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大明:從拒絕自掛煤山開始 第20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
又過數日。
城內果然開始出現一些大大小小的動亂。
但因為提前做過準備,所以大多都被當場鎮壓。
而朱由檢先前發糧發錢的恤民政策,效果也開始逐漸顯現,很多人甚至自發組織起民兵,對抗動亂。
有時候那些叛亂者甚至都還冇引起守軍注意,就被民兵按死在了大街上。
“陛下,城外探子送來遼東急報,多爾袞親率清軍精銳十萬,經山海關南侵,猜測再過不久,便能抵達京城。”
這日朝會剛過,小太監就帶著急奏來到了禦書房。
“召火器營總兵史可法,兵部尚書王家彥,川蜀總兵秦良玉來見。”朱由檢迅速吩咐道。
不多久。
三人趕來。
朱由檢把情況簡單說了一遍。
“清軍雖多次進犯,但從未深入腹地,對大明防線佈局及地形根本不瞭解,按說速度應該不會那麼快纔對。”
在場唯一跟清軍打過仗的秦良玉,顯得十分疑惑。
朱由檢聽後,忽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關鍵人物,“吳三桂。”
“吳三桂?他現在不是從屬叛軍陣營嗎?”
三人麵麵相覷。
朱由檢想了想,“前陣子使了點離間計,現在吳三桂怕是已經跟叛軍離心離德。”
“而且山海關,一直都是由他帶領關寧鐵騎駐防。”
“如今清軍南下正好由此經過,外加對防線如此明晰,行軍又如此神速,朕實在想不到還有第二個人,能幫清軍做到這種地步了。”
秦良玉聽後,恨得牙癢:“該死的國賊!”
朱由檢思索片刻,“外麵的叛軍,根本擋不住清軍鐵蹄,他們要麼全部戰死,要麼投降或撤兵。”
“剩下吳三桂,恐怕也會立刻聯手清軍攻城。”
此言一出。
場麵異常安靜,開始紛紛思討對策。
朱由檢深吸一口氣,“大明精銳,兩萬關寧鐵騎,外加歸順吳三桂的三萬正規軍,如今又多了清軍十萬精銳,這陣仗,絕非臨時組建的叛軍可比。”
“末將(臣)願誓死守衛皇城!”
三人雖明知已身處絕境,但還是冇有半分退縮的意思。
“嗯。”朱由檢點了點頭,“秦愛卿曾與清軍多次交戰,對其戰法應該相當熟悉。”
“今日起,封秦愛卿為京衛指揮使,加鎮遠侯,加太子太傅,升一品誥命,坐鎮中軍,負責調度全域性。”
京衛指揮使,正三品,實職。
鎮遠侯,爵位,榮譽銜。
太子太傅,從一品,虛職,榮耀銜,單純為了方便從二品誥命,升為一品誥命。
“坐鎮中軍?”秦良玉當場就不滿意了,“陛下是嫌棄末將提不動刀,上不了戰場嗎?”
她並不是害怕被崇禎奪走兵權,甚至就算真的要,她也願意立馬把白桿兵交給朱由檢。
這就是君臣之間的忠義。
“並非如此。”朱由檢擺手解釋,“如今最熟悉清軍的,隻有秦愛卿,若你出了意外,京城危矣。”
“還請秦愛卿,顧全大局。”
秦良玉還想爭辯,但見皇帝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她也隻好認下。
“陛下說得對,還請秦將軍不吝賜教。”史可法也抱拳說道。
秦良玉一門忠烈,無論她本人還是她夫家,均屬戰功赫赫,史可法目前而言,軍功尚不多,對於秦良玉也是十分敬重。
“王愛卿,後勤支援的事,就交給你了,咱們的兵不多,錢和糧食不用吝嗇,實在不夠,朕賣點祖產,再從商戶手裡換點糧食也無妨。”
朱由檢繼續吩咐。
關於祖產,也算是皇室內帑,多是由各州府或藩屬國進貢之物。
一般是不能動的,關乎皇族顏麵。
就好比家仆送的土特產,結果身為家主,卻窮到拿去換錢一樣丟臉。
但值錢是真的值錢。
曆史上,叛軍攻陷京城以後,在皇宮裡搜刮的奇珍異寶,價值就不低於三千萬兩白銀。
“陛下言重了,臣一定竭儘全力做好後勤。”王家彥立馬迴應。
“不礙的,一些身外之物罷了,藏在私庫也是落灰,倒不如用在實處。”朱由檢不在乎地擺了擺手。
“不,陛下,若真讓陛下做到這一步,那隻能算是臣的無能!臣無論如何也不會讓陛下損了顏麵!”王家彥表情意外的嚴肅。
“好吧,總之你們都彆太為難自己,若兵部遇到難處,不算嚴重的話,也可以找大理寺和順天府解決,朕會吩咐他們全力配合。”
朱由檢最後補充道。
三人領旨退下。
“承恩,軍械庫裡,有多少槍炮了?”
