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回黃金年代 > 第108章 房改紅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回黃金年代 第108章 房改紅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2

月剛過,園丁小區的槐樹枝就光禿禿的,風卷著碎雪沫子往衚衕裡鑽,卻吹不散街坊們紮堆聊天的熱乎氣。沈浩背著書包路過小區門口時,看見中介小張正舉著張紅色宣傳單,圍著幾個大爺大媽說得熱鬨,宣傳單上

“園丁小區房價

1500



\\/㎡”

的字樣,在白雪映襯下格外紮眼。

“沈浩!快來聽聽!咱們小區房價漲了!”

張大爺看見他,趕緊揮著手喊。他是小區裡最早買房的一批人,去年買的時候才

900



\\/㎡,現在聽說漲了,臉上的褶子都笑開了。中介小張也湊過來,遞了張宣傳單:“同學,你家要是想再買房,可得抓緊,現在縣城就屬咱們小區位置好,離學校近,旁邊還有書屋、五金店,以後還得漲!”

沈浩接過宣傳單,指尖在

“1500



\\/㎡”

上頓了頓。他清晰記得去年夏天,沈建國和林父一起看房時的場景

——

當時小區剛開盤,開發商給熟人價

900



\\/㎡,兩人合計著買兩套

72㎡的兩居室,沈家住一套,曉雅家因為書屋在小區門口,也買了隔壁單元的一套。那會兒沈建國還跟沈母商量:“拿出一半積蓄買兩套,留著另一半開個小生意,也能應急,不算太冒險。”

現在算下來,每平米漲了

600

元,一套就漲

72x600=

元,兩套加起來足足升值了

元,比五金店半年的盈利還多。

“我回家跟我爸說一聲。”

沈浩把宣傳單疊成小方塊塞進書包,腳步輕快地往家跑。路過曉雅書屋時,玻璃門裡亮著暖黃的燈,曉雅正趴在櫃台上寫英語單詞,林父拿著張皺巴巴的報紙,上麵登著

“縣城商品房均價突破

1400



\\/㎡”

的新聞。“沈浩哥,你聽說了嗎?咱們家房子漲了

4

萬多!”

曉雅探出頭,辮子上的絨球被風吹得晃了晃,“我爸剛算完,說比他以前在鄉下教書一年的工資還多!”

沈浩剛進家門,就看見沈建國坐在客廳的爐子旁,手裡捏著張和他一樣的宣傳單,指尖在價格數字上反複劃。爐子裡的蜂窩煤燒得通紅,上麵坐著個搪瓷壺,“咕嘟咕嘟”

冒著白氣,壺身上

“勞動最光榮”

的字樣都被熏得有點發黑。“爸,您也看到房價漲了?”

沈浩放下書包,湊到爐子邊暖手,掌心很快就熱了。

“剛聽你王嬸在門口說的,我還特意去中介那兒問了問,是真的。”

沈建國把宣傳單往桌上一放,語氣裡滿是感慨,“去年買的時候

900,現在

1500,咱們這房子漲了

4



3



2,兩套就是

8



6



4。當初我還想著,拿出一半積蓄買房,留著錢開五金店,算是給自己留條後路,沒想到才一年,房子就漲了這麼多,比做小生意還穩當。”

沈浩想起去年買房時的情景

——

蘇晴當時還在準備中考,卻特意從曉雅書屋找了份《縣城發展規劃報》,指著

“城北片區將建設新學校、商業街”

的新聞說:“沈叔叔,咱們小區在城北核心區,以後肯定越來越方便,房子肯定會升值,而且咱們留著積蓄開生意,也不用愁後續開銷。”

曉雅也跟著幫腔:“咱們住得近,以後我和沈浩哥上學、蘇晴姐回來,都能互相幫著,多好啊。”

他自己則憑著前世的記憶,補充道:“買兩套以後有個照應,書屋的貨也能放另一套房子裡,省得堆在店裡占地方。”

現在想來,當時的決定,竟成了家裡最穩妥的投資。

“沈叔叔,蘇晴姐來了!”

曉雅的聲音從門口傳來,伴隨著一陣輕快的腳步聲。蘇晴裹著件紅色的棉襖,領口沾著點雪沫子,手裡拎著個布包,裡麵裝著高中部的期末複習資料,剛進家門就搓著手哈氣:“外麵真冷,風刮在臉上跟刀子似的。”

沈母趕緊從爐子上拎下搪瓷壺,倒了杯紅糖薑茶遞過去:“快喝點暖暖,剛煮好的,放了兩塊薑,驅寒。”

蘇晴接過茶杯,指尖碰到溫熱的杯壁,舒服地歎了口氣。看見桌上的宣傳單,她眼睛一亮:“叔叔,您也看到房價漲了?我今天從學校回來,聽校門口的中介說,咱們小區是縣城漲得最快的,因為離一中近,還有書屋、五金店,生活方便,好多家長都想在這兒買房陪讀。”

“可不是嘛!”

