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校園開啟逆襲人生 第32章 競賽緊密的合作
競賽緊密的合作
陳爍的出現,如同一顆意外投入湖麵的石子,雖輕,卻切實地擴充套件了徐卓遠與他人連線的漣漪。圖書館那次短暫的書籍借閱後,陳爍似乎鼓起了更大的勇氣。他開始偶爾在徐卓遠獨自於實驗室驗證某個理論模型時,抱著一疊草稿紙,遠遠地站著,直到徐卓遠察覺到他存在,投去詢問的一瞥,他纔敢上前,磕磕巴巴地提出幾個思考良久、頗具深度的疑問。
令人意外的是,徐卓遠並未拒絕。他或許依舊言簡意賅,點出的關鍵詞甚至有些冷酷,卻總能精準地切中問題核心,為陳爍撥開迷霧。這種純粹建立在知識層麵的交流,彷彿為徐卓遠豎起的高牆開了一扇窄窗,允許一絲來自外界的、不帶任何情感索求的清風吹入。
封瑤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心中那個以“學術為橋梁”的想法愈發清晰。她不再僅僅滿足於自己埋頭鑽研,試圖以問題引起徐卓遠的注意,而是開始有意無意地,在四人小團體(或許現在可以勉強算上偶爾加入的陳爍,成為四點五人了)的學習交流中,引導更深層次的討論。
一個週末的午後,陽光透過圖書館高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林修宇正對著一段複雜的程式程式碼抓耳撓腮,裴雲深在一旁用平和的語調分析著邏輯結構。封瑤則和徐卓遠討論著一道涉及多維空間概唸的物理難題,陳爍坐在稍遠一點的位置,豎著耳朵聽,時不時在筆記本上飛快地記錄。
“所以,這裡的度規張量引入後,時空彎曲的效應是否可以被類比於某種拓撲變換?”封瑤提出一個假設,目光清亮地看向徐卓遠。
徐卓遠尚未開口,一旁的陳爍卻忍不住小聲插話,帶著幾分不確定:“那個……我、我前幾天看到一篇預印本文章,好像提到過類似的觀點,但他們是從資訊熵的角度切入的……”
他的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林修宇和裴雲深也暫時從程式碼中抽身,好奇地望過來。徐卓遠的目光的噪聲波紋,瞬間穩定下來,呈現出清晰、優美的乾涉條紋。
“哇!成功了!老徐你神了!”林修宇瞬間滿血複活,跳了起來。
裴雲深也露出了放鬆的笑容。
封瑤看著徐卓遠,他依舊沒什麼表情,但緊抿的唇角線條似乎柔和了那麼一絲絲。在眾人歡呼時,他極快地瞥了她一眼,那眼神深處,似乎掠過一抹極淡的、類似於“順利解決了”的平靜滿足感。
那一刻,封瑤清晰地感覺到,他內心那座冰封的城牆,在那道名為“同伴協作”與“共同目標”的微光持續照耀下,又有一小塊堅冰,悄然融化成了涓涓細流。
競賽的壓力和團隊的緊密合作,如同一個高效的催化劑,加速著徐卓遠內心堅冰的消融。然而,封瑤也明白,學術上的認可與團隊協作的默契,所能觸及的,或許還隻是他心海的表層。那更深處的,關乎家族、親情認同的冰川,依然巍然矗立,等待著更強大的暖流,或許,也等待著某個意想不到的契機。
但無論如何,橋梁已經架起,微光已成星火。他們正在以一種緩慢卻堅定的步伐,向著彼此,也向著更好的自己,不斷靠近。夜色漸深,實驗室的燈光卻溫暖而明亮,映照著五個年輕的身影,也映照著一段正在被悄然改寫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