待人走後,朱由檢轉頭問向王承恩。
王承恩如數家珍般稟報道:“十發裝步槍三百條,彈藥九千發,改裝燧發線膛槍三千條,紙殼定裝彈三萬發。”
“迫擊炮筒二十座,炮彈兩百發,改裝後的紅衣大炮一百座,帶藥炮彈八百顆。”
朱由檢想了想,“把紅衣大炮推上城牆,炮彈碼上。”
“另外挑選六十名東廠心腹,三人成組,一人列裝迫擊炮筒,另配兩人,每人隨身攜帶五發炮彈。”
“再挑三百親信,列裝十發裝步槍,每人配彈三十發。”
“另外剩下的線膛槍,還按照原先配置列裝,每人配彈十發,其餘人配合槍手裝彈。”
“記住,不管吃飯睡覺,所有人要做到兵不卸甲,隨時待命,能過這一關,咱們就能搶到更多時間,過不了,大家隨朕一起殉國。”
王承恩立馬跪地,“陛下放心,老奴願帶整個東廠誓死保護陛下!”
朱由檢彷彿又想到了什麼,“對了,還有,把吳三桂串通清廷的事散播出去,讓叛軍知道,清軍即將南下,且準備與吳三桂一起,剿滅礙事的叛軍。”
“雖然可能性不大,但也要防著叛軍投靠清軍,以免再增壓力。”
“遵旨。”王承恩恭敬迴應。
……
短短一日。
叛軍將領李自成,便收到了吳三桂正在聯合清軍的訊息。
現在留給他們的,似乎也隻有兩條路可走。
要麼,腹背受敵,一麵迎戰清軍和吳三桂,一麵還要防備京城的明軍。
要麼,就是降清。
但投降清軍,那是斷不可能的。
他們雖是叛軍,但也有自己的底線。
背叛朝廷,是因為活不下去了,但作為將領,若投靠大清,去當二等人,做走狗一樣的包衣奴才,那丟的可是列祖列宗的臉!
“該死的吳三桂!其心可誅!”李自成身在中軍帳中,眼裡滿是怒火。
聞聽此言,手下部將中的李過起身說道:“末將以為,抗明殺皇帝是為天下百姓,但投靠清軍,使我同袍成為二等民,則屬國賊,為天下所不齒。”
“說些難聽話,若真要選擇,末將甚至寧願跟著狗皇帝殺清軍,也絕不願做清奴。”
話不好聽,可在場之人,卻少有反對的神色。
由此也能看出這些人的底線。
而軍師李岩也起身說道:“屬下聽聞,最近關寧鐵騎之間似有不睦,有些人想投大明,但又怕我軍不肯放行。”
“如今我等亦不能坐看吳三桂壯大,倒不如先藉此削弱他們。”
“同時再派使者與狗皇帝接觸,若清軍真來,看能否暫時休兵止戈,共同對外,等殺退清軍之後,我等再與狗皇帝一決生死不遲。”
“……”李自成猶豫片刻,“好,許他不仁,便許我不義,就照軍師所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