沈建國拿起茶杯喝了口,語氣裡滿是慶幸,“還是你們三個孩子有眼光。當初我還猶豫,怕拿出一半積蓄買房太冒險,現在倒好,房子漲了

8

萬多,五金店也賺了錢,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你看這半年,開了五金店,買了電腦,現在房子又升值,都是托你們的福,住得近互相幫,才能這麼順。”

“叔叔,這不是我們的功勞,是房改政策好,也是咱們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

蘇晴放下茶杯,認真地說,“我聽高中部的曆史老師說,現在國家在推進城鎮化,以後會有更多人來縣城生活,房子還會漲。這兩套房子不隻是升值的錢,更是咱們的保障

——

不管以後五金店、書屋遇到什麼事,住得近,有個固定的家,心裡就踏實。而且咱們留著的積蓄,還能用來擴大生意,不用愁沒錢周轉。”

沈浩點點頭,補充道:“是啊爸,以後我和曉雅考上高中,還能住在這兒,蘇晴姐週末回來,咱們還能一起在書屋學習、用電腦查資料。要是以後五金店想多進點貨,或者書屋想添點新書,咱們留著的積蓄就能用上,不用像彆的商家那樣到處借錢。”

曉雅坐在旁邊的小凳子上,抱著個熱水袋,小聲說:“我以後還要住在這裡,隔壁就是沈浩哥家,樓下就是書屋,我媽還能給大家做桂花糕、煮綠豆湯。上次我感冒,沈浩哥媽還熬了粥送過來,住得近就是好。”

她說著,從布包裡掏出塊用油紙包著的烤紅薯,遞給蘇晴:“蘇晴姐,你嘗嘗,我媽剛在爐子上烤的,可甜了,還熱乎著呢。”

沈母看著孩子們的樣子,笑著說:“是啊,住得近就是方便。以前在老房子,鄰裡之間也熱乎,但沒現在這麼省心

——

你王嬸家孩子半夜發燒,喊一聲你爸就幫忙送醫院;你李叔家裝修,缺個水管接頭,來五金店拿就行,不用跑老遠;曉雅家書屋忙了,蘇晴和沈浩放了學就去幫忙整理貨架。這房子升值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咱們這小區,住出了一家人的味道。”

正說著,林父和林母也來了,手裡拎著兩個保溫桶。“老沈,聽說房價漲了,咱們兩家一起慶祝慶祝!”

林父開啟保溫桶,裡麵是剛包好的白菜豬肉餡餃子,還冒著熱氣,“我剛跟中介聊了,他說年後可能還會漲,因為縣城要修新的公路,咱們小區離公路口近,以後買東西、去市裡都方便。”

林母則開啟另一個保溫桶,裡麵是醃蘿卜條,酸脆爽口:“這是我剛醃的,配餃子吃正好,你們嘗嘗,解膩。”

沈母趕緊去廚房拿碗筷,沈建國則從櫃裡拿出瓶縣城產的白酒,給林父倒了一杯:“老林,當初要不是你陪我一起買房,我還真沒這麼大的膽子。現在倒好,房子漲了,孩子們也有出息,咱們這日子,算是熬出頭了。還好當時沒把積蓄全投進去,留著錢開了五金店,現在兩邊都賺錢,心裡踏實。”

“都是孩子們的功勞。”

林父喝了口酒,指著沈浩、蘇晴和曉雅,眼裡滿是讚賞,“你看沈浩,會算賬,幫著開五金店,還懂電腦;蘇晴有遠見,說房價會漲,現在真應驗了;曉雅也懂事,英語從

60

分提到

90

分,以後肯定能考上高中。咱們做大人的,跟著沾光,還留著積蓄應急,多好。”

蘇晴聽著,笑著說:“叔叔阿姨,以後咱們還要一起努力。等我和沈浩、曉雅考上大學,說不定還能回來建設縣城,到時候咱們把五金店、書屋都擴大,再開個列印店,用沈浩家的電腦和印表機,幫同學列印資料,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咱們永遠都是一家人。”

曉雅趕緊點頭,手裡的熱水袋都差點掉在地上:“對!以後我要把書屋的教輔擺得更多,還要跟沈浩哥、蘇晴姐一起做學習資料,列印出來跟教輔一起賣,肯定有很多同學買!”

沈浩看著眼前的場景,心裡暖暖的。前世他經曆過房價飛漲的年代,卻從未有過這樣的踏實感

——

不是因為升值的

8

萬多,也不是因為留著的積蓄,而是因為身邊的人:會為了房價上漲真心高興的父母,會帶著餃子來分享的街坊,會一起規劃未來的朋友。這纔是房改紅利真正的意義,不隻是物質上的收獲,更是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是住得近、心更近的溫暖。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落在玻璃上,很快就積了薄薄一層。客廳裡卻暖融融的,爐子上的搪瓷壺還在冒熱氣,餃子的香味、紅糖薑茶的甜味混在一起,格外好聞。大家圍坐在桌旁,吃著餃子,聊著未來,牆上的日曆翻到了

1999



12



31

日,新的一年即將到來。

沈浩知道,這隻是房改紅利的第一步,未來還有更多的機會。但無論走多遠,園丁小區的這兩套房子,留著的應急積蓄,還有這份

“住得近、互相幫”

的情誼,永遠都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夜深了,街坊們陸續回家,沈浩和蘇晴、曉雅站在門口,看著漫天飛雪。“明年咱們一定要考上縣一中高中部。”

蘇晴輕聲說,眼裡映著雪光,格外明亮。“肯定能!”

沈浩和曉雅一起點頭,雪花落在他們的頭發上,卻一點也不覺得冷。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