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8年:開局廢墟底下撿校花 第692章 野草孤墳
正月十四中午,宋盞和江雲杪抵達了黃山市。
黃山市,也就是徽州地區的核心區域,從唐宋開始,叫了徽州1000多年。
1987年,因經濟發展需要,被國家撤銷了徽州地區舊名,改為黃山市,以發展黃山旅遊這一世界旅遊名片。
儘管如此,黃山市依舊保留了徽州區,這座城市裡到處散落著徽派文化的印記,而江爺爺的老家,就在黃山市下屬的歙縣內。
宋盞和江雲杪出了黃山站,便有人聯係上他們,給他們送來了一輛福特皮卡和兩張迎客賓館的房卡,迎客賓館歸屬於當地的部隊療養係統。
這些是江培年幫忙安排的,按照江培年的說法,“不能陪你們去,但是爺爺的心願,我怎麼都得支援一下。”
宋盞和江雲杪到了賓館後,過了午飯時間,選了附近好評較高的徽菜館。
現在冰糖團購的榜單已經觸及到了國內87座城市,覆蓋幾乎所有的5a景區,黃山市自然不例外。
兩人在靠窗的位置落座,照著冰糖團購的菜品推薦,點了三樣,包括當地有名的臭鱖魚。
“哎呀,這屋子的味道,比螺螄粉店還濃。”江雲杪皺了皺鼻子,“吃完會不會衣服就醃入味了?”
宋盞給江雲杪倒了杯茶,店家提供的也都是茶葉沫泡的茶,但黃山地區產茶,總比外地店的大麥茶好一些。
“不會,出去風一吹就掉了。”宋盞說道。
江雲杪表示懷疑,她想了想,把宋盞脫下的厚外套拿過來,把自己的外套塞進裡麵,包裹得嚴實。
“嗯,這樣就放心多了。”江雲杪對自己的處理非常滿意。
宋盞笑了笑,兩人又聊到如何去歙縣老家的事情,上菜的老闆把臭鱖魚一擺,熱情道:“你們要去歙縣?”
“巧了,我就是歙縣的,你們是去歙縣哪裡?”
興許是現在過了飯點,老闆不忙,想找人說話。
江雲杪回答:“汪村。”
老闆皺眉道:“汪村?汪滿田麼?還是汪龍坑?”
“這兩個地方可隔得遠了?”
江雲杪搖頭道:“我也沒記清。”
老闆笑道:“你倆挺有意思,要去哪不知道?”
“是遊客吧?去玩麼?”
江雲杪回憶道:“對,溪頭鎮,是這個鎮名。”
老闆說道:“哦,溪頭鎮我知道,我在隔壁上豐鄉嘛。”
“你要是溪頭,那就是汪滿田嘍。那個村人還挺多的,魚燈很有名。你們去那玩麼?”
宋盞說道:“我們老家在那裡,想去看看。”
老闆驚訝道:“你們是大城市來的吧?港台同胞,來尋根?”
江雲杪問道:“老闆,你怎麼認出我們是港台同胞?”
老闆說道:“聽口音唄,你聽著就像港台那邊的人,長得也像海報裡的港星。”
宋盞和江雲杪覺得老闆幽默,隻是笑笑不否認。
實際上江雲杪南粵口音確實容易被認成香港人。
和老闆聊了聊去溪頭鎮那邊的路況,老闆不建議宋盞兩人開車過去,說那邊路不好,底盤低根本走不了。
宋盞問皮卡行不行,老闆說道:“那應該可以。”
吃過飯,宋盞和江雲杪回去收拾了行李,開車前往歙縣溪頭鎮汪滿田村,一路走一路打聽,1個半小時的路程硬是花了3個小時纔到。
到村子裡的時候,已經是晚上6點了。
宋盞和江雲杪找到村子裡唯一的一家民宿,叫心心民宿。
民宿老闆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她手裡正紮著一隻魚燈,旁邊是她的爸爸。
“你們這是在做什麼?”江雲杪好奇道。
“魚燈。”民宿老闆說道,“好看吧,這是我做的。”
江雲杪點點頭:“好看,能教教我麼?”
民宿老闆看向江雲杪,說道:“可以,不過這不好學,挺難的。”
“你們是遊客?”
“來參加魚燈會的?”
宋盞和江雲杪不知道什麼“魚燈會”,便說道:“我們來找人。”
“老闆,你知道村子裡曾經有一戶姓江的人家住哪麼?”
民宿老闆搖頭道:“不認識,爸爸,你知道麼?”
老闆的爸爸搖了搖頭,說道:“沒聽說,你們要不就去村長家,或者楊大師家問問。”
“他們都有**十歲了,村子裡沒有他們不知道的,如果他們也說沒有,那就是沒有了。”
江雲杪問道:“村長和楊大師家在哪?”
民宿老闆說:“都在村東頭,不過你們現在去應該找不到他們。”
“他們肯定在召集村民進行魚燈會排練呢!”
“而且天也黑了,村裡沒有路燈,出門要用手電,不安全。”
宋盞和江雲杪聽從了建議,先住一晚,打算明天再問問看。
這裡的民宿不是按照房間來分的,而是按照房子。
宋盞和江雲杪訂的房子有兩間屋,和在亞布力滑雪時宋盞住的有點像。
臨睡前,江雲杪和宋盞道了聲晚安。
“你不會半夜闖進來吧?”江雲杪隔著門故意問道。
“你希望我闖進來麼?”宋盞笑道。
江雲杪不以為然,當晚她也沒有鎖門,依舊睡得香甜。
第二天正月十五,宋盞和江雲杪早早起來,先是去了村長家,聽村長家人說,村長在楊大師家商議魚燈會的安排,便又改去了不遠的楊大師家。
這個楊大師在村子裡很有名,是魚燈的非遺傳承人,即使在整個皖南地區,也是排得上號的匠人。
到了楊大師家,掛著滿牆的魚燈一下子吸引了江雲杪的注意力。
江雲杪摸了摸,楊大師和村長從裡屋走出來。
兩人都是普通的農民形象,笑容質樸,其中楊大師更老一些,一打聽有九十的高齡,而村長也有八十二了。
宋盞和江雲杪表明來意後,楊大師和村長麵麵相覷。
“你們要找的,是不是江土貴?”村長問道。
宋盞不太確定,他知道江爺爺叫江中盛,但是不是後麵改的名字就不得而知了。
江雲杪自然也不記得爺爺的舊名,於是兩人描述了一下江爺爺的樣貌和當年的事情。
“錯不了,就是土貴,哎呀,他得有好多年沒回來了,上次回來,大概是在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吧。”村長回憶道。
“差不離,你們是他的後人?”楊大師問道,“哎,如果你們晚來幾年,我們這些老家夥走了,就真沒人記得了。”
宋盞和江雲杪眼前一亮,沒想到真讓他們找到了!
宋盞激動道:“那您二位知道,江家住在村子哪裡麼?”
村長和楊大師指了指村西頭,道:“西邊第一家就是,不過要翻過坡。”
接下來當宋盞和江雲杪滿心歡喜地走到村西頭,越過上坡,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油菜花田,花田邊是一座孤零零的長著野草的墳包。
以及旁邊一棵剛抽了芽的柿子樹。
春風吹過,寂靜無聲。