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 > 第120章 楊一笑造反?朕堅決不信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 第120章 楊一笑造反?朕堅決不信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楊一笑並沒有阻攔那個婦人磕頭。

甚至沒有出聲引起小娃娃們注意。

反而他帶著娃娃們繼續向前漫步,並且繼續講解著剛才教導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是因為天氣變冷到了冬季,所以這一句形容的是寒冷,百姓們無法再繼續勞作。”

“就像我們的小寶貝王二妮那樣,她剛才把小手揣進了自己的袖口,其實不隻是你們小孩子會這樣,你們家裡的大人也害怕冷。”

“大家回憶回憶,你們父母是不是也把手縮排袖子裡?這歌謠第一句形容的,一九二九不出手。”

學童們‘哦哦哦哦’的點頭,每個人都在用心的記憶。

很好記,因為先生教導的深入淺出,雖然講的都是大道理,但是用的都是身邊例子。

連他們小孩子都能聽懂。

楊一笑溫柔的講解聲繼續……

“三九四九冰上走,這一段歌謠大家能懂吧?哈哈,說的就是河裡結冰了呀,所以可以到冰麵上去滑冰。”

“比如咱們今天為什麼停工?也是因為河渠裡的水結冰。這種情況乾活會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凍壞你們的父母。所以先生就下令停工,讓你們父母在家裡歇息。”

“有一點大家要記住喲,不準任何人去河裡滑冰,雖然先生教導你們歌謠這麼唱,但我可不允許自己的弟子有危險。”

“記住了,誰敢去滑冰,我狠狠打手心,還要讓所有小夥伴監督,每個人都可以找我來告密。”

小孩子是最喜歡向老師告密的!

頓時一群小家夥七嘴八舌的叫起來,紛紛道:“先生,先生,我告密,劉小石今天早上去溝渠了。他還拉我去,還拉了王二妮……”

被告密的頓時急了,連連道:“我,我沒有,我不是去滑冰,我是去看看河渠,我娘盼著能夠開工,可以多多的乾活掙錢,但是我擔心河裡太冷,所以偷偷去觀察一番。”

楊一笑十分欣慰,伸手揉揉這個小家夥腦門,溫聲叮囑道:“孝心是好的,但你們年齡太小了,所以,河邊不要再去,記住嗎?”

劉小石眼淚汪汪的,哭著道:“先生,我真不是去玩。”

楊一笑聲音更加溫柔,輕輕道:“我明白,我明白,你是個好孩子,是個體恤母親的好孩子。但是,以後不準去了,懂麼,先生不捨得失去你們,我不想你們在河裡出事。”

不遠處一個婦人,急忙奔走過來,拉著劉小石跪下,重重給楊一笑磕頭,恭敬道:“謹遵先生叮囑,奴家以後會看緊孩子,無論他出於什麼緣故,奴家不允許他去河邊。”

楊一笑衝她點點頭,道:“這就很好,讓我放心。”

說著輕輕揮手,示意婦人起來,道:“地上涼,彆跪著,你自己先回棚子吧,我要帶著孩子們繼續授課。”

婦人再次磕了個頭,恭恭敬敬的退下去。

楊一笑帶著學童們繼續漫步,教導,講解……

“五九六九,河邊看柳。這說的是天氣開始轉暖,柳樹隱隱冒出一點綠意。”

“大家都學過術數,誰能推算一下五九六九是多少天嗎?”

新的問題提出,寓教於學的方式。

小娃娃們有的愁眉苦臉,有的則是掰著手指開始算,王二妮趴在楊一笑懷裡,稚嫩的聲音帶著驕傲,道:“回稟先生,是45天到54天,從冬至開始計算,過完45天開始天氣轉暖……”

這回答竟然不隻是推算了時間,而且答出了五九六九是天氣回暖的情況。

對於一個三四歲的小孩而言,這絕對是舉一反三的聰慧表現。

楊一笑很驚喜,忍不住親了小家夥一口,哈哈笑道:“很好,二妮很聰明,先生有獎賞,回頭讓你師母送到你家去。”

說著柔聲問道:“二妮想要什麼獎勵?”

懷裡的小丫頭臉蛋期待,聲音柔柔的帶著憧憬,道:“可以讓先生和我母親睡嗎?那樣我就是先生的閨女……”

楊一笑目瞪口呆,老臉一片漲紅。

四周的流民們,全都發出善意的鬨笑。

有人壯著膽子起鬨,遠遠衝著楊一笑道:“先生,答應孩子吧。冬天冷,讓妮子她娘給您暖暖腳。”

楊一笑‘惡狠狠’瞪過去,假裝責罵道:“一個兩個都慣壞了是吧?信不信我下令今天開工?讓你們去疏通河渠,站在冷水裡挖淤泥。”

哪知流民們絲毫不怕,反而嘻嘻哈哈和他頂嘴,紛紛道:“好啊,太好了,我們巴不得您下令開工,早早的幫您把河渠疏通呢。先生,您說話要算數啊,要不,這就下令開工吧……”

楊一笑悻悻轉回頭,深知自己和這些家夥鬥嘴贏不了。

他帶著孩子們連忙走開,繼續剛才還未結束的授課。

“七九河開,**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孩子們,這是講的春天來了,凍僵的土地已經融化,可以開始耕作莊稼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童,你們這些小娃娃就是童,也是先生我未來最寶貴的財富。”

“願你們像春天一樣,萬物蓬發,蒸蒸日上,將來等先生老了,由你們帶著我踏春。”

