澀的海風撕扯著她的工裝外套。她抬起左手凝視腕間的專業潛水錶——黑色陶瓷表圈上,分針永遠停駐在

08-30

11:07(顧沉手術完成的醫學記錄時刻)。殘陽如血,在藍寶石表蒙上折射出跳動的光斑。

當錶盤傾斜23°角時,表鏡突然成為光學棱鏡:手術室無影燈的冷光褪去,倒映出實時海底光纜鋪設船瓊瑤三號的作業畫麵。絞盤沉入海中的鎧裝電纜,在錶盤折射下如同一條鑽入心電圖紙的金屬血管。

(珠海市人民醫院ICU病房)

床頭心電監護儀的波紋在暮色中持續流動。當18:30晚潮達到天文大潮峰值時,灣區水務局實時潮位數據突然疊加顯示在醫療係統副屏上。

兩條曲線在數學層麵開始共振:

心電波形(振幅衰減至0.3mV)

潮位曲線(伶仃洋站記錄值
2.48m)

伴隨潮水攀至頂峰,監護儀螢幕突然觸發電磁乾擾現象。在波形紊亂的0.7秒內,綠色折線與藍色水文曲線在視覺殘留中交錯成完美的∞符號,隨即各自恢複原狀——如同量子糾纏態的短暫退相乾。

如同潮間帶永恒的漲落循環,係統在112Hz的共振峰達到熵值臨界點後——

畫麵驟切至雪花噪點,定位座標定格在:

22°16'15N,

113°47'09E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