“那樣的話,將是我畢生最大的幸福……”

伴隨著溫柔的講課聲,楊一笑和孩子們慢慢在大營裡走著,所到之處,孩童們的笑聲感染無數人。

各種稚嫩,帶著期待,無數天真爛漫的詢問聲音,描畫出一幅名叫希望的藍圖。

而在一問一答之間,則把希望變成決定。

“先生,先生,耕牛遍地走,我們明年會有牛嗎?我爹說,有牛耕地可省勁了。”

“會的,會的,明年會有牛,先生給你們父母發放耕牛。耕很多的地,種很多的糧,把糧倉弄的滿滿的,讓你們再也不用擔心饑餓。”

“先生,先生,冬至是冬天到達的意思吧?師娘說今天要進行慶賀呢。”

“是的,冬至要慶賀!先生已經讓人準備了,今晚整個流民大營吃餃兒【古代餃子】。是肉餡的喲,我記得孫三牛你最喜歡吃肉吧。哈哈哈,今晚讓你敞開了吃。”

“先生,先生,我們可以做您的孩子嗎?宋先生教導我們師者如父,徒如親子……”

“可以呀,你們可以做我的孩子。其實,我偷偷告訴你們個小秘密。先生我從第一天看到你們時,我就把你們當做了我的孩子。”

“親生的嗎?先生。您把我們當做親生孩子嗎?”

“嗯,親生的!”

“哇,好棒啊,先生把我們當親生孩子,我們把先生當自己的父親……”

“娘親,娘親,您聽到了嗎?先生說我們是他的孩子。”

孩童的歡笑聲,帶著天真和純淨,沒人會往歪裡想,都被這份純淨所感染。

不遠處的流民大營門口,唐青雲和宋老師眺望這一幕,孫學政則是滿臉欣慰,語氣帶著濃濃憧憬:“我這個弟子啊,如今有了八百學童,將來等到孩子們成材那一天,就是八百個視他如父的擁篤。”

視他如父?

唐青雲目光閃爍深邃,語氣彷彿大有深意,低聲道:“君,也如父。”

宋老生笑嗬嗬的,目光同樣深邃,意味深長道:“如今的八百學子,將來可以是八百臣工,既有師徒之情,又是君臣之情,天地君親師,皆是父子情。”

這三位人物的目光長遠,已經看出今天這一幕的未來。

反而楊一笑並未意識到,他現在做的事情多麼有意義。

他隻是因為心裡喜歡孩子,同時又有感於流民的艱難,所以,他心甘情願的擔負起撫養這些孩子的責任。

娃娃們吃的,是最好的!

娃娃們用的,他從來不節省。

晚上睡覺的時候,由顧小妹帶領女眷們嗬護哄睡,許許多多孩童在睡夢中甜甜囈語,喊顧小妹的時候都是喊的娘。

那一聲聲睡夢中的喊娘,很甜,很甜,很真摯……

……

小小一段《九九歌》,從娃娃們的口中開始唱起。

漸漸地,流傳整個涇縣。又由涇縣的往來商賈,開始傳播向了其它地方。

文人們一開始是不屑的,認為這是打油詩一般的低劣詩文,然而當大家聽說這是涇縣詩仙的著作,頓時又都開始研究這首童謠的蘊意。

不得不說,古代文人其實是很有一套的。

漸漸的他們‘研究’出,這首童謠對於百姓勞作很有幫助,於是在一些人的推廣之下,天下百姓開始熟悉這首童謠。

九九歌,來自於北方一位大才子。

那位才子雖然讀書很了不起,並且學究天人號稱博覽群書,但他並不像彆的書生老爺那樣高傲,反而對待底層的老百姓很是同情。

所以,專門做出了九九歌!

據說,前不久江淮大水的災民們,就是這位大才子在賑濟。

據說,這位大才子為了救濟災民已經把家財花光了。

據說,他現在窮的很厲害,每天連稀粥都喝不飽,吃的鹹菜連鹽都捨不得放。不放鹽的鹹菜,那還能算是鹽嗎?

可是這位大才子明明能自己享福,卻為了災民們寧願自己受苦受窮。

這是何等胸懷仁慈啊……

聲望,悄然之間在人心中建立。

隨著九九歌的傳播,天下百姓漸漸都知道,在雲朝北方的一個小縣,有一個同情窮苦人的讀書人。

然而古代封建王朝,最嚴防的就是民間聲望,關於楊一笑最近的名望騰飛,很快被朝廷之中某些人盯上。

連續十幾份彈劾和攻訐的奏疏,雪片一般源源不斷的送進了皇宮。

甚至在某日的早朝上,也開始有人攻擊楊一笑。

說他養望,準備造反。

不得不說一句,雲朝這些官員真不是玩意,他們自己不乾正事,卻盯著乾正事的人,並且通過各種推斷,猜測楊一笑想要造反。

幸好,徽宗皇帝是個奇葩的存在,這位皇帝喜愛文雅成癡,自認是楊一笑的第一文友。

說朕的文友想要造反?

哼,朕給你們臉了是吧……

……

【今天兩個超級大章,7000字送上,這兩張寫法比較另類,大家應該讀起來感覺很溫馨吧,在寓教於學的小情節中,楊一笑和孩童們是不是讓大家會心一笑?同時,又達成了我想科普九九歌謠的目的,挺好的,我自覺寫文章就得這麼對社會有正麵貢獻】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